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研究

时间:2022-09-28 11:35:32

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120例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服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和穴位贴敷,两组连续治疗30 d后,观察记录临床综合效果、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综合效果、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改善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联合穴位贴敷;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081-02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发生的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病率高,可高达60%~91%[1]。病变多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等传导,临床症状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袜套或手套样感觉,严重者会出现下肢关节的病变甚至是溃疡,这也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出现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主要研究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法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并将其与西医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在47~78岁之间,糖尿病病程于6~16年之间。对照组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48~80岁之间,糖尿病病程于5~15年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年龄在45~80岁之间):①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②有明确的神经病变的症状及体征(如:四肢麻木、痛温觉迟钝或过敏、四肢末端有手套样或袜套样感觉;跟腱、膝腱活动减弱或消失等);③实验室检查发现: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阳性。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中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命名为“消渴痹症”[2]。

1.3 排除标准

①并发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妊娠期或其他类型糖尿病等、糖尿病坏疽;②严重感染或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及早血系统疾病并发症;③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不服从医嘱服用药物或临床资料不全无法准确判定治疗效果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M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有:糖尿病疾病健康教育、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胰岛素治疗,定期测量血糖值,血糖控制在达标水平,静滴生理盐水+甲钴胺注射液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并配合穴位贴敷,其中,当归四逆汤的成分[3]:当归、桂枝、白芍分别各15 g,细辛3 g、通草、吴茱萸、灸甘草各10 g,生姜3片,大枣5枚,150 mL口服3次/d,一共10剂,15 d为1个疗程。穴位的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曲池、合穴、外关、三阴交、阳陵泉。贴敷药物组成成分:丹参150 g、川穹100 g、水蛭50 g、桂枝、桃仁、玄胡各100 g、红花50 g。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细粉,用白醋为辅助将其调成糊状备用。贴敷2 h/次,1次/d,30 d为以疗程。

1.5 观察方法及指标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疗程症状的改善情况、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血液流动学改变及血清学检查中血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①显效:四肢疼痛、手套样或袜套样感觉、四肢冰冷畏寒、乏力神疲、胸闷等症状改善显著,肌电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强,与治疗前相比增加≥30%;②有效:上述症状有所改善,程度较轻,肌电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增加10%~29%;③无效:上述症状未有改善,肌电图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未有所增加。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比较急中医临床症状的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于消渴病变症,中医古籍对其症状有所描述。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讲:“消渴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酸痛”[4];明代朱棣在《普济方》中提到:“肾消口干、眼涩阴痿,手足烦疼”[5]。现代医家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气血虚弱为本,血淤脉络为标,病变主在肾、脾。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弱,失于固摄,精微下注则发为消渴;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亏虚,则气血化源不足肌肉失养,气虚血滞,久滞成淤,淤血阻络而发痿L[6]。所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本之法可定为补气活血、补益脾肾。当归四逆汤主要作用为温经散寒、活血通痹,《伤寒论》中记载:“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7]。药方中,当归主补血养血、活血行气,是血中气药;桂枝温经通脉;白芍养血和营;细辛外温经脉内温脏腑,可助桂枝温经散寒;通草可疏通血脉而吴茱萸则散寒止痛,加以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调和诸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对汤方中药物进行适当的加减。若患者上肢疼痛剧烈,可在方中加秦艽、羌活等药物;若患者下肢疼痛严重,则可在方中加用怀牛膝、木瓜。穴位贴敷是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其中一种方法。调配好的药物以贴于皮肤或黏膜表面的方式,达到长时间保证恒定速度被吸收入人体循环的目的,同时可避免口服用药的首关消除作用及降低肝肾负荷[8]。因此,其局部治疗效果明显,其理论基础:整体观念、经络学说。清代吴机师描述穴位贴敷的作用机理[9]:“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的“薄贴论”[10]提出贴敷疗法既能够治表,也可以治里,其具体为“今所用之膏药,古人称之为薄贴。其用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贴敷药物通过人体腧穴(脏腑经络气血汇聚之处)进入人体的经脉系统,内可达脏腑,外可及肌肤,可以保证药物药效发挥的持久性。药方中,丹参主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脉;桃仁、红花亦主活血化瘀,水蛭可破血逐淤;玄胡、川穹主行气止痛。选择穴位为: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曲池、合穴、外关、三阴交、阳陵泉。上述的药物主要功能为活血通络、温经止痛,通过贴敷在选取的穴位上,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四肢麻木疼痛、袜套样或手套样感觉,同时增加神经系统的血供,加速周围神经的修复。

综上所述,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对于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西医单药治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志.试论寒湿困脾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及贴敷治疗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9):251-252.

[2] 陈玉,贺明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加味当归四逆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1(7):252.

[3] 李金花,赵恒侠,李惠林,等.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4, 6(1):28-29.

[4] 姚祈.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治疗气虚血瘀、脉络淤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 23(5):1166-1168.

[5] 潘立民,孙素芹,叶婷.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J].中医药信息, 2016,33(3):96-99.

[6] 杨秀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 37(8):691-694.

[7] 王焕从,赵军强.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23):2575-2577.

[8] 江松平.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急性症状临床举隅[J].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7):1186.

[9] 马尊良.当归四逆汤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4):3846-3848.

[10] 尹晓华,高俊娈,陈秀荣.穴位按摩、穴位贴敷联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6):14-15.

(收稿日期:2016-11-15)

上一篇: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 下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颈、股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