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门专业解读避难层“秘档”

时间:2022-09-28 06:16:40

消防部门专业解读避难层“秘档”

避难层,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名词,身在高楼大厦的你知道吗?避难层是做什么用的?它应该具备哪些设施?让专业人员给我们普及一下关于避难层的知识吧。

什么是避难层?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用作消防避难的楼层,2005年国家颁布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要设置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

从避难层的定义不难看出,避难层是一个供群众疏散避难的场所,那么这个场所有什么特殊的设置吗?记者电话采访到了成都消防支队审核科的工作人员,为进一步揭开避难层的神秘面纱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

避难层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突发火灾时,在发生其他紧急情况或者灾害时,避难层都可以起到疏散人员和供人们等待救助的作用。因为避难层和大楼其他楼层的用处不同,所以该层在建筑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可燃材料,并且该层不能堆放可燃材料等危险物品。

除了材料方面的要求,在格局上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是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因为这样的设计方式才能够使得人们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安全逃生。

避难层 谁来管?

记者采访到的成都消防支队审核科正是一个直接负责新建工程图纸审查的部门,该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的监管不是在高楼使用过程中,而是在建筑之初干预。”通过检查图纸来确认即将修建的高楼是否有避难层的设计、设计是否合理,这都是审核科的工作。而在高楼投入使用之后,高楼的避难层是否保持通畅,则是由各单位落实检查。在日常检查中,如果出现了原本的避难层被占用的情况,则相关负责单位会接到限期整改的通知,恢复避难层的使用。

而一般我们要如何才能判断一栋高楼是否有避难层?该工作人员表示:“每栋高楼应该有相应的标示告诉楼内的人,本栋楼的避难层在几层。”

成都的高楼都有避难层吗?

2005年,国家颁布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那么成都在2005年之前的高楼如果没有设置避难层要如何处理呢?2005年之后修建的100米以上的高楼又是否都按照规定设有避难层呢?

“现实的情况是并不全部有,因为居民住宅楼的避难层不属于国家工程强制性标准,公共设施比如商务楼等,要求需要有避难层或者是可以替代避难层的通道等,如果商务写字楼没有避难层,那么我们会做一个类似‘专家会诊’的研究讨论,综合考虑该栋楼是否具有紧急情况的疏散能力,如果说完全具备这种能力,那么就可以不设避难层。”而综合考虑则包括疏散宽度、疏散能力、是否可以建立亚安全区来替代避难层,在必须设计避难层的高楼中,一般避难层 “应设置在不大于15层的位置”。

那么2005年前落成的高楼建筑的避难层又如何处理呢?“一般这种情况按照原来的设计规范执行,当时是什么样子的就不再作改变了。”

TIPS>>>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关于高楼避难层的相关规定

6.1.13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3.1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6.1.13.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6.1.13.3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算。

6.1.13.4 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6.1.13.5 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6.1.13.6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6.1.13.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6.1.13.8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成都部分在建高度

百米以上公共建筑避难层规划

天紫界:3个避难层,分别位于8楼、24楼和40楼,在55层的住宅楼内共有避难间面积达到了2048平方米,其中8楼整层架空为避难层,这在住宅楼里面是比较少见的。在避难层的设计和建造上,首先,层高达到了3.3米,高出普通层高0.3米;其次,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选择了不可燃的保温无机材料,地面使用了地砖。最后,消防栓、消防喷淋以及烟杆等消防设施数量都要多于普通楼层,并且整个避难层的外圈要保持通透,便于营救。

明宇金融广场:项目共47层,在高区16层、32层设置有避难层。

来福士广场:由于是大型超高层集群,其5座塔楼除了4号塔外,其余都约120米高。一号和二号塔楼为甲级写字楼,避难空间设置在第12楼,分别为466平方米和306平方米。三号塔楼是酒店,避难空间设置在17楼,约113平米。五号塔楼则是高端个人事务所,避难空间设置在15楼,约有230平米。

(据《成都商报》)

上一篇:美极大虾 灵机一动的美物 下一篇:高楼住户避难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