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途径

时间:2022-09-29 04:04:49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途径

摘要:资源型城市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卓越贡献,但是伴随着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单一,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日益下降,工人下岗再就业人数逐渐增加,社会问题日趋凸显。这一系列复杂问题日益显现,严重困绕着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面对这些问题,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经济潜力,寻找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缓解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中国其他地区和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源性城市 经济转型 河南焦作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Substract: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however, with the resource depletion and the singl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roblem in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such as economic recession, more laid-off workers and social problems. These complex problems puzzle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Facing these problems, it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 which is analysing the formation and economic potential of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finding the way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lleviating the pressure on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arrying 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resource-based citie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Jiaozuo City in Henan Province

引言

城市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空间载体,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产业、资本等各种要素也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城市的传统产业也在发生着梯度式的转移,其中,资源不仅是城市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还是城市不断发展壮大的巨大推力,然而面对各种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使得国内外许多城市不得不作出经济转型的重大决策。

城市转型是指基于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城市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重大的结构性转变”,是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期内城市集中发生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变化和制度变迁。值得强调的是,城市转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自然演化的线性延续,而是一种跳跃式的、非渐进性的变化,是城市发展动力、模式、路径、形态等多方面的全面转型,不同于一般的结构微调和数量累计,而是从一种类型和方式到另外一种类型和方式的“突变”,是一种典型的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焦作概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焦作拥有矿藏资源40多种,其中煤田可开采储量6亿吨,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95年,焦作市资源型企业有1233个,从业人数8.8万人,资源型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90%以上。与此同时,焦作还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河南省第一条城际铁路―――郑焦铁路正在进行建设。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焦作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焦作曾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性产品,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和消耗,城市的发展逐渐需要面对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落、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量职工失去工作等一系列严峻问题,整个城市陷入了发展的危机之中。因此,尽快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同时利用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是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2.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

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具有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单一、区位经济格局专业化等突出特点,所以资源型城市很难对市场作出灵敏的反应,具有一种“路径依赖”的特点,形成了明显的“惰性”。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成功转型,必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成,其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是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进行,资本、人才、技术以及企业家都是向着充满商机的区域聚集,这些资源的流动表现出一种“马太效应”。然而资源型城市资源衰竭、商机减少、企业运营成本过高,就造成企业家投资兴趣下降,资本流入减少。

2.1资源基本被完全开发,生态环境恶化

1980年河南的煤炭储量居全国第十,预计到2020年,将有总量超过4000万吨生产能力的矿井陆续报废。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长期以来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使矿产资源趋于衰竭。焦作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在快速无节制、无计划的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地表塌陷、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可避免的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2.2再就业难以达到均衡,企业负担过重

焦作在转型过程中,因资源型产业逐步衰退和资源型企业逐步退出,产生了大量下岗工人,这些工人数量庞大,再就业技能相对较弱,就业观念落后,导致再就业相对困难。焦作原有的煤矿企业职工进矿定终身,从工资、福利、住房、劳保直至退休一包到底,然而企业如今一方面要减员增效,另一方面又要妥善安置下岗工人再就业,双重压力使企业苦不堪言。

2.3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形势持续低迷

焦作是因资源开发而兴建和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开采业往往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计划经济时期,焦作被视为能源和矿产基地,城市多功能建设不足。由于过分强调资源的专业化功能,导致城市产业结构畸形单一,层次低下,主导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关联效益较弱,难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经验

由于各国自然资源、社会环境以及城市发展阶段等都各不相同,各国实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时间段和措施也各有不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1以休斯顿为代表的美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

美国休斯顿因为石油开采由一个小城镇逐渐发展成为美国南部最重要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开始下降,休斯顿则依照市场规律,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延伸和拓展产业链,促进石油科研开发,加快企业重组合并,油气资源产业群逐步形成趋于完善,实现了规模效益递增,与此同时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建立了国家宇航中心带动了130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城市产业定位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市场机制在休斯顿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使资源能够更加合理有效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当地政府在转型过程中更多的是为其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具体的转型措施和过程主要依照市场规律和企业的自主选择。对于因企业被迫退出和企业合并的失业人员,在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条件下,其培训再就业等都由政府着重处理和解决。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持提高转型时期的社会福利保障,设立转型时期专项救济基金,以应对必要的紧急救援,使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能够比较平稳的过渡。

3.2以鲁尔工业区为代表的欧盟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

鲁尔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上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地区陷入结构性经济危机,面临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双重挑战。面对危机,德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末展开了鲁尔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工作,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方案。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分级设立地区发展规划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等职能部门,专门负责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综合协调,制定振兴的具体规划,发挥政府的投资导向作用,提供资金支持。

(2)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原有资源产业优势,形成多元产业结构。对于原有的煤炭、钢铁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将采煤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对于钢铁业,则重在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同时,联邦政府也特别重视创新企业发展,尤其对生物技术、信息和环保技术以及科技型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很大支持。

(3)开拓思路,勇于创新。鲁尔地区在对待历史遗产、废旧物改造方面做的比较有特色。它把各城市的历史题材挖掘出来,把文化保留下来,把不同城市变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公园,把工厂变成艺术馆,作为工业遗产的旅游景点。

(4)重视环保,注意形象。鲁尔地区经济转型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重塑了自己的形象。政府在转型过程中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比如严格制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广泛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

3.3国外经验总结

从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上面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在面临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需要转型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发展接续产业和新兴替代产业。发展接续产业和新兴替代产业是世界各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围绕资源产业,使其产业链向后侧和旁侧延伸,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带来更高效益。

(2)注重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发达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的改造振兴,非常重视资金和技术投入。在资金使用方面,应该全局考虑、统一调配、注重使用效率。资金的使用权应该更多的给政府而不是企业。另外,还应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监督机制,遵循“严格监督,基层使用”原则。

(3)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需要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要形成政府和企业的双赢机制,重点是理顺政企关系,合理划分双方的职责和权限,在责任明确的基础上使双方能够各司其职。

(4)注重规划和政策引导。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很关键的。对因转型而造成的失业问题,政府负责安置、培训、再就业,以保证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环境稳定。

(5)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和树立新的城市形象。国家应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如对现有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进行财政补贴,企业复采已经报损的残留资源免征各种税费等。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努力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4、焦作的城市经济转型策略

4.1焦作城市经济转型的优势

(1)优越的自然条件。整个焦作山川秀美,有黄河、沁河、丹河、大沙河、蟒河和济河从境内穿流而过;有部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青龙峡、神农坛等旅游胜地;有嘉应观、妙乐寺等6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焦作农业基础条件良好,粮食产量高,所产的优质专用小麦、特用玉米和四大中药在国内享有盛名。

(2)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太极拳为代表的焦作历史文化,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 1.5 亿,其中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发展太极文化产业,对焦作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3)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除了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铁路交通运输条件外,焦作的公路密度也居河南首位,地方自筹资金修建了焦郑、焦晋高速公路和黄河大桥,使焦作成为豫西北、晋东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些都为实现焦作的经济转型提供了便利的运输和社会条件。

4.2焦作城市转型策略

(1)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焦作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选择。焦作一方面可以精心打造“焦作山水、太极圣地”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开发影视城、工业特色游等休闲度假游,形成山水、文化、休闲三大特色旅游带,另一方面可以培育旅游相关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构建融“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2)利用农业基础条件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焦作可以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工业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和订单农业等各种不同的高效农业,从而带动以农业产业化发展替代资源枯竭的问题,为大量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3)利用区位交通条件发展物流产业

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它的发展,必将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焦作市地处晋豫两省的交界处,晋煤南下东运之咽喉要道,豫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焦枝、太焦、新焦、侯月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郑焦晋高速公路斜贯市境,公路连线成网,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工业化进程加快、商品农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及人流、物流量大增都为焦作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必将为焦作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由资源向导型向科技向导型转变

资源的衰竭是焦作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难题,合理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对资源领域的科技投入,由粗放经营转化为集约经营对于缓解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有效途径。对于煤城焦作而言,可以减少当地污染,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但科技人才匮乏且科技研发水平低,经济也不是很发达,不一定有足够的资金提供给科技转型,这就要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加大相关产业投资力度,真正实现经济由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

5.结语

资源型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随着资源消耗殆尽,产业转型是不可回避的。资源型城市应以更加开阔和动态的视角定位自身发展,调整城市产业经济规划,延长整个城市的经济生命周期,积极发展替代产业,逐渐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点,避免造成单一的产业结构,应该形成多元叠合的产业模式。这样,资源型城市的辐射范围更广,吸引力更强,才能更好的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张米尔,孔令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1):26-30.

[2]石秀华.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105-106

[3]银华,高延绪,高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产业优势替代问题研究―盘锦个案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3):37-40.

[4]李 猛,张米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1):16-20.

[5]袁朱.我国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6):679-686.

[6]王志宏,李成军.煤矿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5(11):11-14.

[7]田明,樊杰,孙威.我国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研究[J].矿冶,2004(1):10-14.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琨,1987年,男,河南省西华县,河南农业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复合桩基在海南某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