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S60―150注水泵转子部件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的测量与调整

时间:2022-09-28 04:35:27

ZDS60―150注水泵转子部件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的测量与调整

摘 要:通过测量和调整全抬量和半抬量,合理分配径向间隙;通过测量和调整全窜量、半窜量和工作窜量,合理分配轴向间隙。两大间隙的调整保证了转子部件的同心度,提高了泵的运转稳定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泵;转子;间隙调整;

1.引言

水泵检修的质量完全靠间隙的正确测量与调整来保障,在水泵众多的间隙及检修数据中,每种间隙及检修数据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其中转子部件的径向间隙和轴向窜量的的测量与调整直接影响装配的成败。

转子部件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如果调整不当,将导致转子同心度差,从而造成叶轮口环摩擦、振动大、噪声大、转子抱死、滑动轴承损坏、机械密封泄露、泵的效率降低等故障。

2.径向间隙调整

在转子的装配过程中对径向间隙的测量与调整是保证叶轮口环与中段口环等之间的间隙均匀,尽量避免由于转子的挠度造成的口环摩擦等问题,具体调整如下:

2.1 将前后端上下轴瓦,对应于轴承体确定方向后,分别在上下轴承体及轴瓦上打上相同1、2、3……编号,将上下轴瓦外圆分别与上下轴承体合瓦背。清理上下轴承体与瓦背接触高点,在瓦背上涂红丹后与轴承体配研,检查瓦背接触面,要求接触面≥70%。

2.2 将前后轴承体分别装入前后托架上。

2.3 在转子上箍表架,打进水段装前节流衬套处轴孔和高压进水段装密封套处轴孔的跳动量,校正转子部件中心,使水平方向偏差

2.4 全抬量和半抬量的测量。上下以抬量来衡量,由于转子太重,不可能两侧同时抬起,所以需要将前后端分别抬起。测驱动端轴全抬量时需要将非驱动端轴瓦装上,但是驱动端不能装轴瓦,在驱动端一侧选一个支撑点,将转子抬到顶部限位位置为止,此时为驱动端全抬量;测驱动端上半抬量时需要将两侧轴瓦都装上,然后将转子抬到顶部限位位置为止,此时为驱动端上半抬量。非驱动端全抬量和上半抬量依法炮制。总抬量在0.6~0.7mm,上半抬量比下半抬量小0.1mm左右,刮瓦深度为0.05mm左右。

2.5 刮瓦。要求下瓦与轴颈在下方60°区域内,其静止接触面≥75%(接触点应均匀,接触斑点≥16点/25×25mm),瓦侧隙用0.07~0.08mm塞尺检查,插入深度在25mm左右,压瓦顶隙在0.13~0.16mm,或用刮瓦心轴磨点,使间隙均匀;用压铅丝法检查上瓦与轴颈间顶隙,要求哈扶面铅丝压缩量与顶隙处铅丝压缩量相差0.13~0.16mm;用同样方法检查瓦背与上轴承体间顶隙,如果有间隙,应加铜皮,铜皮厚度应比间隙大0.01~0.03mm。

2.6 重新校正转子部件中心,水平方向要求

2.7 拆卸锥销和前后轴承体。

2.8 装前后节流衬套及O形圈。

2.9 装上前后轴承体和锥销、轴瓦,用0.15mm塞尺检查前后节流衬套及密封轴套间隙,应能通过。

2.10 拆卸前后轴承体并清洗干净。

2.11 装托架盖部件,在结合面上涂密封胶,方腔在下。

2.12 在前后轴承体上装轴承防护盖及O形圈。

2.13 回装前后轴承体于托架上并用锥销定位,装前后下轴瓦。

3.轴向间隙调整

在转子的装配过程中对每级叶轮进行窜量测量与调整以保证水泵轴向间隙,组装过程中最大与最小窜量的偏差不能超过0.50mm,否则就得检查原因并消除。水泵总窜量直接关系到叶轮出口中心线与导叶入口中心线的对中,直接影响水泵的效率及水泵的运行周期。具体调整如下:

3.1 转子被两侧轴瓦支撑,将转子推到前端,然后再推到后端,通过观看百分表的读数,测量出转子的全窜量。

3.2 将非驱动端挡油板、圆锥滚子轴承定位环(预装定位环)、圆锥滚子轴承(预装轴承)和轴承锁紧圈装上,然后通过百分表测量转子前后的窜量,这个就是后半窜量。通过调整定位环的长度来调整后半窜量的值,使后半窜量=45%全窜。

3.3 调整好后半窜后,将转子从非驱动端推向驱动端,然后测量两端机械密封的安装位置,然后拆开一边安装好机械密封,然后再拆开另外一端安装机械密封,两边不能同时松开。

4.工作窜量的调整

工作窜量的数值主要是保证机械密封在水泵启停工况及事故工况下不发生机械碰撞和挤压,也是水泵运行中防止动静摩擦的一个重要措施,具体调整措施是:装上后轴承端盖,并拧紧,通过推动转子前后移动,用百分表测量出转子前后总的窜量,通过调整垫片等使转子工作窜量为0.09-0.12mm。

5.总结

通过测量和调整全抬量、半抬量、全窜量、半窜量和工作窜量,合理分配了轴向和径向两大间隙,从而保证了转子部件的同心度,提高了泵的运转稳定性与安全性。

6.参考文献

【1】陈乃祥,吴玉林.离心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8.

【2】关醒凡,现代泵技术手册[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5.

上一篇:AutoCAD电气设计绘图技巧及常见问题解析 下一篇:分析调头镗孔工艺在电机制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