西咪替丁和降压药作用分析

时间:2022-09-29 04:47:00

西咪替丁和降压药作用分析

【摘要】西咪替丁作为H2受体拮抗剂中的一类,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从西咪替丁的概述与药理作用入手,分析了西咪替丁与降压药间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咪替丁和降压药的临床应用策略。

【关键词】西咪替丁;降压药;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04-01

药物相互作用的思想在《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中就记载有相须、相使、相畏、相反等非类原则,对于中药配伍的十八反、十九畏均已流传至现在[1]。药物的相互作用一直都得到了医学界广泛关注。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由20世纪50年代末的5.11%,至90年代初上升至11.26%,后十年上升了25%,现有高血压患者数超过了1亿,在这种情况下应综合干预高血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有效保护靶器官。[2]正是从这个层面出发,本文针对西咪替丁和降压药之间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 西咪替丁的概述与药理作用

西咪替丁(又名甲氰咪呱,即Cimetidine)为H2 受体拮抗剂,为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主要药物之一[3]。从该药目前的临床应用来看,西咪替丁在通过静注后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降压作用,正因为如此该药对高血压急症以及急性心衰优质较大的应用价值。初步观察显示,在快速降压的同时,无副作用发生。而且西米替丁具有制酸作用,可有效防治应激性溃疡等,这是其他降压药物所不具备的,因此也有较大的临床研究价值[4]。

西咪替丁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与组胺H2 受体阻断有关的作用,如抑制组织胺或五肽胃泌素、胰岛素、乙酰胆碱等刺激和进食引起的胃酸分泌,同时还能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从临床应用来看,主要应用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另外一个方式是和组胺H2受体阻断无关的作用,如抗雄性激素作用。[5]

西咪替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超过了百分之一,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药物对抗雄激素活性与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作用,该药物能够抑制肝脏混合功能氧化酶其所具有的活性。该药物所具有的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心搏迟缓、传导阻滞、中度肝功能出现异常以及头痛等等。西咪替丁的使用是的胃酸屏障消失,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视觉与周围神经的异常,但该种不良反应在临床中的发生率均相对来说较低。

2 西咪替丁和降压药的作用分析

西咪替丁已经在上文作了论述,降压药的种类较多,本文只对常用的降压药与西咪替丁的作用进行分析。

首先,西咪替丁与β受体阻滞药的作用,纳多洛尔及倍他洛尔水溶性等等β受体阻滞药由于在人体的肝脏内代谢的相对来说很少,因而,β受体阻滞药和西咪替丁两者在应用中发生作用的机会也很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脂溶性β受体阻滞药,包括普萘洛尔等等主要在在人体的肝脏进行代谢,β受体阻滞药和西咪替丁两种要在联合使用时,能够降低脂溶性β受体阻滞药所具有的代谢速度,导致患者体内的清除速度呈显著下降的特点。严重的会引起患者的心动过缓,导致蓄积中毒,产生药物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减慢心率与降低眼压两方面的作用明显加强。

其次,西咪替丁与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钙通道阻滞药不但是CYP3A4 的底物,同时也是抑制剂。该降压药与西咪替丁的联合应用能够增加患者的血药浓度,药物治疗的反应也会加强,与此同时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也会升高。这是因为西咪替丁能够有效的增加地平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导致的。西咪替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如贝那普利以及群多普利等等等,虽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需要在人体的肝脏进行,但是确因为该降压药不依赖与CYP,因而和西咪替丁联合应用时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很少。

除此以外,西咪替丁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中的伊普沙坦与坎地沙坦,由于伊普沙坦与坎地沙坦不被CYP代谢,因而在联合应用中发生作用的几率较低。西咪替丁作为药物,其本质决定了与其它降压药之间必然会发生相互作用,但值得强调的是,由于人体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所以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安排用药。

3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明确西咪替丁与降压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因而,西咪替丁在临床应用中应采用少而精的原则,也就是说,在临床中,能够用一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就不选择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只有这样才有有效的避免药物合用时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应采用间隔一定时间给药的方式,尽量降低患者西咪替丁的使用量,也可以选择其他氢受体拮抗剂的方法来替代该药品。简而言之,在西咪替丁的合并用药中,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明确所用药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知道降血压病人合理的使用西咪替丁与其他药物,从而有效的避免药源性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史文石,邢凤玲,李宝清.西咪替丁与配伍用药物的相互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06,(08):96-97

[2] 徐春. 临床个体化应用降压药[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04):43-44

[3] 李柳新.浅谈西咪替丁的临床新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02):108-109

[4] 王倩如,王刚民. 西咪替丁降压作用的初步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0) :136-137

[5] 李莹, 黄敏琪. 西咪替丁的临床应用[J]. 华夏医学,2006,(02):377-109

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脑科医院

上一篇:黑龙江省2005-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静脉丙球治疗小儿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