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等”

时间:2022-09-29 04:21:49

摘要:张爱玲用她最深知的材料写成的《小团圆》是对自己的人生交出的一张最终答卷,是她一生的“传奇”的“收场”,也是她难能可贵的真情坦白。在这里张爱玲一改以前的写作手法,叙事散乱,意随笔到,部分段落看似完全无关宗旨,看到最后才知来龙去脉。但正是这样的散乱真实的表达了张爱玲晚年的感受,有自私,有冷漠,但是更多的是她受到的爱人的磨难。《小团圆》正是张爱玲跳出自己,对自己做的最真实的内心剖析。

关键词:张爱玲;《小团圆》;爱的等待;爱的等价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9-0004-02

一个张爱玲,创造了无数传奇;一本《小团圆》,碎了一地的华丽。看完《小团圆》,你可能觉得以前那个挎着腰身挺着下巴的冷清女人一下子变了味道,但是于我,读着她零碎但又无力回天的文字,她那些饱含苍凉的故事,总是带着几丝淡淡的愁绪,蒙着几分隐隐的悲情,突然觉得心疼,在一切小心眼背后,藏着一个执拗到极致的烈性女子。张爱玲的爱是真,是深,是她心甘情愿的一切,但她同样是一个小女子,她要的爱是等价的。如果真心爱她,她等到海枯石烂也可,如若不是,她会尽一切力量去还清,然后抽身离开,再无瓜葛。《小团圆》中张爱玲借九莉之口说出了:“只有母亲和之雍给她受过罪。”

童年对一个女人来说有多可贵是无法计量的,被人宠,被人捧在手心里不受一丝伤,不是长大后能在其他人身上体会到的。张爱玲的童年并不美好,童年的她不过是各色成人裤脚边不被注意的小生灵,她的感受极少被长辈理解与尊重,但在书中张爱玲无数次提到她对童年那段时光的独占性,“她不过因为那是她的童年,不知怎么那一段时间尤其是她的。”所以即使不甜美,不愉快,她也想要去保留它,是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章来写她的童年。家族没落,父母不和,父亲无事可做,母亲离家出走,张爱玲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遇见一个真心疼爱她的人,张爱玲的感觉似乎麻木了,恩怨不断,悲喜频交,她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这样的家庭,没有阳光,缺少温暖,在这样一个缺失了爱的家里成长起来的张爱玲,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梦想,她渴望在明丽的蓝天下拥有一席自己的自由、舒适的小天地。她一直在等着长大,等着有朝一日能有人解救她于水火当中,她一直莫名的盼望着十八岁,因为那可以自处,可以自我决定,可是在理想与现实的一次次强烈的碰撞与冲突中,她渐渐绝望了,她的十八岁不是想象中的样子。所以她怕等,等到最后依然是没有结果的等,怕到那似是面临战争般的痉挛,因为那完全没有希望。

所以自小她养成了锱铢必较的性格,不要等待,不要希望,过一天是一天,她的生命里永远充满着“惘惘的威胁”。不管是对谁,她要爱的等价交换,别人待她三分,她也只回别人三分,但这三分,恰恰存着她的自尊,骄傲和冷静。

张爱玲曾这样回忆童年时对母亲的感情:“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的母亲的。她是个美丽敏感的女人,在孩子的眼里她是辽远而神秘的。”可是在《小团圆》里她反复提及母亲如何在金钱上伤到她,她又如何试图通过归还养育费与她疏离。她不断的用金钱来稀释她与母亲的亲密,因为她在那无爱的家里冷的簌簌发抖时,母亲却只是为自己的幸福而抛弃幼小的她,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从此缺席。而长成少女的她,却因性别和外貌的关系,和母亲成为对立的关系,母亲的无视和嫌弃,在张爱玲本就敏感的心里,又划下一个隔膜的硬壁。金钱上的隐瞒,终使她下定决心要还母亲的钱,把母女之间最后的一点微妙也抹杀的一干二净。张爱玲从母亲身上得到过温暖比不过现实中待她的冷漠,所以对于母亲间或的示好,她装着无动于衷。她身上一个脓疱清创时,旁人已经发现母亲的手在抖,可是张爱玲却写道:“可以觉得她母亲微凉的手指,但是定着心,不动心。”她清楚母亲在凉薄的面孔后还存着爱,但这爱太少了不管饱,以往的凉薄伤害太重了,这点爱也不够补偿。所以定着心,不动心。

母亲和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是“平等”的,对于他们家族里父母那一辈的人,她是无法去向她的父亲讨要自己的尊严了,也只有向她的母亲。她身边的女性圈子,都属于一个比较上层的圈子,但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宿命,出了门都是大小姐,但关起门来,和这个社会里所有的女人都一样,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和承认,没有平等,在痛苦和黑暗中苦苦挣扎,孤独而没有出路。她的母亲却自私的不留一点爱的空隙给她,让她在黑暗中独自等待那么长时间,也没有给她光明的希望。所以等到人老色衰的母亲向她示弱时,她只是感到时间之伟大的痛,对张爱玲来说,如果母亲一辈子的逻辑都是骄傲的高高在上的爱,那么老母亲凭什么朝闻道夕可死?所以她要母亲也要“等”她,死前来信说要见她,张爱玲不去见,让她一个人死在欧洲。这样似是对等交换了,母亲当时如何遗弃她,今日如何独死他乡。

初恋本是打开心门的好机会,不料张爱玲却所托非人。胡兰成的生命里人来人往,他要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团圆,她要的却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小团圆。这样一个旷世女子,既不愚也不迂,明知道这样走下去是死路一条,“灯尽油枯”,却还是执拗着,整个人折碎成一片片,死命坚持了去。在张爱玲的逻辑里,她要的东西他无法给,那她也无处去要,只有等待。可是这样的等待对张爱玲来说,是蚀骨蛀心的。这是她是用尽全力拼命燃烧的一次爱情,似烈焰焚城,焚毁的是她整个的身心,可是最后,她也没有等来她要的结果,她所留下的不过是一个五内俱焚的人,何等痛苦,何等惨烈。

这样的爱情一生一次就好,当这个爱被否定掉的时候,带来的不是从一个幼稚阶段的成长,而是一下子就枯萎了,老去了。对于她,爱不是一个技艺,可以磨练成熟,而是一颗真心,捧出来,一历劫,就成灰,她把这个爱的幻灭看得历历在目,每一个细节和情节都渗透着惨痛。她识破了他的爱,也目睹了自己的爱的破败。他那金色的永生,不过是只镀了薄薄的一层金,很快就斑驳剥落。晴雯会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可是张爱玲不会,她的高傲是深入骨子里的,即使是哭都背过人去,也因着她的骄傲,在她给之雍的分手信里也一定要删去那句:“没有她们也会有别人,我不能与半个人类为敌”。当她明白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写出一个爱情的等式时,她只有计算他们之间的金钱等式,因为当一个女人开始还钱给旧情人的时候,就已表明她无任何留恋,她不想深明这层金钱的另类含义,却在心里已经开始抽离。

所以看完《小团圆》,知道张爱玲终是放下了,年轻的时候说低到尘埃里,那是因为心里还揣着些东西,到最终明白了和他在一起,永远不会有幸福,也没什么可放不下了。因为她知道,张爱玲一生只有一个《小团圆》围绕着胡兰成,而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却是个爱情长篇,张爱玲只是八个章节里的一章。

张爱玲在书里说:“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存在。”在这里当爱完全幻灭之后,还剩下一个梦,是一个“好”的梦,青山树影中,好几个小孩,“都是她的”,接着“之雍出现了,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九莉醒来后快乐了很久很久。幻灭了,也总懂得了点什么。孩子意味着母亲,之雍是她的爱人,这两个曾伤她最深的十年前的人,她在梦中就释怀了,因为什么都放下了。

《小团圆》是张爱玲在晚年时期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我们想象不出她在回忆这些时的心理,但那些道不清说不明的故事,在张爱玲算是交代清楚了,至于后续如何她不再关心,与她可说是团圆结局了。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2]刘川鄂.张爱玲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3]任茹文、王艳.张爱玲画传:美丽与苍凉[M].团结出版社.2004年版.

[4]张爱玲原著,王光东主编.解读张爱玲经典[M].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5]张伯存.评“张爱玲热”及[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06).

上一篇:从《廿二史记》剖析赵翼的治史方法 下一篇:浅析林黛玉性格中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