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改革

时间:2022-09-29 04:02:51

浅析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本文结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议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课岗融合”教学模式,并就“课岗融合”教学理念及教学保障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现代农艺 课程 岗位 教学模式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育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创业新主体,即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未来农业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也对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挑战。近年来,笔者在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中,从有效满足现代农业职业岗位需求出发,转变教学理念,采用“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为核心,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重讲轻练,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占总学时的比例极低。教师往往不能结合农业生产区域性特点有机组合教学内容,过分依赖教材,导致专业课教学和学生毕业后的从业岗位需求相脱节,学生专业核心技能无法提升。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及岗位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课岗融合”的教学理念

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应以技术技能型内容为主体,课程内容体现岗位性、技术性、实践性;应围绕栽培植物的播种、苗期管理、大田管理、收获及农产品加工、营销等环节进行课程设计,有机整合、开发专业理论课及实践课,实现“课岗融合”。

在实施“课岗融合”教学中,教师应调研分析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类型及所必备的能力要求,把岗位工作任务、流程、核心技能及规范等融入到相关专业教学模块,让学生学有所用。“课岗融合”符合中职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对知识、 技能、情感的需要。

三、“课岗融合”教学的保障条件

1.开发体现“课岗融合”的校本教材

立足作物田间管理、农技服务、良种推广、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加工及贮运、农产品购销等岗位和岗位群,把现代农艺技术技能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即生产技能、加工技能、营销技能。组织专业教师和涉农企业专家围绕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开发和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坚持任务驱动,以实用为准、够用为度,共同开发体现“课岗融合”校本教材。

2.造就具备“双师”职业素质的教学团队

“课岗融合”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将专业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和融合。只有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才能保障“课岗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为此,要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职业师资培训基地进行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师深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掌握新工艺,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涉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

3.建立具有浓厚职业氛围的“课岗融合”教学基地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室和实训场所融为一体。因此,有满足教学内容需要的实训设备、设施及相应学习环境是“课岗融合”教学的基础条件。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学校要进行温室大棚、大田作物示范栽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等教学项目标准化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成为生产性实训工场;建立土壤肥料、种子质量检测等实训室,购置相配套的实训设备,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由于实训基地投资大、周期长,学校可根据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利用社会资源,走校企合作之路,努力开拓企业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基地顶岗实习,体验真实的生产现场。

4.“课岗融合”的教学安排要考虑季节性

现代农艺专业课程有其特殊性,学生的认知和操作对象是有生命的栽培植物,而植物生长依赖于大自然的周期变化,受季节影响。因此,植物生产必须合理控制农时,在教学及训练内容安排上,要围绕农时转,跟着节气走,做到教学接近生产实际。

5.采用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考核相融合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坚持过程性和发展性原则,确立一套有效的评价系统,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自评三部分,做到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考核相融合,注重岗位规范、操作技能考核,实现考评内容由教材向职业岗位要求转移。考核前,教师要全面总结分析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出现的情况,展示、交流学生取得的优秀项目成果,并根据项目成果(如作物产量)或项目总结报告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作者单位:郝俊邦,安徽省寿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张而贤,安徽省寿县振武人才培训中心)

上一篇:“互联网+”视阈下我国电视剧的T2O之路 下一篇:风雨世赛路,银牌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