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货币宽松背景下人民币应对策略分析

时间:2022-09-28 05:42:52

新一轮货币宽松背景下人民币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2013年4月以来,伴随着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强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降息或贬值予以应对,而人民币却呈现出持续升值态势。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量化宽松;人民币;升值

2013年4月4日,日本央行宣布通过大幅增加债券的购买数量、扩大购买范围、延长购买期限,来强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5月1日,美国宣布维持低利率和每月8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5月2日,欧洲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伴随着美欧日三大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实行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全球央行掀起新一轮降息潮。尤其是进入5月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跟进,通过降息手段提高流动性,以此刺激疲软的经济:3日,印度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7.25%,属年内第三次调息;7日,澳大利亚央行也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2.75%,到达历史最低水平;8日,波兰央行同样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0%,亦是历史最低点位,同日还有新西兰央行证实通过出售新西兰元直接干预汇市;9日韩国央行宣布降息,10日越南和斯里兰卡相继宣布下调利率水平,13日以色列央行宣布下调利率水平。这一系列政策表明,这些国家央行和政府均采取通过增加货币市场的流动性的方法,来刺激后危机时期增长乏力的经济,特别是刺激疲软的出口。

世界范围内流动性充裕,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着显著的冲击和威胁。全球流动性泛滥,势必诱发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这会加剧国内经济和金融的动荡;大量流动性流向金融资产和大宗商品市场,还会带来输入型通胀的发生和资产价格出现泡沫的风险。这对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提出了挑战。

道理上讲,应对外部主要经济体普遍实行的量化宽松,有两种防范措施。一种方法是本国央行同样实行量化宽松,实现本国货币同等比例贬值,以保持出口的稳定,但此举必须容忍国内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实际上,这种情况下,国外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叠加国内货币超发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会有恶化趋势,这对一国政府调控经济是一项挑战。与之相对,另一种方法是抬升汇率,使本国货币稳步升值,以应对外部输入型通胀。这对控制国内通胀简单而有效。但这对进出口贸易产业无疑是沉重打击,必然会带来本国商品贸易出口的下滑和经济增长更为举步维艰。

目前来看,中国选择的应对策略是后者。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在4月1日至5月24日的35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5次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并在24日一举突破6.19关口。至此,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今年已累计升值1.57%,大大超过去年1.03%的全年升值幅度。此外,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升值约2.6%和19%。

尽管前文所述两种应对措施均有利有弊,但相对于当下的中国,后者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已合理转化为机遇。金融危机以来,传统的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备受诟病,中国开始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步伐,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目标,以城镇化战略为主要抓手,试图为消费这驾马车加速。选择人民币稳步升值的应对策略,不但不会妨碍这一发展战略的实现,而且还有侧面助推作用。主要原因有:

第一,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东南沿海出口导向型企业(主要是加工制造企业)必然是一大冲击,但自2007年以来,江浙及华南地区的出口企业已先后经历了出口衰退、资金链断裂和人力资本攀升等多重冲击,大批企业搬迁至内陆省份或东南亚地区,未搬迁的也在响应国家号召开始逐渐“出口转内销”。人民币升值节奏在近年也已趋缓,这为出口企业转型或适应新压力提供了空间和时间。这些形势均在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压力方面发挥了很大释缓作用。

第二,不论政府还是学界,都已意识到,进出口连年保持在20%以上的高位增长,首先是不可持续的,它过于依赖欧美主要消费市场保持强劲的消费活力,其次是不安全的,它造成国内经济被西方市场“绑架”,欧美打喷嚏,国内就感冒。因此,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也是双刃剑,需要清醒看待其作用。况且中国拥有全世界潜力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人民生活水平尚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其受制于人,不如自力更生,所以,经历了依靠大额政府支出和财政赤字强力刺激投资的时期,经历了依靠进出口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现在的确到了刺激内需潜力、转变增长模式的时代,牺牲一定程度的出口也是可以容忍的。

第三,如前文所述及,本国货币升值,受影响最大的商品贸易出口,也就是经常项目受冲击,贸易顺差收窄甚至出现大幅逆差。但对于资本项目,却是利好消息。一国货币升值,将直接刺激居民和企业对外投资,本国资本外流是必然结果。近年来,央行一直在谨慎而有序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将又催熟一个关键性条件。同时,随着出国出境旅游、购房、接收教育等的人群不断扩大,人民币升值对于普通民众亦是一项福利。

除此之外,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国内刚刚经历2007~2009年的严重通货膨胀期,四万亿投资带来的沉淀资金依然未能完全消化,产能过剩的问题还在解决之中,使本币同等比例贬值的策略实在不可行;国内投资渠道一直不通畅,通货膨胀和实际负利率不断蚕食民众、特别是中产阶级的财富,民众普遍对通货膨胀抱有排斥态度,引导中产阶级开始适应投资国外资产的潮流和趋势,也可以起到缓解国内矛盾的功效;人民币升值将吸引部分外资涌入,以实现套利保值,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本国资本外流造成的资本缺位。

综上,在笔者看来,中国选择人民币稳步升值策略来对应外部市场量化宽松的威胁是恰当的。

上一篇:我国外汇交易市场发展前景研究 下一篇:原研哉平面广告设计理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