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析“故愿望见太后”

时间:2022-09-28 05:28:16

在教学《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时,其中“故愿望见太后”一句的句中停顿常常引起师生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应读为“故/愿望/见/太后”,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应读为“故/愿/望见/太后”。

对第一种意见,有人撰文。

杨宝生在《〈触龙说赵太后〉疑难词语浅释》(《中学语文教学》2000.10)一文中认为:

“故愿望见太后”句中的“愿望”,亦为同义复用,“愿”与“望”皆为“希望”之义,故应理解为“希望”。整句话的意思是:“所以希望拜见太后。”作动词的“愿望”古文中凡见,如《韩非子・初见秦》:“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

鞠党生在《析“故愿望见太后”》(“鞠党生之BLOG”,“咬文嚼字”栏目,2007/04/08 14:06| by admin,http://judangsheng.省略)一文中认为:

《触龙说赵太后》中“故愿望见太后”一句,课本没有注解。查阅有关资料,有的译为“想(亲自来)看望看望”(《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有的译为“要求当面看看”(《文言文的普通话翻译》),有的译成“很想看望”(《古文观止》)。其实,以上译法皆不准确。

“愿”当解为“希望”。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愿大王毋爱财物。”例中的“愿”就是“希望”的意思。“愿望”之“望”不是“看望”的意思,也是“希望”之意。如曹操《收田租令》:“欲望百姓亲附。”《史记・黥布列传》:“布又大喜过望。”《荀子・天论》:“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其“望”皆为“希望”的意思。成语“望子成龙”的“望”也是“希望”的意思。所以“愿望”其实是同义复词,意为“希望”。“故愿望见太后”即希望来看看您。将“愿望”解为“希望”,其句子的读法也就不同了:当读作“故/愿望/见/太后”,而不是“故/愿/望见/太后”。

“愿望见”三字的句中停顿问题,关系到文章的理解,值得探讨,且这三字在古汉语中连用是常见的。如:

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韩非子・初见秦》)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并幸,有诏不得相见。尹夫人自请武帝:“愿望见邢夫人。”(《史记・外戚世家》)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史记・商君列传》)

这三字如何停顿,对“愿”字的理解不存在多大问题。愿的基本义是:思,愿意,希望。对它无论怎样停顿,都不影响句义理解。“故愿望见太后”一句如何停顿,关键问题是分析“望”字的意义和作用,看它与谁组合更合文义。

笔者持第二种意见,认为该句应读为“故/愿/望见/太后”。

(1)望的本字为。“,月满也。今则望专行而废矣。与日相望。以叠韵为训。原象曰:日兆月而月乃有光。人自地视之。惟于得见其光之盈。朔则日之兆月,其光日下。民不可得见。余以侧见而阙。从月从臣从王。合三字会意,不入月部者,古文以从臣王见尊君之义,故著之。王,朝廷也,说此王为廷之假借字,与王本义别。”“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还者复也,本义,引申之为令闻令望之望。从亡省声。按望以为声,以望为义,其为二字,较然也,而今多乱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从上可知,望()字本义中含有仰望、远望、瞻视、景仰之义,以示尊君。引申义除“希望”外,还有“看望,探望”等。

(2)前文中有“左师触龙愿见太后”一句,而触龙“自谢”辞中为“故愿望见太后”,根据上下文分析可知,“望”在这里的作用是触龙为了突出自己对太后的“恭敬”,只是远望、仰望、瞻视一下太后,而不是来劝谏的;“见”是“望”的结果,表示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视觉范围中,为“看到”、“看见”之义。“见,视也。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浑言之则视与见一也。从目儿,用目之人也,会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而触龙在此并非强调“希望”,因为太后正“盛气”呢!

“望”与“见”的关系可由下例证明:“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之取于文者,非徒取其文也,取其礼也;非徒取其礼也,取其道之四达而交通也。昔者文王望道而未之见,文王之所望,望此也。望而未见,则未达也。夫武王、周公,内得志于其家,外得志于天下。此固孔子之所愿望见而不得者。故吾从周云者,斯以寄其意焉尔。”(《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九)

(3)“愿”字在古汉语中作“希望”解时,多单用。如:

①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②寡人愿安承教。(《孟子・梁惠王上》)

③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战国策・燕策》)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史记・荆轲刺秦王》)

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昧死以闻。”(《战国策・赵策四》)

⑤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⑥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

(4)“望”、“见”二字却常连用,有时“愿”字也同时出现(此时,愿为希望之意,例子见上文)。如:

①非若是也,则臣之志,愿少赐游观之间,望见足下而入之。(《战国策・秦策三》)

②臣昧死望见大王,言所以举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伯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大王试听其说。(《战国策・秦策一》)

③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④高三十丈,望见长安城。(《汉书・旧仪》)

(5)“愿望”若为“同义复词”的话,二者构成的词,理解为名词比动词更容易让人接受,意思为“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6)读为“望见”的停顿,有权威证明:

①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六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第1286页,“望见”条――望见:谒见。举例即为“故愿望见太后”。

②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田瑞娟编著《古代汉语》(上)(修订本)(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版)第174页,对该句的注释为:“望见:这是一种谦恭的说法,表示不敢走近对方面前,只敢远远地望望。”

总之,该句当读作“故/愿/望见/太后”,而不是“故/愿望/见/太后”。这样才更合文义。

(作者单位:汝州市委宣传部)

上一篇:设置问题 纵横拓展 下一篇:浅谈《我与地坛》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