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南水”进京

时间:2022-09-28 06:03:27

今年秋汛后,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正式通水。之后每年将有10亿立方米以上的“南水”源源不断流入京城,对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首都供水安全保障度,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全力以赴,从供水能力建设、水质安全保障、供水管网运行等方面积极做好接纳“南水”的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近年来,集团大力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先后启动了“三厂一线”重点工程、第九水厂和田村山净水厂应急改造工程以及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通过挖潜改造,十年提升北京城区日供水能力84万立方米;新建郭公庄水厂,待“南水”进京后,增加城区日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使北京城区总日供水能力达到372万立方米,接纳“南水”的北京城区水厂达到包括第三水厂、第九水厂、田村山净水厂、309水厂和新建的郭公庄水厂在内的5座水厂。

为了做好迎接“南水”进京的准备,2006年底,集团投资18亿元,开始全面实施“三厂一线”工程,到2008年9月,先后完成第九水厂改造工程、第三水厂和田村山净水厂改扩建工程,以及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管线工程。

2012年4月,集团正式启动了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待“南水”进京后,郭公庄水厂将投入使用,使城区日供水能力增加50万立方米。郭公庄水厂以“南水”为唯一水源,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35亿元,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

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包括引输水工程、净配水厂工程及配套工程,新建输水管线4.6公里。郭公庄水厂集合了国内外最为先进的水处理工艺,来水首先进入格栅间,水中直径超过1厘米的杂质被滤除在外,然后依次通过提升泵房到达预臭氧接触池、机械加速澄清池、主臭氧接触池、炭砂滤池、膜处理车间及紫外线消毒车间进行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经过多道工艺处理后,最终,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被输送到市政大管网中,流进千家万户。

郭公庄水厂注重应用创新技术,工艺水平世界领先。创新性采用活性炭和石英砂叠加式一体化净水处理工艺,不仅提高了水处理效率,确保了出厂水水质安全优质,而且节省了占地,节约了投资,达到了技术性与经济性的最佳组合;郭公庄水厂是国内采用膜处理技术规模最大的自来水厂,并且首次在国内运用了超滤膜与紫外线消毒组合工艺,采用了预加氯、预臭氧和粉末活性炭等多道前置处理工艺,根据原水水质情况,水处理工艺可组合、可跨越,提高了应对原水水质复杂化的能力。

作为新世纪以来北京中心城区首次新建的大型水厂,郭公庄水厂使北京中心城区水厂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从根本上改善城南地区的供水格局,为接收“南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对水源多样化、水质复杂化的新形势,为确保“南水”进京后首都供水安全,特别是“南水”远距离输送的供水水质安全,自来水集团始终坚持“水质是生命”的质量观,提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障举措,确保将“南水”调出“北京口味”。

2011年5月,集团在丹江口建立了试验基地,其净水工艺处理系统涵盖了北京现有地表水厂的所有水处理工艺。丹江口试验基地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丹江口水源水质变化进行监测,进行水处理工艺适应性试验研究,确定了北京迎接“南水”的30多套制工艺方案;二是采取多种方法,对北京不同地区在用供水管网进行适应性研究,确定供水管网改造方案。截取东三环、马甸、翠微路以及门头沟、怀柔等地区的在用供水管线,运送到自来水集团丹江口试验基地,进行管道适应性试验;以丹江口水库水源为原水,将试验基地生产成的自来水,用水车运送到北京城区、郊区的20处供水管网中进行适应性研究。

集团在原有三级水质检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由实验室、移动监测和在线监测三部分组成的立体化监测构架,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用户终端水进行全过程的水质监控,保证自来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在原水水质监测方面,集团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建立水质安全保障联合监测工作机制,通过在线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等方式,及时掌握上游水源水质状况和水源变化情况。在南水北调水源进入水厂前设置了关口,当发生水质突发事件时,可灵活选择预加氯、预臭氧或预投加粉末活性炭等前置预处理工艺。

为了提高供水管网对“南水”的适应性,减少因水源切换和水质变化引起的“黄水”现象发生,自来水集团对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实施了大规模消隐改造。目前,北京城区供水管网达9000余公里,面对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供水管网,自来水集团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强化管网精细化管理,为确保首都供水安全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近年来,自来水集团先后对重点地区、事故多发地区、隐患路段等2200余公里的老旧管线实施了改造,管网状况显著改善,几年来平均管龄一直维持在18―19年之间,管网处于相对稳定运行期。

管网改造主要采用了内喷涂防腐新技术,即给水金属管道内壁修复涂膜技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压缩空气在管道内壁形成的旋转气流并携带磨料清除管道内壁的锈垢,然后再由旋转气流将液体环氧涂料均匀涂敷在管道内壁上,形成一层隔绝金属管材与水接触、表面光滑的防腐保护涂膜,解决了金属管道的内壁锈蚀问题,既提高了管线供水能力,又延长了管道使用寿命。

为了使查找供水管网隐患的关口前移,减少供水管网破漏事故的发生,2006年4月,集团首次引进了“供水管网漏失监测预警系统”。到目前,已在城市核心区、重要部位的供水管线上安装了3000多个“电子眼”漏水监测记录仪,实现了供水管网运行工况的实时动态监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013年城区主动检出管网破损隐患1800余处,同比增加15.5%,节水3500多万立方米,节电1000多万度。

当前自来水集团正在积极做好接纳“南水”进京的各项准备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黄水”现象,制定了多项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做好了应急人员和物资器材的准备,全力以赴确保“南水”进京后首都供水安全,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确保南水北调水源调得进、容得下、配得优、用得好”的工作目标,让社会对水质安全更加放心,让市民对供水服务更加满意。

上一篇:我国医药流通改革政策变革评析 下一篇:关于简化食品包装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