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中医家玩cosplay的女儿雅思几乎满分,他们怎么做到的?

时间:2022-09-28 12:40:27

段中医家玩cosplay的女儿雅思几乎满分,他们怎么做到的?

“神医”老爸混搭“学霸”女儿

帅帅的老爸身边偎着一个高白瘦的女儿——那,绝对是一道养眼的风景!况且,今天要说的这对父女,是“神医”+“学霸”的组合。

“神医”真的挺神。2009年全运会,山东队有个铅球队员突发腰扭伤连爬都爬不起来,“神医”为他开方,7天后该队员摘银。这位有着25年专业运动队队医经历、现任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的段桂华,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得“哎哟”——原来,是段中医通过把脉,发掘了奥运冠军邢慧娜。段桂华的坊间口碑也极好,虽然未开诊所,但N多人慕名而来,各种疑杂被他治愈。仅举一例,有个鬼剃头(斑秃)患者,来时不忍直视,经过段桂华的中药调理就可以“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了。令人称道还有他治感冒的小方子:只用两种中成药,花费不超过10块钱。若有兴趣一试,可免去到无良医院排队挨宰之痛苦。

“学霸”又是怎么回事?今年秋季即将赴美留学的段晓宇,外语成绩能超过全球99%的考生:雅思差0.5分就是满分;GRE:语文和数学差1分满分;托福:阅读、听力、写作都是满分。目前,段晓宇已经收到美国排名前五的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女儿成绩这么好,“竟然”还不是个书呆子。扮公主,扮洛丽塔,甚至……扮僵尸,对,这就是90后痴迷的游戏——cosplay(动漫角色扮演)。段晓宇的cos从初中一直玩到了大学,而且一直是cos社社长,她的目标是:玩到美国,走向世界!

学习好,玩得更好,名医老爸是不是有用了什么“中医大法”融会贯通到女儿的教育之中?段桂华笑:“谁家养孩子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早知道什么大法,我也不至于到孩子出国深造的这天才把悬了23年的心放下。”

这话说的实在。实实在在地为人看病,病才能治好;实实在在地养孩子,孩子才会“成功”,这就是“大法”。

孩子得高分,是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结果

段晓宇怎么考高分的?她说:读原版英文小说。怎么读?遇到生词,不查字典,因为查不过来,索性就根据上下文来猜单词的意思,先找到阅读的快乐,记住了故事,才能进一步记住小说中美妙的单词、句子。

停!一个成绩好的孩子,学习方法肯定有很多,恐怕三天也说不完。最初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是怎么来的?天生的?骗鬼么?!

并没有学认字,段晓宇上小学前就能把小学三年级的课本念下来;小学写作文,是班里的范文;小升初考外国语学校,全济南几千个孩子报考,她考34名;面试时即兴演讲的考题,她声情并茂说满了规定的5分钟。除了学习下功夫,追根溯源,段晓宇学习好得归功于父母,尤其是父亲段桂华。

段桂华感慨了一下:所有的方法,都来自爱。没有发自内心的原始的无条件的爱,不仅想不出方法,即便有,也用不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没有效果,就会烦躁甚至狂躁,到头来,孩子和家长互伤互怨。

人在年轻时经历点挫折不是坏事。段桂华耳后处有一小片被烧伤过,所以他选择了学医,他体会病人的痛苦就像体会他曾经的痛苦,所以,他才能潜心研修医术,并得到不断突破;美丽的、青梅竹马的妻子与她相爱并结合,他倍加珍惜;1990年有了女儿,他怀抱崭新的、完好无损的生命,他发誓一定会“用生命和血液”去保护,去深爱。

女儿段晓宇说:“我的父亲是我能想象出来的最棒的父亲。”这话,足以说明段桂华并不是在自我标榜他的深情。

女儿出生后,段桂华很多时候就像个“傻瓜”一样,不管女儿能否听懂,他总是自娱自乐手舞足蹈地为女儿唱儿歌、讲故事。这样做自然拉近了亲子关系,而且因为整天吧啦吧啦,孩子的词汇量也在丰富——段晓宇外语学得那么好,跟这个没关系?

有一次给女儿“看”一本色彩鲜艳的书时,只有三个月大的段晓宇竟然呼吸加促,眸子中闪着贼亮的光,兴奋的小胎毛都在倒竖!这说明孩子喜欢这样的视觉刺激。天天听爸爸说“相声”,听觉刺激也有了,触觉和嗅觉呢?拥抱啊!段桂华一有空就抱女儿,让孩子闻闻大人的味道,感受大人的体温,可谓“投资小收益大”。

技术层面上,段桂华通过讲故事激发女儿的阅读兴趣,一旦喜欢上读书,认字就不用再强迫了,所以才有了段晓宇上小学前就能读下来小学课本的“惊讶”。上了小学,段桂华给女儿买各种“闲书”,有《故事会》也有“纽伯瑞国际儿童文学获奖丛书”。而且,为了勾起女儿的阅读兴趣,这套共21本的丛书,段桂华是等女儿读完一本之后再买下一本。哈,当然也不会那么死板,最后三本是一起买回来的。

孩子拉开家门去上学,每个家长都会嘱咐:要好好听讲!段桂华这样要求女儿:上课要积极发言!积极发言的前提就是好好听讲,对孩子来说具体且有可操作性。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段桂华就开始培养女儿的学习习惯:回家先写作业,写完作业才能玩;女儿遇到学习困难,主动去帮助她,而不是训斥她无能,因为孩子向家长求助,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说明孩子信任家长,说明孩子真实且有勇气。2009年段晓宇保送到北大外语学院学习西班牙语,“大舌音”老是发不出来,国庆小长假回家后,段桂华就和她一起练,一直练到半夜。

女儿玩cosplay,老爸是忠实的粉丝

“家长应该把小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段桂华说,“我做父亲之前也没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但是呢,我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像老牛反刍一样,不断地回忆和咀嚼自己的童年。我觉得大人绝不能轻视小孩,另一方面,通过回味自己成长的历程,反思我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争取让那些我觉得不愉快的童年经历,不要在女儿身上发生。”

段桂华是名医,爱人是大学老师,女儿考高分他们自然很高兴,但又担心女儿“高分低能”。段桂华特别希望女儿能和他一样,童年不是满墙的奖状,而是洒满阳光的、无忧忧虑的:“无论在人生的哪个低谷,只要想起自己金子般的童年,就还能浮起笑容,恢复元气。”

初一时段晓宇看了一场动漫展,从此迷上了cosplay,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接受孩子化奇怪的装穿奇怪的戏服,当时,段桂华心里也挺嘀咕。他带着“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的好奇,做起了女儿的“御用司机”,拉着她去买假发、戏服、化妆品等各种cos用品,接送她排练、演出,同时兼任“御用摄影”。

段桂华发现,想要玩好cosplay也不是那么容易:买服装要具备锐利的眼光,还要学会讨价还价;许多衣服和配饰,还要自己买布料和零件制作,这就和他们小时候造弹弓造洋火枪差不多的用脑度;化妆也要具备相当专业的水准,对女孩子来说这也是一门不可缺少的生活技术;选故事选角色,要读大量的历史、动漫、玄幻书籍,对于孩子阅读面知识面的拓展也是一个帮助;排演更能提高孩子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对角色的理解。功利地讲,这对孩子的学习难道不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吗?玩吧!

有一次,作为动漫社社长的女儿带着40多个伙伴在历山剧院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段桂华的眼眶湿润了,他觉得cosplay简直太好了!在玩cosplay的过程中,孩子通过对角色、剧情的自编、自导、自演,使自己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果仅仅是因为担心玩会耽误学习,就阻止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残忍!女儿从未得到过来自陌生人如此巨大的认可,这种能量对于孩子自信心的提升,是多少家长精心设计都换不来的。女儿去西班牙做交流生那年,看到女儿和西班牙同学一起玩cos,以cos为桥梁互相交流,学习语言领略文化,段桂华长舒一口气:太幸运了,我没有阻止晓宇玩cosplay!

段晓宇特别感谢父亲,如果当时父母不让玩,她就会放弃cos,那她的人生也将因为失去cos失去很多乐趣,失去很多朋友。

段桂华注册了人人网账号,唯一一个关注的ID就是女儿,这是他了解孩子的一个窗口。那里有晓宇随时上传的cos照片和生活信息。有一张照片是段晓宇在欧式家居店拍的,很有范儿,同学都赞这里场景好。段晓宇有点“显摆”:老爸已经无敌了,不仅充当了摄影师,还帮我说服了商场的销售员免费使用“道具”和“场景”哈哈哈。

我为女儿流过泪

虽然说不经历风雨就见不到彩虹,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帆风顺。不过,谁的成长中不出点事儿?关键是家长的态度,如果比风雨还狂躁,那孩子就毁了。

每个人都要经历青春期的燥动,段晓宇也不例外。上了初中以后她觉得女生特“事儿妈”,男孩子更清爽也更有力量,玩cos的时候,她也更愿意扮演男生或者酷酷的女生角色。渐渐的,平时的打扮也变了:头发越来越短,衣服越来越多的黑与灰。到了高中,忽然有一天,段晓宇向父母流露出想当个男孩的念头!

从家里电脑上留下的搜索痕迹,段桂华发现了晓宇曾在网上查询做变性手术的问题!他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学校大休的时候,女儿带了一张《断背山》的光碟。这是一个讲同性恋人故事的电影,段桂华感到解决问题的时机到了。他给女儿商量:我和你妈妈同你一起看好不?女儿拒绝了。等女儿看完,他又和妻子把电影认真看了一遍。

看完电影,段桂华给女儿说,电影不能白看,我们三个人一起谈谈“观后感”。段桂华从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给女儿分析:人的性别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由于你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社会性别就被淡化了,可以说,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中性社会”,女孩更多地表现出男孩子的气质,而男孩子则又偏向于女孩子,缺少阳刚之气,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你现在想做男孩,爸爸不认为是叛逆,爸爸是医生,知道这是青春期激素分泌的结果,很正常,过了这个阶段就好啦!。

也不知道女儿是不是听进去了,段桂华在女儿返校之后,又给她发了个短信:不要在意做男孩子还是做女孩子,做你自己就可以了!但不能违规校纪!

再说别的都是假大空,“不能违规校纪”却是具体要求。段桂华跟爱人商量:“千万别当孩子的面唠叨变性的事,咱就当什么没发生过,好多事情坏就坏在家长急躁!多担心多急躁都不要表现出来。”

半年之后,段桂华和爱人一起去拍结婚20周年纪念照,他们打电话让女儿也来婚纱馆凑凑热闹。当段桂华穿好礼服正在照镜子时,发现女儿略施粉黛,一身纯淑女装扮出现在镜子里!

段桂华把脸扭向一旁,强忍泪水,又满心雀跃:去他的变性吧!孩子没事了!

现在说起这事,段桂华眼睛还是湿润的。

段桂华和爱人都是普通的工薪族,但特别舍得为女儿的教育投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觉得,开眼界也是学习的一种,小学期间,他们就利用假期让女儿参加各种夏令营。升高二那年,学校组织去剑桥,段桂华二话没说就让女儿高兴兴地去感受剑桥了。回家之后,女儿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出国!接下来,就跟个小疯子一样,头悬梁锥刺骨更刻苦地投入了英语的学习。

外面的世界挺无奈,帮孩子幸福地度过自己的童年和少年,这就是段桂华爱孩子的立足点。

上一篇:让孩子的人格有“适度的自我” 下一篇:孩子,写写你的好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