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歌唱

时间:2022-09-29 04:17:38

摘 要:长久以来,歌唱一直都是使用最广泛的音乐媒介。歌者是一种独特的乐器,具有融合歌词和曲调为一体的能力,歌唱,虽然词曲已经写就,但要把歌曲唱好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歌者要非常了解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与歌曲的选取以及扎实的歌唱基本功等等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歌唱;如何;恰到好处

歌唱艺术历史悠久,是使用最广泛的音乐媒介,并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众多的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投身于歌唱艺术事业之中。从事声乐教学十几年来,遇到了很多的声乐学习者和歌唱爱好者,他们对歌唱艺术的热爱让我很受感动。唱歌,虽然词曲已经写就,但要做到恰到好处的歌唱,并能充分展示歌者的歌唱才华,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下面我就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的歌唱,提供自己的一点看法,仅供声乐学习者和歌唱爱好者作为参考。

1 恰到好处的选歌

对于歌者来说,要针对自己的嗓音特点、性格气质、文化修养等来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曲目,这是唱好歌曲的前提。

首先要从自己的声音条件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声乐作品,这样歌者才能做到在演唱歌曲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能很好的诠释一首声乐作品。例如抒情男高音,声音轻快有力、柔和连贯,可多选一些中速抒情曲目,如《草原之夜》、《我像雪花天上来》等等,这样歌者就可以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树立自己的演唱风格。

其次,在歌者选择适合自己声音特点的歌曲时,也应考虑听众想听到什么、希望听到什么,这个问题在歌者选择歌唱曲目时歌者也应当考虑到的。歌唱的艺术效果不是单纯来自歌者,它是与歌者和听众之间的交流和共鸣分不开的。

最后,歌者在选择歌曲时,还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声音音域范围。歌者一定要选择自己演唱音域范围之内的歌曲,因为超出了歌者声音的音域,歌者就不能自然轻松地歌唱了。这样歌者虽然尽了力,但歌者往往把歌唱的精力全用在克服困难的乐句上,就没有余力来顾及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与表演了。

因此,歌者首先要做的恰到好处的选择歌曲,这是树立歌者演唱风格的正确途径,也是歌者具有良好的歌唱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恰到好处的练声

歌唱艺术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性和复杂性的演唱活动,它所包括的技巧众多,作为歌者打好声音技术的基础是极为重要的,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是很难谈到正确诠释歌曲与表演等。因此,每一位学习声乐的人,都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发声练习,来挖掘歌者的歌唱潜力,为歌者从事歌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声练习是声乐教师进行声乐指导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发声练习是通过系统性的练声曲来练习的。它的目的使发声器官能够适应歌者歌唱的需要而进行的音乐意图的自动反应,她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歌者的声音在完美性和技巧方面的潜在能力,即拓展歌者声音的自然音域、重塑歌者的音质等。

2.1 发声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歌者在练声之前,必须要明确自己要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没有目的的练声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有时嗓子没有毛病的还能练出毛病来,比如出现声音挤卡、声音在喉咙里等等不好的现象,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声带小结等嗓子疾病。声乐老师经常说:“把声乐老师比作一名画家,学生比作是一张白纸,画家都喜欢在白纸上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而没有目的的练声会使歌者由一张白纸变成一张不好的画,遇到这样的声乐学习者,声乐老师就需要先想办法解决歌者的毛病,这样训练就绕弯子了。

因为歌唱本身就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歌者的个性差异导致了每个人对练声曲的需要是不同的,歌者在不同训练阶段需要练习的练声曲也是不相同的。练声曲大致分为三种:首先是活动嗓子的每日练习,其次是培养歌者歌唱能力的练声曲,最后是针对歌者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练声曲。歌者在练声时,最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练声曲,以便让自己集中力量解决在声乐学习中所遇到难点和问题,不要碰到什么就练什么,看到别人练什么自己也练什么,并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对困难一一加以克服,从而使歌者的演唱能力得到全面的改善。

2.2 练习要适度、注意力要集中

歌者在平时练声时,还要做到注意力要集中,练习要适度。在平时练声时,练声的次数不要不多,时间不要过长,要集中精力练习,提高练声的效果。

歌者在练声的过程中,必须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首先,歌者只有在练声时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明确自己要练什么、怎么练等;歌者只有注意力集中了,歌者的声音和肌肉的活动才能协调,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歌者只有注意力集中了,才能全然放松,使呼吸自然、流畅,增进呼吸的力度,最终产生有扎实基础的声音,强韧而坚实、丰富而美好的音响。如果歌者练声时注意力不集中,就是练声次数再多、时间再长,也没有什么好的练声效果。

声音训练是对歌者进行系统的指导和练习的过程,歌者的发声器官是唯一的一种自我形成的乐器,演唱活动有相当一部分是生理上的工作,这个歌者一定不要忽视。歌者一定要做到适度练声,不能不顾一切的蛮干,要量力而为,要有所控制。这个适度主要包括三个内容:高低、强度、时间,不要拼命喊高音或压低音,不要使尽全力大声唱,不要练习的时间过长。每天练的太多,放纵的拖长时间歌唱、增加歌唱次数,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疲劳练习,就会损伤你的发声器官,长期疲劳的歌唱练习,会使得歌唱乐器坏掉。

3 恰到好处的分析和处理

歌者只有对歌曲分析的深刻准确,才能对歌曲处理得当,最终达到表现的完美感人。恰到好处的对歌曲分析处理,会促使演唱者更好的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思想,使演唱者的演唱更具有感染力。

3.1 歌曲分析

歌者有了扎实的歌唱基本功,选定了适合自己的歌曲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歌曲进行分析,这是歌唱前要做到案头工作,也是演唱好歌曲的基础之一。分析声乐作品不只是简单的节奏、音高、强弱的分析,它还需要通过对作品的精雕细琢,最终达到具有高度艺术表现性为目的。

分析声乐作品从宏观来说,首先要了解歌曲产生的年代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并要洞察歌曲的主题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二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从而了解歌曲的调性,分析歌词的文学结构,了解作者为表达歌曲的主题和思想情感而运用的表现手法。这样就使歌者从整体上对歌曲有所了解。

分析声乐作品从微观上来说,首先要分析歌词,通过对歌词的分析,使歌者找到适当的语调、语感来表现这首歌曲。第二分析歌谱,准确的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运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和恰当的分句等演唱歌曲。

3.2 歌曲处理

演唱者在做好歌曲的分析之后,接下来就要着手歌曲的处理工作了。在演唱歌曲时,炫耀唱腔和技巧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对歌词含义的理解、歌曲中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就不那么容易了。演唱者在进行歌曲艺术处理时要恰到好处,第一要尊重作曲家的创作,要按照谱子的标记和音符,做到准确无误的演唱。在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对于准确问题十分重视,“一笔稍差深虑神情不适,一针偶缺唯恐花鸟变形”。如果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不能做到准确二字,就一定会歪曲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甚至歪曲演唱者的声音形象。第二演唱者要给予歌曲以生命的活力,也就是说要在尊重作曲家的创作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人们常常评价一个人唱的好坏与否,总喜欢用上“个性”这个词语,这个所谓的“个性”也就是演唱者的创造性。演唱者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自然的表现力,对歌曲有独到的恰到好处的见解和处理,把从歌曲中感受到的忠实地唱出来,以弥补原作的不足,同时也树立了演唱者富有个性的风格。当然,演唱者的创造性要遵循艺术规律,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把这种“创造性”理解为“随意”,那样就破坏艺术规律,歪曲了歌唱形象。演唱者对歌曲的处理必须从更好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出发,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变一些花样给观众听。

4 恰到好处的表演

对歌曲思想情感的表达和艺术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段是声音,但歌唱表演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对歌曲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恰到好处的艺术处理之后,演唱者就要恰到好处地设计歌唱表演了。演唱者恰到好处的歌唱表演会同演唱融为一体,促进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不恰当的歌唱表演会使歌唱同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歌曲意境与艺术形象的塑造等分裂开来,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演唱效果。因此,演唱者在对声乐作品进行恰到好处的分析和处理后,一定要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恰到好处的表演设计。

演唱者要想恰到好处的表演,首先要有一定的形体表演基本功。不管是专业的声乐学生,还是业余的声乐爱好者,在学习声乐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形体表演训练,因为歌唱同表演是相辅相成的,形体训练基本功不好,歌唱表演也就好不到哪去。演唱者缺乏表演的基本功,会使演唱者的歌唱表演很机械、单调,甚至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歌曲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形象的塑造。因此,演唱者一定要掌握好形体表演的基本功,为进行恰到好处的歌唱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演唱者准确的掌握歌曲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并很好的把握歌唱表演与歌曲思想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演唱者要做到恰到好处的表演,还要准确地掌握歌曲的思想内容和音乐风格,这样才能使演唱者的艺术表现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许多初学的声乐爱好者,由于没有准确地掌握歌曲的思想内容和音乐风格,只能机械地唱词,单纯地进行声乐技巧的表现,使得演唱者的演唱缺乏艺术感染力,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这样的演唱是徒劳的。

歌唱表演在艺术表现中十分重要,但一定要准确把握歌唱表演与思想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歌唱表演要服从于歌曲的思想情感表现等,并促进歌曲思想情感的表现,决不能喧宾夺主。有些演唱者很看重歌唱中表演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表演功底和能力,由于没有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演唱者在演唱中表演过于繁琐,使得歌唱效果大打折扣。过多地追求表演或者过多的追求炫耀技能,在演唱当中是不可取的。所以演唱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素质和审美水平,努力掌握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唱法的声乐作品对表演的不同需求,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艺术实践经验。第三恰到好处表演的整体性。演唱者在演唱中的表演不仅仅是对歌曲的内容、情感等方面的艺术表现,上舞台和下舞台的过程也应有表演状态。我们每学期都要举行年级声乐汇报演出,绝大部分学生在汇报演出时,上舞台和下舞台都没有进入表演状态,上舞台时松松垮垮,演唱完也是很随意地走下舞台,让观众感觉到演唱者的演唱没有完整性,也就是我通常说的不完美,当然这也影响到了演唱者的演唱效果。在舞台上演唱者对声乐作品中人物角色和思想感情的投入,适当加入表演固然很好,但上舞台和下舞台也要具有适当的表演状态,虽然在这两个阶段不存在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和表演内容,但却是演唱艺术表现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演唱者要想做到恰到好处的表演,一定要做到表演的完整性,这样才能给观众一种完美的艺术美感。

5 恰到好处的情感

在歌曲艺术表现的诸多因素中,感情具有主导和统帅的作用,它是歌唱的灵魂和支柱,因此,我们要做到恰到好处的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同时也要做到恰到好处的表现声乐作品的情感。

5.1 恰到好处的把握声乐作品的感情

5.1.1 把握声乐作品的诗情

一首好歌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好诗,其中蕴含着它特定的情感和诗境。演唱者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声乐作品中的感情、情节和诗境,才能投入到作品中去,真实的、准确的捕捉到声乐作品的灵魂,把歌词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变为自己的真实感情,并细致地、恰到好处的把它表现出来。

5.1.2 把握声乐作品中歌词的语调

人们在谈话、平时说话时,受情绪和语言内容的不同情节影响,说的声音音调是不相同的,当然,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歌词作为歌唱中的语言,语调的感彩方面更加丰富了,演唱者恰到好处的把握了歌词的语调,就能很好的把声乐作品的思想内涵、音乐特点、风格和语调完美地融为一体,这样对艺术的表现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音乐特点、风格等,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恰到好处的把握歌词的语调。

5.2 恰到好处的表现声乐作品中的情感

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做到“真”和“深”,这在歌唱艺术中是难能可贵的。要唱的感人,首先就要情真。有一位叫韩的著名歌唱家说过,如果有人问道我歌唱艺术的定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方面去做说明,我要说的就是感动听众的能力。演唱者如果仅仅是把音符唱了出来,那不过只是一个技术匠。鲁迅先生很重视写文章的真情实感,他在《作为秘诀》中提到: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些很值得演唱者去思考的,虚饰、浮夸暂时会蒙蔽一些人,只有真情实感的声音,才能感动听众。所以演唱者一定在演唱时,在做到恰到好处的表演和歌唱技巧时,一定要注意做到真情歌唱,恰到好处的表演和声音技巧是美,但别忘了情真本身就具有美感。

做到情真的同时,还要学会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感,这是考察一个演唱者在演唱进行中是否还能保持鉴别力和分析力重要标志。演唱者在演唱时喜于激动,善于表现是演唱不可缺少的因素,但要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实去打动听众的心扉。如果只会激动,不能做到适度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就会出现大喊大叫的现象,这就出现了不好的歌唱效果。我记得在去年浙江卫视举办的《中国好声音》栏目。在学员选拔赛时,有李维真这样一个学员,这个学员的声音很有特点,也很有张力,四位好声音的老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很看好李维真这个学员。由于自身形象不是很好,在心理上产生了一些障碍,在庾澄庆老师的学员进行二选一的比赛中,他选择了阿信的《海阔天空》这首歌,当时观众和评委老师都很看好李维真,结果由于李维真演唱这首歌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把生活中的情感嫁接到了声乐作品之中,有点过愤世嫉俗了,本来加分的项目却成了减分的项目,有点太可惜了。像有的戏剧家说的那样,在歌唱中一往情深的同时,内心要十二万分的冷静,这样才能保障演唱者的情绪和所演唱歌曲的情感一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特点,把歌曲内容很好的诠释出来、表现出来。

以上讲述了如何做到恰到好处歌唱的五个方面,其目的是使歌者更能淋漓尽致的艺术地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思想内涵,使演唱者的演唱更具有表现力、感染力。演唱者按照以上方面,不断加强自己的艺术素质,努力创新,使自己的演唱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王爱苹(1974―),女,河南濮阳人,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育。

上一篇:浅析以用户为中心的剧本导引设计法 下一篇:艺术设计中感知觉思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