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明的茶衣

时间:2022-09-29 03:07:16

新年伊始,我们福建创办的第一份茶文化刊物――《海峡茶道》正式出刊了。邮包里的刊物还插在我的信箱上,可远远的它茶色的封面已经昭然若揭了,还是穿着半透明的薄膜新款外衣前来相会的!哦,那一扎近乎“三醉”茶网页的肤色,武夷岩茶浓醇的汤色,令人好生眼熟,好生亲切!

刊物比较厚,我的茶散文配上多幅彩照,刊发在“茶海沉香”的专栏了,光看这个栏目的名字,就已经心醉几分,而让自己的新娘下榻这样崭新而儒雅的房间里,更是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点头赞许!我忍不住在信箱前就贪读起来,那“茶道中人”,那“茶人物语”,那“茶居茗坊”,各有其香,各有其味,茶人读茶文,茶香添书香,最易心醉神迷,一时间仿佛整个世界都浸泡在幽幽的茶香里……好不容易合上刊物,才发现一时兴起,竟冷落了那别具一格的“薄膜新装”。

半透明的它上沿也印有邮政编码格子,也有打了框格的“印刷品”标识,下沿有“海峡茶道”的大字手书,书法人的印章“张天福”微茫却清晰可辨。清一色的茶色油墨把所有文字设计都明晰地印刷在半透明的薄膜封面上,好一个新质材的邮政用品,好一个塑料薄膜的实寄封套,!本该是厚厚的牛皮纸大信封,现在轻轻薄薄的一封套就解决得干净利落且环保轻巧,因为轻便,连邮寄的费用也省了些许,可谓利国又利己!

归家的路上,老天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我把《海峡茶道》套回到薄膜信封里,再把殷实的薄膜封套顶在头上,三步并着两步,跑回百米开外的家门。结果头发未湿,刊物未湿,而立了“头功”的薄膜信封则湿漉漉地披在椅背上。

待它晾干了之后,我会好好待它的!

三言两语

这本茶道杂志出得不错,里面的各种插图细腻精美,内容也独到丰富。我一直在探索各地名茶的特色和历史,贵刊“茶艺茶俗”和“茶海沉香”这两个栏目办得很有特色 ,但是在“茶海沉香”出现了一些的遗漏,“遗失的福建著名绿茶”似乎还遗漏了一种天山绿茶,而且福建绿茶的历史悠久,若改为历史名茶是否更合适些,请贵刊加以考虑。

----龙岩读者 陈先生

我是在机场买到这本杂志的,编辑和页面设计都很不错。杂志里的茶与声音、营销功夫、茶乡列国、鉴茶识器等栏目汇聚了许多茶的信息和专业的知识,这些都是我很喜欢的栏目,里面有许多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非常的不错。

----四川成都读者 李先生

该刊办得较好,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在读刊中也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有市场作用的专业信息还不够;二是茶人茶座中快生活VS慢功夫所讨论的问题争议性不够。三是提供茶友交流的平台缺少;我认为如果增加一些(定期或不定期)饮茶小故事、茶趣闻等方面的内容可能会更受喜欢。

----杭州读者 刘先生

编者的话

《海峡茶道》赶在新春来临之前出现在读者面前,也算是杂志全体工作人员对所有关心《海峡茶道》、支持《海峡茶道》的茶友们一份新春的贺礼。由于办刊的时间较短,采编队伍刚刚建立,对茶的了解与领悟都显得十分不足,因此在第一期杂志中也出现了许多错误。在此,我们对所有给《海峡茶道》提出过意见的茶友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对于你们给予本刊的指正,我们将在以后的杂志中多加留意。同时,我们也希望茶友们能把《海峡茶道》当作你们真诚的朋友,继续为她的成长指路,打造中国最好的茶文化杂志。

上一篇: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下一篇:春天,与绿茶谈一场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