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工程管理理论解析与体系构建

时间:2022-09-28 05:47:05

解析工程管理理论解析与体系构建

摘要:界定了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工程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剖析了工程管理学科的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阐明了研究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框架。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价值;工程管理体系

1 研究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工程管理实践历史悠久,但是很长时间都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随着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经验的积累和各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工程界和理论界对工程管理的积极探索,产生了大量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手段和管理平台等应用理论,然而却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当前我国工程管理实践十分活跃,而且特色鲜明,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和作法并不能照搬套用,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实践中创造的好的经验和作法也亟需进行理论概括和规范。工程实践的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必要前提。因此,亟需提升现有的成功管理经验,梳理已有的应用理论,构建我国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改变一直以来依赖于国外理论知识体系且操作性有限的局面。概括来说,研究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意义在于:第一,对工程的各种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予以科学界定,便于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揭示其本质特征;第二,丰富与完善工程管理的理论内容,使工程管理成为有理论体系支撑、 有方法可供操作运行、真正的科学学科,更好地指导工程管理实践。

2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方法

理论体系是概念发展的有机组织,是逻辑化的概念推演与展开的过程,是学科概念以及概念间的联结,通过推理、论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逻辑系统。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严谨、科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产物,必须以宽厚、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有一系列的理论准备,并且需要正确、科学的方法。马克思创作的《资本论》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在唯物辩证的原则指导下形成了科学、完备而严整的体系。基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绝不是头脑主观自生的产物,是经由概念判断、推理、论证而形成的,既要给人关于对象的确定性,又不同于感性具体的认识,必须从实践素材的分析中找出其规律性,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是从理论层面对客观对象和内在规律的再现。通过大量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工程管理领域积累了许多基本概念、规律,亟需进行合理的梳理与构建,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方法,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到灭亡规律的历史方法,以及运用扎根式理论建构的案例研究方法。

2.1 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从基本概念、未加证明的假设出发,逻辑地演绎出一系列新的概念、经证明的一系列定理,从而推演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爱因斯坦曾指出“完整的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概念最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构成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产生过程是一个从原材到毛坯再到成品的发展过程。首先根据大量工程实践进行科学概括形成经验,再总结提炼成规律、定理或定律,进行归纳应用形成知识,知识提升形成理论,理论系统化、体系化形成理论体系。

2.2 历史方法

历史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形态和过程来研究理论体系,反映对象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方法。事物在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有其内在规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工程管理起源于工程实践,从经验走向科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古代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为后人所称道的传世工程,如万里长城、都江堰等,其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优良做法承载着数千年的经验与智慧,工程管理的影子依稀可见;随着经验与教训的积累,简单的原理与方法得到总结并加以运用;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经验、原理不断系统化为理论、技术方法,工程管理逐渐向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开始转变;项目管理的引进推动了工程管理的发展,工程管理在项目管理的原理与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发展,工程管理领域不断扩展,工程管理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越来越明显。工程管理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更是一门科学;不仅仅是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工作的体现,更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

2.3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是对现实中复杂现象、具体问题的深入和全面考察,可对已有理论进行检验、发展或修改,甚至建立新的理论。案例研究方法是将真实世界动态情景与归纳式思考过程融合在一起,加强理论与实证数据间的关联,这种扎根式的理论构建有助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理论。我国工程管理处于实践先行、理论研究滞后的状态,在各行各业的工程实践中,积攒了大量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亟需总结提升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理论。石油化工工程集成化管理、三峡工程信息化管理、神东煤炭开采工程管理、川气东送工程管理等典型的工程实例都蕴含着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需要案例研究方法的这种“分析性概括”,清晰地反映与解决工程管理中“如何”与“为什么”的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建设与提升现存理论。

3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概念模型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体现的是工程管理理论的系统化、体系化,需明确所涵盖工程管理理论内容,揭示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理清工程管理理论的关系与脉络。工程管理理论分层次包含基础理论、主体理论与应用理论,理论的来源与提升依靠大量工程管理实例的分析与总结,同时中国国情的大环境影响着工程管理理论的发展、理论体系的构建。在哲学层次思想的指导下,并从逻辑方法、历史方法以及案例研究方法的概念以及与工程管理的联系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理论系是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与创新的动态过程中,工程管理体系应具有开放性、发展性、动态性与创新性的特点。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概念模型犹如树,扎根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文化,包括我国工程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丰富经验等,即树木生长的土壤;工程管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错综复杂,基础理论犹如树的根基,正是工程管理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的交叉、交融,这种庞大的学科交叉式的工程管理理论深深扎根于土壤,汲取养分,成长壮大;工程管理的主体理论是树木的主干,工程管理的应用理论是树的枝干,枝干上的分枝是应用技术与方法;通过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最终结出累累硕果,即实践成果,实践成果越来越多,成熟的果实掉落又成为土壤的养分。

4 结语

当前,我国工程实践不断发展,工程管理影响力不断增强,工程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工程管理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同,工程管理的学科地位开始得到确认,但是一门完整的学科需要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与重要课题。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如逻辑方法、历史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等,还需要寻找更多有效、合适的方法帮助构建理论体系,相信随着工程管理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和工程管理理论的深化与论证,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最终将得以构建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何继善,王孟钧,王青娥. 中国工程管理现状与发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何继善,陈晓红,洪开荣. 论工程管理[J]. 中国工程科学,2005,7(10):5-10.

[3] 袁广林. 构建公安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方法与策略[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36.

上一篇:浅谈如何进行电子电路调试 下一篇:建筑项目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