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09-29 02:14:41

大学文化建设论文

一、大学文化建设要坚守六个原则

首先,共性特征与个性特色相结合。大学文化作为一种学校无处不在的场域氛围,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普遍性特征,二是个体性特征。当代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文化使命的和谐发展,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紧紧跟随我国大学文化的前进方向,又要研究本校文化的发展历史,提炼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特征,形成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协调发展的文化建设局面。

第二,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建设和发展文化,不能丢弃传统,但也不是简单地回到传统,而是一方面,要辨别梳理,发掘本校文化的历史内涵,选择性地传承;另一方面,要追随时代步伐,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民族文化与学校文化,积极赋予其时代内涵。

第三,借鉴吸收与自主传播相结合。一方面,要尊重和欣赏各种文化,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要强化大学在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中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向世界自主传播民族文化,努力摆脱中国餐馆开遍世界、文化却走不出去的尴尬和困境。

第四,国际视野和本土立场相结合。一方面,要增强文化全球意识,开阔文化国际视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多元文化;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增强各个研究领域和学科的本土话语权,回到自己的历史经验和生活世界中对异质文化做出自主选择,嫁接异质文化于本土文化,而不是让本土文化全盘西化。

第五,普遍繁荣与突出引领相结合。一方面,鼓励一切有利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强化大学的文化反思能力和文化价值引领能力,着力创新文化的知识载体,创造更加优秀的文化成果。

第六,科学知识与人文熏陶相结合。一方面要大力倡导以求真务实为导向、开拓创新为灵魂的科学研究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师生以真善美为取向,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培育师生品位高雅的审美情趣,将人文熏陶渗透于科学知识教育全过程。

二、大学文化建设要完成六个任务

首先,回归大学文化使命,构建现代大学理念。大学为什么存在,大学如何存在,大学角色定位在什么方向,这是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人们不断追问的问题。回归大学文化使命,坚守大学的文化角色,强调大学的文化自觉,以此构建先进有效、求真务实的大学理念,是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功能的核心所在。

第二,构建“文化堡垒与园林学府相统一”的校园环境体系。将大学校园环境规划建设与大学长期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重视校园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并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优秀文化资源,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的文化内涵。

第三,构建“科学、民主”的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制度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要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实现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本化,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尤其要在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学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配套奖惩激励、规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运行的监督约束等机制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第四,构建“自由多样”“、育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把“育人”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心位置,使大学教育目的在人、价值在人,着眼在人,服务在人,要把寻找“人何以为人”的答案视为自己的永恒追求;要创设大学共同愿景,培育民族归属感,唤醒青年学子的文化自觉,实施文化植根,实现文化复兴;要不断开拓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学生从不同途径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能力。

第五,构建“知识和文化并举”、“求量和求质并存”的科研体系。要使大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走出仅被视为既定的方法、技术和手段的习得之囹圄,克服当前大学知识教育中过度功利化和商业化的倾向,把独立的学术思想、严谨的学术研究规范等融入知识教育体系;发展与文化建设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增加大学文化的理论研究广度和深度,努力实现大学文化学科的合法合理化;科研成果数量增长的同时,要大力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把质量作为科研的生命线加以认知和落实。

第六,构建“服务站与象牙塔功能协调发展”的大学社会服务体系。要深化对于大学社会服务内涵的理解,力求在“象牙塔”与“服务站”之间寻求平衡,在大学和社会之间保持一定张力,不仅要追求对当下经济社会的贡献率,更要着眼于对社会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

三、结语

总之,大学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提升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引领功能,不仅事关大学自身的发展,更事关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及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现代大学要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承担社会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引领者的重大使命;也只有承担使命,将大学文化建设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始终,大学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赵晓芳 单位:河南大学

上一篇:贫困山区基层文化建设论文 下一篇:定位选择文化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