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募众生相:枕戈熊市vs勇抢反弹

时间:2022-09-28 08:03:14

“十年涨跌两茫茫,市值增,点位伤。创业板出,大盘估值降。纵使业绩难兑现,唯上市,不思量。高管辞官衣锦乡,IPO,变脸王。PE套现,散户泪千行。料得年年有牛股,周期猛,消费长。”南方基金研究总监史博近日在微博上和了一首《江城子?股市》,透露出对当前市场的些许无奈。

当台风“梅花”袭来之际,美债危机也酿成了A股的下跌风暴。

暴跌后该不该进场?现在进去接到的机会是元宝,还是正在落下的飞刀?《投资者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公募、私募基金经理都对此莫衷一是,不少人认为若有突发性事件,A股不排除创新低的可能。

公募、私募基金对当前市场的分歧,在“百态浮生”的微博平台上显露。8月8日大跌后的第二天,厦门一位私募基金的负责人颜晓智在微博上称,将提前给员工发三个月工资,鼓励员工“抢中线筹码或者短线抢反弹”。

公募曾国富:避险情绪仍重

近期A股超额收益机会越来越少,多集中在消费领域。在信达澳银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曾国富看来,大家都在避险,如果市场维持不确定,消费还会维持强势。

但他认为,现在可以逐步关注一些成长类、周期类的股票。“A股下跌到2300点也有可能,但如果看长一些时间,在2500点以下逐步买入没太大问题。”

下跌中,他的操作并没有太大变化,集中在稳定增长类的个股中,如白酒等消费类个股都给他带来了较大的超额收益。

曾国富判断说,最近市场反复受市场影响,会不会推QE3还处于观察期。但国内政策也有不确定性,总体看通胀还是会逐步向下。“指数跌到这个位置上,没必要那么恐慌。”

景顺长城副总经理蔡宝美向记者指出,A股的忧虑更多来自内因。一方面今年资金的成本在不断上升。“今年股票供给量很大,而需求不足。更多投资人去买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这些产品低的收益率也在4%、5%,高到8%~12%。”

另一方面,CPI上升没有像预判的那样在7月见顶,加上最近油价暴跌,她担心政府现在不是太敢放松政策。“如果政策趋紧的话,会进一步影响资金供给。因而今年比较好的股票是现金流很好、负债低,或不受影响的消费类股票。”

私募陈锋:可称为熊市

早在此轮大跌前,出于对经济回落的担忧,深圳展博投资公司总经理陈锋就曾将仓位降得较低,所以在8月的下跌中,他既没有被动减仓也没有主动抄底。

陈锋从上半年就开始偏谨慎,判断A股会跌破2500点。

他透露,今年以来仅参与过化工类、家电和地产等股票行情,在上半年一直回避小股票。“最近反弹中中小股票表现抢眼,我们也错过了。行情更多是情绪推动,反弹也太快。我们倾向于把握较确定的大机会。如果参与不确定的行情,即使赚钱可能也会赔掉。”

尽管认为机会不大,陈锋仍然保持一贯的忙碌,“最近主要研究一些股票和看些报告,要时常保持身在市场的状态。”

他最担心的是经济会不会快速回落。”我们现在还无法做肯定的判断,只能保持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

他判断目前市场可能有两种发展方向,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第一种情况,未来半年通胀下来,经济没有快速回落,2500点形成底部区域。“如果是底部,我们会考虑在确定性高的时候增加仓位。”

第二种情况,熊市。“走熊的可能性我们也认同,但熊市也有幅度的问题,是极端的还是小规模。市场最大的分歧,是经济快速还是缓慢的放缓。股市可能会继续下跌。”

如果快速下跌,陈锋会采取主动加仓的策略。“市场还没到底,可能在2100点~2300点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底部。”

广发朱平:不死不活未必是坏事

“即使A股走熊也熊不到哪去”,广发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朱平认为,A股低估值让市场是否走熊变得不重要。

他认为,内外市场的下跌,让问题再次回到这轮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均衡。“以前美欧消费多、生产少,造成双赤字:财政赤字、贸易赤字。而中国生产多消费少。”朱平不仅不担心中国经济下滑,甚至认为如果经济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也不是坏事。

在朱平看来,就算今年创业板、中小板指数跌得一塌糊涂,机会还是不少。

具体来看,他认为能提升生活质量的领域都是投资方向,如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环保产品、医药保健等。

常士杉看多罗伟广淡定

在市场冲击A股前,深圳上善御富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刘鹰就判断“7、8月份是A股黎明前的黑暗。”

他认为,如果海外没有更坏事情发生,A股三季度末四季度初会出现机会,但9月中旬前可能更多是震荡。他判断,消费、周期类、医药、银行等板块都将逐步呈现买入价值。

广东新价值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罗伟广也认为:“A股大跌短期看是坏事,长期可能是好事。大宗商品跌下来,有助于缓解国内的通胀威胁。”他认为,情绪宣泄出来,会让市场出现转机。

相比而言,南京世通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常士杉更乐观。他认为,目前市场离底部不远,他目前仓位较重。“长线投资能抗通胀的金刚石、受周期影响小同时具有垄断性地位的化工企业、新兴产业都有机会。”

上一篇:肖风时代的博时:13年赚管理费80亿元 下一篇:最抗跌基金广发占3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