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29 03:58:50

我校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兴趣学习是主动性学习,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美国教育家拉扎勒斯通过研究发现,在学习兴趣上两个智力水平相等的学生,有兴趣者一定优于无兴趣者。不仅如此,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可能还不如一个智力水平稍低但却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另外,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热情紧密相连,它常会推动学生深入钻研,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就是主动学习。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这样说过:“没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

为了解我校学生目前的数学学习兴趣,掌握教研的第一手材料,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我学校数学课题组的老师所教的班级(四、五、六年级)学生,问卷调查时间为2014年10月。问卷题目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主观问答题三部分组成,共24小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8份,回收198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四、五、六年级的学生都认为数学很重要,对将来有帮助的占总人数的80%以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厚。问卷调查的四个班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都达到75%以上(特别是黄运琼老师所教的班级,非常喜欢学习数学的占总人数的68.6%),还有20%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情感体验一般。矛盾的是,觉得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只是一般的有三个班占60%(其中有个班级占到80%以上),说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明显不足。

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兴趣爱好”的三个班都占60%多(有一个班占46.5%),是因为“考试的压力”而学数学的最高占27.5%,最低的只占11.6%。而有30%至40%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是认为数学“有实用价值”,还有13%的学生是由于“老师管得严”才学数学的。

(二)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自主学习数学的少,依赖他人学习数学的多。调查中发现:数学课堂中,喜欢“听老师讲解”的人数占68.6%,喜欢“与同学讨论”的人数只占19.65%,喜欢“动手操作”的只占17.3%,喜欢“上台板演”的只有15.1%,这说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喜欢表现自我,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们很少自主、主动学习数学,这恰恰也是他们对数学缺乏兴趣的标志。

三、几点建议

(一)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很密切”,这是培养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的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价值感与渴求感。数学概念是非常抽象的,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二)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感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人都需要成功;成功感是驱动一个人进步的发动机,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源泉。如果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很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过高估计面对的难度,认为自己没办法克服失去兴趣,从而放弃或逃避。学生在学习中更是如此,若是不能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导致成绩下降;然后更没兴趣、没信心,成绩就更差,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堂练习、家庭作业、检测考试的时候,要给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机会,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精心设计针对性的练习、作业,分层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

(三)教师改进教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改变不良的言行,尊重学生人格,融洽师生关系,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疑问产生好奇,好奇转为探求欲望。再者,让学生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发表意见,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分享的方式和习惯。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五阶递进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 下一篇:乡镇中心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