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锁的教育功能及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8 09:44:15

鲁班锁的教育功能及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鲁班锁是我国古代先人发明的益智玩具,用于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劳动技能,拓展其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鲁班锁;技术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01-04

1 鲁班锁及其教育价值

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六根木条制作了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也有人说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发明的一种玩具,所以鲁班锁又叫孔明锁。无论上述说法是真是假,都说明鲁班锁是我们先人发明的益智玩具。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利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卯榫结构,由内部有槽口的若干根木条组成,扣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三维结构体。鲁班锁看上去简单,其实内中奥妙无穷,不得要领,很难完成拼合。鲁班锁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放松身心、开发大脑、灵活手指均有好处,是老少皆宜的休闲玩具。最常见的为六支鲁班锁(图1),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形成的鲁班锁样式越来越多(图2)。

六支鲁班锁是最基本的鲁班锁结构。历史上,木匠师傅常用这种鲁班锁“教育”自恃聪明、不认真学艺的徒弟。制作鲁班锁所用的工具和工艺都是木工最基本的工具、工艺,初入师门的小徒弟很难做出规矩的鲁班锁;另外,不经师傅指点,一般情况下,小徒弟十天半月也拼合不成,由此不敢小看师傅和木工手艺。(笔者之一曾学过木工。)

今天,中小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全面的发展。鲁班锁的美学功能、益智功能、传统文化特性受到学校的重视,北京市很多学校在校本课程中引入这种玩具。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以益智玩具为载体的益智课堂深受学生欢迎。

鲁班锁的制作能锻炼人简单的木工技术和动手能力,所以制作鲁班锁又是中学劳技课的好素材。学生通过制作鲁班锁,训练了锯子、刨子、锤子、方尺、凿子、木锉、砂纸、铅笔等木工工具的使用以及木工作品制作的基本工艺。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低年级的学生提供方木条,从画线开始制作,作品也从三支鲁班锁开始;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从刨毛坯木条开始制作,制作六支鲁班锁。由于鲁班锁制作的难度不大,可以有效保持学生对劳技课的兴趣。尽管多数学生的作品不尽如人意,但他们每完成一件作品,成就感都写在脸上。图3是学生制作的较好的几种简单的鲁班锁。

2 鲁班锁用于通用技术实验教学的尝试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改革后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与初中劳动技术课衔接,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宗旨,教学内容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学法上提倡“做中学”“学中做”,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生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北京市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高中校全面开设通用技术课,几年的教学实践让人认识到,合适的教学素材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十分重要。由于鲁班锁的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把它应用到很多知识点的教学中,以下举出两例。

流程与设计

1)流程的概念。前文讲到鲁班锁看上去简单,不得要领,很难完成拼合。鲁班锁拼合的先后顺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流程案例。通过拼合鲁班锁,学生“做中学”“玩中学”,理解流程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理解流程的重要。

2)流程的设计与优化。流程在生活和生产中普遍存在,流程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流程的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对设计对象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因素有深入的了解。而学生的阅历少,对生活和生产实际不够熟悉,进行实际流程的设计会很困难。鲁班锁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学生可以根据想象设计出制作流程。正是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不熟悉,为后面流程的优化打下伏笔。

在教学中,笔者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个三支鲁班锁,任务是设计制作鲁班锁的流程;学生讨论设计,教师辅导,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讲述自己设计的制作流程;最后由教师总结出一个可行的流程:画图备料画线开槽修整组装。流程的优化工作放到流程实施后再做。

课后学生为实施自己的设计做必要的准备,并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制作。多数小组可以完成制作,学生制作成功非常高兴。学生一般对制作过程有兴趣,忽略了对流程的反思,忽略流程的优化。为此,专门用一节课进行评价和反思。通过评价和反思,学生发现,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作品的质量,制作流程和工艺都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画线和开槽等环节,可以采取“并行”节省时间;有的小组开槽时把材料开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开槽的先后顺序(流程)错误;等等。针对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对鲁班锁的制作流程再细化、优化,使之更实用,从而对流程的优化及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设计与创新 通用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主要方面是更重视实践和创新,让学生知道学习技术就是要做出点什么。学习过程提倡“做中学”“学中做”,学习《技术与设计1》总要学生做一件有创意的作品。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由于受知识结构所限,多数学生的作品要么只是外观或颜色的改变,要么是不切实际的“创新”,很少出现功能性创新设计。反思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还是因为教师没有找到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题目。因此,每年都试用不同的设计题目,如做文具盒、电脑桌、小凳子等。

中国科技馆新馆主体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造型(图4),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地标性”符号是鲁班锁(图5),受这两件作品的启发,今年笔者出的题目是:鲁班锁还能做什么?

学生的设计出乎笔者的预料,鲁班锁这款古老玩具在学生手中又现生机。下面是学生作品中的几件。

1)鲁班锁电脑桌(图6):利用三支鲁班锁结构和造型做成组合电脑桌。本作品可作为设计室的工作台,便于同事之间交流;可以拆卸、方便搬运是其最大的特点,如果作为网吧的电脑桌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2)鲁班锁座椅(图7)。作为公园里的座椅,可以两个人面对面聊天,也可以一个人独自小坐,还可以拆开坐。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供青年人(拆卸)玩。上面放上花盆可做装饰;拿掉花盆可以放上棋盘下棋、打扑克。

3)鲁班锁翘翘板(图8)。这是一款利用鲁班锁的结构做的可拆卸的翘翘板模型。作为公园的健身器材或幼儿园里的健身器,长板是玩耍的,短板上的人坐着看。

4)鲁班锁橡皮(图9)。把橡皮做成各种鲁班锁形状,不改变橡皮的功能,同时也是玩具,又能玩又能用,会是很有市场前景的创意。这是形状之一,各种简单的鲁班锁都可能做成橡皮。

5)鲁班锁图章(图10)。把鲁班锁的六个端面做成图章,不仅是一个玩具,文人墨客还可以把自己的若干个字号放一起,方便使用,而且放在书案上可以代替“笔山”。如果使用好一点儿的料子做成,也是一件值得把玩的智力小件,为我国“文房四宝”再添一宝。本案做的是“北京精神”章:厚德、爱国、包容、创新。

6)鲁班锁小食品(图11)。将饼干、巧克力等小食品做成鲁班锁的形状,既是食品又是玩具,又能吃,又能玩。因为现在市场上还没有这类小食品,只能用橡皮做模型。

7)鲁班锁食品包装盒(图12)。把儿童食品的包装盒做成鲁班锁的结构,打开鲁班锁才能打开包装,让儿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享受玩的乐趣,智力得到开发。本设计是形状之一。

总结今年的设计活动,“收获”好于往年,笔者分别找到一些优秀作品的作者,让他们谈谈创作的灵感:有的说自己喜欢吃零食,受市场上的某些食品形状启发;有的说是自己爱好的物品;有的说是突发奇想;有的说是受其他同学启发……为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讨论了很长时间,认为今年的作品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喜欢鲁班锁,舍得在上面多下功夫。

师生的创意成果再次验证一个道理:任何技术产品都有改进的空间,只要勇于创新,一定能做出有创意的作品。

3 反思与展望

1)反思学生的设计过程和成果。从过程角度讲,学生亲历了设计过程,对设计过程有了直观的了解,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从成果角度讲,学生的作品多数处于“创意”阶段,不能算一个“设计”。如何把握教学的要求,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的设计有更高的水平,仍然是需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2)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技术领域,应当进入通用技术课堂。但由于硬件和师资等因素的限制,还不能在教学中普遍开展。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少数学有所长的学生中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尽管学习对象是对计算机有兴趣的学生,也有一个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让学生时刻感到学习的成就非常重要。课时少,学习任务大,找到一个学生有兴趣又简单易学的案例是最有效的办法。鲁班锁的造型简单,都是一些立方体的组合,适合学生入门学习。学生做好造型,用三维打印机打印出来,学习者得一玩具奖励,很有成就感。

2011年,学生参加北京市高中生创意大赛的三维成型项目,当时的题目是“创意表”。以鲁班锁为载体,该作品的创意是将六支鲁班锁的12个端头装上12块表,分别指示12个时区(图13),既是玩具又是世界表,取名“鲁班锁世界表”(这件作品当年被中央电视台选为报道该次比赛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方面教学还在试验,还要向同行学习交流。

3)鲁班锁为通用技术教学提供了又一知识载体,只是刚刚开始尝试,其教学价值还有待开发。笔者体会到,就像教育学生如何创新一样,只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不断发现问题,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上一篇:如何选择第一只闪光灯 下一篇:互动反馈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