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Google 默多克舍命一搏

时间:2022-09-28 04:50:35

美国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考虑完全封锁Google”的言论一出,舆论大哗。“封锁Google”究竟是一种搏命,还是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此举对搜索霸主Google来说真得无关痛痒吗?对于中国的媒体变革来说是否有借鉴意义呢?

“默多克敢和搜索业的老大叫板,是不是脑子进水了!”11月11日,计世网出现了这样一条网友留言,事情的起因是传媒巨头美国新闻集团董事长鲁珀特•默多克再次向Google这一新媒体代表宣战。

11月9日,默多克接受澳大利亚“天空电视新闻网”访问时表示,他的媒体集团中的报业,一旦实施网络收费制度,为鼓励读者付费看网络新闻,他将把旗下媒体的新闻内容从Google搜索引擎中移除。

搏命之举

这已经是今年默多克第三次在公开场合对Google发难了。

继今年4月2日,他做客福克斯新闻网时称Google为“窃贼”,指出Google通过整合各家报纸网站所提供的原创内容方式,盗取了这些报纸网站的流量和相应利益,各大媒体公司应予以反击后,在上月于北京举行的“世界媒体峰会”上,他再次发出警告:数字时代的无偿化即将结束,媒体如果不应对现在的挑战,未来将会暗淡无光。

“精明!对默多克此举,我觉得这两个字就足以概括!这是他看准世界传媒市场未来发展动向的一种自救行为,准确、及时、到位!”广州日报社副社长、大洋网总裁梁泉认为,默多克想“封杀”Google,虽然会造成一时的流量减少,但就像壮士断腕,更直接的结果是将行业利润维持在一个可观的范畴内,以期未来长远的发展。

美国传媒业正面临巨大的定价压力和不断下滑的资产回报率。德勤的研究报告称,自1965年起,美国媒体和娱乐行业的财务表现就急剧下降,平均资产收益率从7%下降至-4.省略的CEO贾森•卡拉卡尼斯就建议默多克在封锁Google的同时,让其竞争对手必应(Bing)获得独家内容索引权,并以此向微软收费。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有消息表明,微软目前正在与英国《金融时报》、德国施普林格传媒集团等欧洲主要的出版商进行谈判,讨论、研发新的搜索引擎与传统报业合作模式,联合对抗Google。

王超也认为,一旦默多克封锁Google,转而与必应独家合作,可能带来一些用户的迁移。

在美国,甚至有分析人士指出,默多克“封锁”Google有可能在未来引发搜索引擎大战。“届时,权力的天平将偏向内容网站一方,因此Google将尽一切可能以保全其索引能力,包括有可能向新闻集团付费,默多克或许已发现了Google的这个弱点。” 贾森•卡拉卡尼斯猜想。

中国的问题更复杂

虽然在中国,传统媒体数字化大潮已呈不可逆转之势,但无论是媒体从业者王超还是喻国明这位研究者都认为,类似默多克封锁Google这样的事件在短期内仍然很难看到,因为“中国的问题要复杂得多”。

首先,由于体制原因,我国的传统媒体多属于国有资产,往往拥有一定的垄断资源,对于知识产权的敏感程度要弱于国外的这些媒体;其次,因为市场化程度的差距,中国还没有产生美国新闻集团这样的国际传媒巨头,也不存在《华尔街日报》这样具有独特价值的新闻内容;再次,与欧美相比,中国除了有百度这样的搜索平台,还有新浪、搜狐这样的新闻门户;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国内对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相对滞后,致使非法转载时有发生。

而传统媒体针对网络渠道“抗争”也已持续了多年。最为震惊业界的发生在2006年10月16日,《新京报》以违法转载文章TOM网站,并索赔300万元,这是中国传统媒体首次以侵犯新闻作品知识产权为由将商业网站推向被告席。

由于新闻版权冲突的焦点还停留在网络门户,Google、百度等搜索巨头在中国尚未收到传统媒体的明确挑战。但针对索引版权的质疑之声已经出现,今年爆出的Google“未经允许恣意索引”中国作家作品事件就是一例。11月18日,中国作协在其官方网站向Google公司发出维权通告:对此前未经授权扫描收录使用的中国作家作品,Google公司须在 2009年12月31日前向中国作家协会提交处理方案并尽快办理赔偿事宜。

然而,直至今日,纸媒投诉网络侵权的案例,即便成功也就获赔几百元或一两千元,连调查取证费和诉讼费都不够。

喻国明教授透露,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着手制定新闻作品的版权标准,促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理分成,以合理的价格向传统媒体购买新闻作品。

新闻集团董事长兼CEO鲁珀特•默多克

上一篇:高交会高唱创新 下一篇:内地面板业依然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