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农民,才可能读懂农村和农业

时间:2022-09-28 11:12:38

读懂农民,才可能读懂农村和农业

《农民何谓》

司徒朔

中信出版社

定价: 36.00元

本书中,司徒朔以媒体工作者与农民后代的双重思维,展开了与农民父母的对话。父母的经历,总体上印证了社会风云变幻下农村的发展变迁。

直至今天,在工人与农民的不同身份中,农民始终扮演弱势角色。司徒朔提到以前有朋友笑他“你真农民”。朋友之间多带调侃,调侃本身又取决于农民这一身份背景。在当下的现实中,农民这一传统身份正悄悄地让渡于农民工。农民工虽然干着城里人不愿意干的粗、重、累、毒、脏活,但他们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社会上均未取得应有的认同。

在粮食紧缺年代,农民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以农补工、以农补商的政策下,原本收入微薄的农民长期处于向社会输血的状态。温饱问题解决后,虽然取消了农业税,务农还有补贴,但务农收入不高或者亏本的现状并未扭转。农业仍像是大量务工人员的稳定阀――一旦受到市场经济波动,“农民工”将不得不撤回大本营,城市根本不用考虑他们的就业问题。

尽管时过境迁,小农思想仍旧是社会给予农民群体最经久的评价。表面看来,农民缺乏长远眼光,小富即安,上升通道狭窄,社会经济活动空间捉襟见肘,经济死板……置身这样的环境,能够安身立命姑且不易。更何况,农村公共服务保障几近为零,包括赡养老人等所有责任农民都得一肩挑。他们所处的现实困境决定了他们的思维。

每个乡村原本均有其纯朴而又独特的传统。这些传统有的是落后的,有的则具有典型的“抱团取暖”特色。过去农村逢婚丧嫁娶和建设住房等,“一家有难全村帮忙”,现在几乎不可能,要么留守人员缺乏劳动能力,要么年轻人利益观念增强不愿无偿相助。

记得熊培云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谈到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其实相较于劳动力的空心化,农村文化信仰的空心化现象更令人忧心。近年农村迷信风潮的兴起,特别是一些的蔓延,很难说这不是农村精神空虚的真实折射。

过去我们常讲发展是推陈出新,仅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农村发展经历来看,“陈”倒是推下去了,但“新”却迟迟未能建立,农村道德水平迅速滑坡。发展肯定会淘汰一些旧东西,但如果没有新秩序的建立,面对农村的文化“真空”,迷失在所在难免。

读懂中国的农民,才能读懂中国的农村,才能深入认识中国农业的现实,才可能更有效地破解“三农”困惑。司徒朔与父母的对话,其实是打开通向农民心底的一扇窗户,而了解更真实更全面的“三农”现状,需要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倾听。

新书信息

《南极,遥远却不寂寞的冰雪世界》

邓予立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定价:48.00元

香港亨达集团名誉主席邓予立在没有国家、没有污染、没有敌意,世界上最寒冷的遗世仙境参访13天,透过亲身触摸基地冰雪的经验、以丰富的图文,带领读者纵览极地由雪、冰、水、石等元素组构而成的白色荒原,体会极地无限魅力。

《老生》

贾平凹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36.00元

书中的灵魂人物老生,是一个在葬礼上唱丧歌的职业歌者,他身在两界、长生不死,他超越了现世人生的局限,见证、记录了几代人的命运辗转和时代变迁。作品以老生常谈的叙述方式记录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是现代中国的成长缩影。

《耳语者》

奥兰多・费吉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108.00元

本书是一部揭示斯大林时代普通苏联人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它第一次深入探索了斯大林体制之下,普通人窒息的生存状态和扭曲的内心世界。沉默,背叛,坚守,妥协,抑或曲意迎合? 在一个全面控制的时代,是否应该让内心的道德、不安的声音彻底沉睡?

上一篇:落基山就这样被你征服 下一篇:羊楼洞欧亚万里茶路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