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路支路损坏形成的原因及养护对策的分析

时间:2022-09-29 03:59:34

关于公路支路损坏形成的原因及养护对策的分析

摘 要:由于公路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从而大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但在较多高等级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地方的支线公路主要受到施工车辆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各种损坏形成,从而产生公路出现大面积的沉陷、坑塘及翻浆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相关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以此提高我国公路的整体质量,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本文将主要分析公路支路破坏形成的原因,并对公路支路的养护对策加以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国、省干线公路网化改造也在加快实施。由于大批量公路相继的进行开工建设,施工车辆的频繁过往,给支路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公路支路产生沉陷、翻浆以及车辙等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给支路造成了致命性的破坏,以此给交通的正常运行带来沉重的压力。

一、公路支路损坏形成的原因

1.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高等级公路铺筑施工中所运用的筑路材料通常都是从外地运输及采购而来,例如:路基土、砂、石等材料,具有相对较远的调运距离。在高等级公路平面设计的选线及定线中,为了使测量运行能力得到提升,避免公路形成街道化现象,和城镇之间有一定距离存在,最终导致一部分公路辐射区域内,直线公路主要发挥着施工过程中通行便道的作用,运用较大吨位的载重车辆及施工机械设备,通过反复长期的碾压作用,使得公路施工区域内的直线公路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

2.支线公路自身条件造成的影响

由于修建的大多数支线公路的时间都位于解放初期或时期,其类型都属于低标准且低等级砂石路,在20世纪80~90年代,交通主管部门通过民办资助或多方合资的方式对一小部分道路进行了简要改造,构成了简易化的柏油路,能够承受较低荷载及当量轴次的累计,无法有效地对大批量重载测量产生的反复碾压进行承受,必然引发道路损坏现象。

3.支线公路受到工程施工的影响

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减低运输车辆成本,出现普遍的超载问题,导致砂石和简易柏油路受到较大破坏。在一些支线公路上有随意性履带式施工机械走动的现象,导致路面形成破坏问题。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将作业中产生的弃土、钻渣以及废料等在支路公路路肩实施随意倾倒,导致路肩排水困难,引发路面有大面积坑塘及翻浆问题,为车辆及行人的正常通行造成影响,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4.养护费用不足,无法及时进行修补处理

由于地方财政投入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长期无法对支线公路养护费用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公路养护部门要想对大面积的坑塘病害等问题采用仅有的养护费用进行修复,存在较大难度。因此,由于公路施工过程中引发的支线公路损坏问题,进行修补恢复路况极为困难。必将导致公路建设中支路公路由于不及时且不到位的养护处理,引发断路问题出现,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公路支路的养护对策

1.将公路施工中影响支线公路的因素划分至工程项目中,运用统一的管理及规定,在公路开工之前,建设指挥部门应对施工车辆的运输路线实施规定并对圈定的施工便道支线公路拨出专款进行区域的划分,对沿线的桥梁、涵洞以及路面实施加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工程建设指挥部门和地方公路养护单位进行自动沟通,对施工车辆通过的支路运用出资或出力的方法进行维护。当工程项目完工之后,交通主管部门需要对其进行经费的批复,与地方资金相结合,运用修复改造的方法对出现严重损坏的支线路线进行处理,有效维护了地方的交通安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

2.公路管理机构应加大对连接公路施工区域的支线公路的执法力度。现阶段,各级政府都对“要想富、先修路”的道路进行了深刻地认识,因此在公路及干线公路具有较高的网络化工程施工积极性,一些地方还对较多便于施工的优惠政策实施制定,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操作。所以,在实施公路施工时,公路管理机构的路政执法部门需要加大连接施工区域的支路公路的路政管理力度,有效维护路产和路权,避免有侵害现象及无人管理的现象出现。

(1)路政管理部门应主动对公路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相关政策及法规内容的普及。

(2)对于支线公路的路产及路权的检查力度进行加大,设置专人对支线公路进行巡查。

(3)处罚力度的提升。结合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对存在的车辆超载、施工机械的违规调动以及随意对垃圾倾倒等问题实施处理。

3.积极主动的对公路实施养护及协调

目前,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部门的现状仍处于不明确的体制改革阶段,各级部门都在实施减员增效,运用分级养护的方法对干、支公路进行操作。虽然国干、省干线支路及支线公路养护费用属于包干使用,但支线公路仍有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由于支线公路的养护费用有限,要想对任何等级维修计划进行安排,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公路养护部门需要将消极思想得到消除,采用主动协调和积极养护的方法对公路建设中引发支线公路损坏的问题进行改善。通过积极有效地与公路指挥部门、地方政府以及施工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促使资金筹集达到多渠道化的效果,有效加强了施工区域的支线公路养护,对支线公路存在的坑塘病害问题实施及时修补,避免失养及弃养的现象出现,防止交通事故产生,对国家及人民的利益得到自觉维护。

4.要求各级部门应对支线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视力度提升

在公路管理过程中,要求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实施统筹规划,避免有重建轻养的现象出现,对由于公路施工导致支线公路损坏的问题应采用制定养护规划的方式,通过采取合理的方法及资金对支线公路的维修及改造进行应用。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不能有重干线轻支线的现象出现,充分发挥公路管理机构自身的职能,运用主动工作的方式,使得支线公路的管养处于及时且准确的效果。

结束语:

根据支路损坏存在的原因,结合目前有限的养护费用,在公路支路破损的处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公路施工中,只有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按照施工流程的进行作业,可以有效地解决公路支路损坏的问题,以此确保公路支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曾沛霖.干线公路(省、市级)路面评价养护系统技术开发[A].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报告集[C].北京: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990.

[2] 交通部.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试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上一篇:一起卧式锅炉锅筒鼓包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 下一篇:试论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