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献礼

时间:2022-09-28 02:53:46

女性的故事数也数不完,道也道不尽,万紫千红总是闪耀着品德之光、女性之美。这些故事中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光里,一个美好的日子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它就是“三八妇女节”――女性与春天的约会。这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是献给所有女性的赞歌,是节日里最朴素却最真挚的礼物。

王梅香――深山里的坚守

百泉村是一个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子,王梅香姑娘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学习,又把自己的青春回报在这里。2000年在她初中快毕业的时候,见自己学校的老师一任接一任离开,要是再没有人接任,学校也许真要解散。这样在毕业那年,她成了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不知不觉,梅香从16岁教到了22岁,几年来都是一个八支撑着学校,尽管这个学校一度连个固定的地址都没有。随着太行山的开发,村里人渐渐迁出了大山,但她一直执着地坚守着。从当初接任时有11个学生,到现在只剩下了2个女孩。

最初,学校就是三间破旧的石头房子,由于年久失修,石头连接处的水泥多处脱落。梅香担心教室随时可能倒塌,就带着孩子到野外上课。野外,一块黑板,一群孩子,梅香就开始艰苦的教学之路。遇到风雨天,大家只能钻进山洞里学习。后来为了孩子,她把上课地点改在自己家里。但是住屋实在太小,更多时候,学校就设在梅香家的院子里。下雨了搬进屋子,在梅香的床上上课。

二八芳龄埋没在深山中,几年的教学生涯苦乐交织,梅香不是没有动摇过,当她听多了儿时伙伴回乡向她讲述外面的世界时,她心动了。然而有一天,一个叫王金丽的女孩送给梅香一束带着露水的野,祝她教师节快乐,梅香才想起今天是9月10日。正是这朴素的野,梅香被深深打动了,她下定决心,只要还有一名学生,她就会坚持下去。

梅香老师结婚了,丈夫是小学同学。听说她择偶的标准很严格,就是必须同意她留在山里继续教学,为此她也错过了几段美好的姻缘。她的现任丈夫也是和她争论了好久才妥协。婚后,梅香天天在娘家教学,心里也觉得对丈夫不公平。但是有人问梅香,你打算在这里呆多久?她想了想笑着说:那就100年吧。她还承诺说:“如果没人接任,我会一直教下去。”

熊宁――留下的只有爱

“有一位姑娘走过了雪域,轻轻的脚步,留下许多爱的怀念;有一位姑娘美丽了雪山,灿烂的微笑,藏在炊烟升起的帐篷里。”去年3月初,西安女孩熊宁赴青海藏区帮助遭受雪灾的藏族同胞,遭遇车祸不幸罹难,年仅30岁。

年初,青海玉树州遭遇罕见的雪灾,牧民生活困难。得知灾情后,远在西安的熊宁姑娘放心不下自己曾多次帮助过的玉树县龙宝镇藏族同胞,大年初六就开始四处奔走,募集救灾物资。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总算有了收获,她多次去过玉树,知道那里的路在雪天非常危险,然而想到灾民们还在寒风中忍受煎熬,她一刻也等不下去。3月2日,熊宁和丈夫黄晨以及另外2人驾车运载着救灾物品从西安出发星夜赶往玉树州。经过几天的颠簸到达目的地,在藏族朋友巴桑的指引下,他们把募捐到的衣服、冻疮药等一些急需物品发放到了受灾的藏族同胞手中。

看到龙宝镇的藏族同胞生活暂时有了保障,熊宁非常欣慰。由于还有部分募集到的救灾物资在西安没有运来,4人商量后,丈夫和一个同伴立即起身回西安去运物资,熊宁则和另一个继续留在灾区。3月10日,熊宁2人从玉树乘车到西宁一所孤儿学校探访,就在这条路上,无情的车祸夺去了熊宁年轻的生命。

熊宁在西安也经常去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最初她只是来看望孩子们,但从2007年初开始。就坚持来这里做义工,平均每周来一天,来后就帮孩子们喂饭、洗衣服、处理生活卫生。熊宁没有孩子,却特别喜欢小孩,孩子们也特别喜欢她,见了都叫“妈妈”。熊宁这个没有孩子的“妈妈”为了让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经常领孩子回自己家玩。在熊宁的努力下,先后有5名孤儿被外国人收养。“六一”儿童节,她被福利院授予“爱心义工”称号。

熊宁到底帮助过多少人?没人计算得出。但是每一个了解她故事的人,都会被她感动,并将这份大爱传递下去。

杨云芬――“这里危险放弃我吧”

5月12日。天摇地动,映秀一瞬间就碎了。夹在香樟坡和五台山之间的峡谷上,一栋5层高的居民楼一半垮塌,一半倾斜欲坠。这就是杨云芬女士的家。此时的杨云芬被压在碎石之下。丈夫去世了。女儿连蓉――映秀小学的老师,也为了救13个孩子遇难。第一个发现她的是位马姓民警。地震刚过,他跑到楼下趴在废墟中大喊“里面有没有人?”很快,他认出了杨云芬的声音。

此时的映秀交通全断,几乎与世隔绝。幸存者投入到自救中。杨云芬的外甥万红掀开一堆堆的瓦砾,钻到离她只有1米远的地方,看到姨妈髋部以下不能活动,下肢还在流血,头、肩、上肢尚活动自如。他鼓励姨妈坚持下去,外孙女雯欣很安全,他们一定想办法把杨女士救出去。

杨云芬一边喝着万红递给她的牛奶,精神状态很乐观,认为自己肯定不会死。地震第三天,救援部队赶到,近30个人,三班轮流上阵抢救杨云芬。然而,坍塌大楼的废墟结构异常复杂,不但被困者命悬一线,救援者的生命也面临巨大的威胁。杨云芬得知情况,忍不住流泪,她流血的下肢无法止血,但是意志始终很坚强。每次救援失败总让她泪流满面,之后却鼓励救援者说:“你们加油,我也配合你们。”

到了15日,杨云芬还是困在废墟中。不过她已作出放弃的决定。她对医生说:“你们别管我了,这里危险,放弃我吧,你们去救别人!”在医生告诉她不会放弃时,杨云芬右手紧握一块尖长的玻璃片向自己左腕划去!医生开始痛哭、呼唤,但是她又平静地划开了右腕的静脉。趴在一旁的医生终于嚎啕大哭,泪眼中,眼睁睁看着杨云芬吃力地吞下自己的金戒指……废墟外的小雯欣在撕心裂肺地大喊:“救外婆,救外婆!”然而这个慈祥的老人再也听不到她的呼唤了。

蒋敏――失亲至痛转化为大爱

“妈妈,我想你!”“瑞瑞乖,等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哈 ”这是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的2岁女儿的最后一次通话,时间是5月12日10时许。从此,母女俩天人两隔。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包括蒋敏在内的所在彭州市公安局民警全体第一时间紧急集结,按照紧急情况处理预案的安排出门抢救伤员、上街维护秩序。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此时的蒋敏心情忐忑。由于通讯瘫痪,她在北川的亲戚都生死未卜。然而作为抢险救灾的一员,蒋敏只能抛却个人安危,一心投入抗震救灾的滚滚洪流中。

第二天凌晨,蒋敏终于接到舅舅的电话,却是让人难以承受的噩耗:她在

北川的亲人包括女儿几乎已经确认死亡。地震灾害发生后,蒋敏让丈夫回老家营救亲人,自己却留下了。几天下来,她疲惫不堪,内心酸苫,但她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由于劳累和悲伤,蒋敏极度虚弱,几度晕倒。她一直坚持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搜救、巡逻、统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蒋敏的身影。她把失去至亲的悲痛深埋在心里,把对亲人的思念升华为对灾区群众博大的爱。

5月18日蒋敏女士来到央视抗震救灾晚会现场,她的事迹感动了千万中国人,也激励着抗震救灾前线的人们顽强战斗。她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的荣誉称号,却淡定面对荣誉:“我没有三头六臂,我只是一个普通有血有肉的人。我没想到能有这么高的荣誉,这是大家对我的关心。”

这是一个失去了的年轻母亲,一个失去父母的孝顺女儿。可怕的地震没有摧毁这个柔弱但坚强的女子,为了更多的母亲和孩子,为了更多的父母兄弟,她忍住巨大的伤痛,恪尽职守,用柔弱的肩膀承担起更多人的苦难。她是中国最坚强的女警察。

面对“5・12大地震”之灾,中国女性作为担负起“半边天”应有的责任,勇敢、坚强面对灾难,同时,用女性特有的温暖抗击无情天灾之寒。作为职业人、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她们为我们展开了一幕幕感人瞬间。

曹爱文――放弃采访抢救落水女

河南电视台女记者曹爱文女士放弃采访抢救当事人的事迹,引来了各界好评,并被人们誉为“中国最美丽女记者”。起初,曹爱文与同事接到新闻线索,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西300米有-13岁女孩不慎落入黄河水中。她们马上赶到现场。近18时女孩被救上岸,当地村民将她倒提起来,以排出孩子体内的污水,来自省会的部分媒体记者纷纷抓拍着这一新闻现场。

时间一秒秒过去了,尽管女孩胃中排出一些食物残渣和河水,但她依然昏迷不醒。女孩的父亲跪在地上,乞求人们帮助。这让赶到现场的曹爱文十分焦急,她从小跟着在医院工作的父母,学过些急救知识,知道倒提只会越治越糟。这时,现场已有不少人帮女孩做了心外按压,但不知道为什么始终没人上前给女孩送气。她不再做个看客,也不顾女孩嘴边淌着的白沫,俯身做起了人工呼吸,红润的嘴唇与女孩冰冷的青紫的嘴唇牢牢对接在一起。8分钟后,女孩还是没醒过来,急得曹爱文直掉眼泪。18时47分,120急救车终于疾驰而至。19时30分,医生宣布抢救失败。由于一直忙着给女孩做人工呼吸,曹爱文连溺水女孩的名字都没问到,她这次的新闻采访显然已经失败。

但是曹爱文抢救女孩的事迹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网友对新闻与生命孰轻孰重的热议。她对此反应低调,在她看来,选择救人只是一种本能。

亲眼所见事情经过的一位摄影师对她的行为这样评价:她做出了一个让一名摄影记者一生都难以忘记和震撼的动作,这是一个生命向另一个生命的呼唤,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拯救。还有市民感慨说:“做记者首先应该是做人,在新闻现场记者已不是一位普通的看客。”

任菲莉――有一种力量叫爱

任菲莉女士曾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一对可爱的“小公主”。不幸的是,这对双胞胎女儿在1岁7个月时,还不会站立,后经几家省级医院确诊为“脑瘫”。无情的事实―下子让幸福的家庭陷入痛苦的深渊。她的丈夫最终因经不起孩子病魔的折磨,狠心离开了家。一连串的打击没有压倒任菲莉,反而激励她学会了坚强,她用伟大的母爱勇敢地挑起了抚养、治疗、教育女儿的重担。十九年来,她独自带着孩子七上北京、二下广州求医问药,每天坚持为女儿做四个多小时的康复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她的大女儿终于实现站起来的梦想:“她站起来的时候,我的泪水―下子就流了出来,感到这么多年我的心血没有白费。”

任菲莉女士明白,对于脑瘫的两个女儿,求医问药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医治她们的心灵创伤更为重要。她需要做的是让女儿勇敢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早年她带着两个女儿参加了一个网络比赛,得了第三名。名次并不重要,两个女儿通过比赛开始坦然接受公众的目光。感受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快乐,这让任女士十分欣慰。不久,她自费创办了湖南省第一个为脑瘫患者家庭提供康复信息交流服务的网站“菲莉雅爱心屋”,还邀请曾经为女儿治疗的医生在网上义务为网友解答问题,得到了许多专家的积极回应和大力支持。

这时的任菲莉不再只是一个脑瘫孩子的母亲,还是一个爱心网站的维护者。脑瘫患者家长的朋友。白天,她在单位做好本职工作,回到家照顾两个女儿,晚上就走进自己的“爱心屋”,精心维护这个网站。

8月31日,北京残奥会圣火在湖南省长沙市传递。她作为长沙站的第二棒火炬手高擎火炬英姿飒爽,一路奔跑。两个女儿握拳振臂,为残奥会加油,为自己的妈妈加油。任女士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高尚品德。

金晶――轮椅上的微笑天使

2008年北京奥运牵动每一位国人的心,奥运火炬的安全传递也是让每一位中国人牵念。金晶,一名境外火炬手,以残缺的身体保护了火炬,担负起保卫圣火的重任。她被誉为:守护“祥云”的天使最美最坚强的火炬手。

法国当地时间4月7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在巴黎进行。来自中国的残疾击剑运动员、火炬手金晶是第三棒。在这一站,这个勇敢可爱的上海女孩引起在场所有媒体和中国人的关注。在她和几名工作人员等待上一棒火炬手的到来时,很多“”分子冲过来抗议。在传递火炬时,“”分子看准了金晶是一名身材单薄的残疾人,行动不便,身边的守卫人员也少,企图干扰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试图从轮椅上的金晶手里抢走火炬。一开始抢火炬的时候。她都机智地躲开了。然而最严重的时候是三四个“”分子同时来抢,勇敢的金晶想都没想就低下头让出自己的背来保护。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金晶毫不畏惧,紧紧护住火炬不让抢走。工作人员也立刻冲上来,双方激烈地纠缠起来。有个没心病狂的“”分子见金晶死也不放手,竟然一把揪住她的头发,猛地撕扯企图让她松手。

在争抢过程中,很多人都在为她加油。现场观众强烈谴责暴徒的恶劣行径,一些学生毫不畏惧地冲上去呵斥制止他们。金晶说,当时她听到的不仅是中国人的加油声,还有英语、法语的加油声。事后。金晶回忆说:“我没想什么大道理,就只想‘拼了这条命也不能让火炬被抢走,就是拿刀捅我,我也不放手’。”她还形容自己是那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骨子里特别执拗,其实,是她的正义感和爱国的心才让她这样柔弱而坚强。

平息了冲突,金晶继续她的传递之路,她是在隧道里进行传递的。据说当时的画面非常美,明亮的火焰照亮了黑暗

的隧道,金晶亮喊了一句:“中国加油!”

冼东妹――体坛的卫冕神话

2008年8月10日,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内,一位坚强的女性汗流满面站在柔道垫上,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高高举起双臂。这一刻见证了她的无限荣耀:冼东妹,在付出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后。成为第一个蝉联奥运会冠军的中国柔道选手,还是第一个做了母亲后夺得奥运会金牌的中国运动员!获胜后,冼东妹的脸上仍是淳朴的笑容,但是台下的一个男人,她的教练、队员,却哭得泪流满面。

当时冼东妹已经33岁,有个一岁半的女儿,能获得今天的辉煌,她付出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本来冼东妹身体素质就不好,一节训练课下来,她总是被摔得鼻青脸肿,几经退役与复出,她从未想过放弃。

在雅典奥运会获得金牌后,冼东妹感慨万千:“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得奥运会金牌,也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得世界大赛金牌了。”但是,北京奥运会的诱惑是如此之大――这是在家门口的奥运会!

以32岁“高龄”复出,是相当艰难的。由于她已经14个月没有训练,体重已经升到63公斤,她必须减掉体重。要想迅速减重,只有疯狂地训练。柔道馆里,她与一群比自己小几岁的小队员一起,她的运动量是她们的两倍。在整天玩命苦练后,冼东妹又重新回到雅典奥运会前的状态,总是拖着疲惫与疼痛的身躯离开训练场,但是回到家看到可爱的女儿,一切疲劳都忘了。丈夫也鼓励她:“好好训练,我会把孩子带好!”

重回奥运赛场,并不容易,冼东妹的队友李营、时俊杰均是高手,要想入选北京奥运会阵容,残酷的竞争,不可避免。然而冼东妹一场一场地比赛,状态逐渐上升。在2008年2月10日,冼东妹夺得巴黎国际柔道世界杯赛冠军,这是中国在2008年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北京奥运会,冼东妹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热泪盈眶。领奖前,她没有直接登上领奖台,而是绕过来,――跟亚军和季军握手。比她年轻很多的对手们,都以崇敬的目光看着这位强大而又谦逊的中国人。

她的女儿。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但并不知道母亲怎样为了梦想拼搏着,但是长大以后,她会明白――她拥有一个何等默的母亲!

结语:

女性温柔似水,娇艳如花,女性的美也是阴柔、婉约的。但在2008这个多事之年,几多风雨,几多跌宕,女性用她们特有的柔韧与坚忍为家庭、为社会、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身陷灾难,她们是不倒的精神支柱;怀抱重任,她{门是执着的忠贞女神。在那些高大的形象面前,我们唯有献上无限敬意,祝福天下女性。

上一篇:将防晒上“身” 下一篇:香水礼仪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