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 “一颗红心向着主”

时间:2022-09-28 11:12:34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诺亚方舟》有好几重面相,前四分之一像一部奇幻片,有无恶不作的蛮夷,有滴水成花的神迹,还有形似《指环王》中树人的堕天使;中间四分之一摇身一变为灾难片,暴怒的神用四周昼夜不停的倾盆大雨将罪恶的世界变成一片;待到雨停后又化身,地球上仅存的7个人在方舟上同心魔与神旨做斗争。不难发现,用“类型片”来给达伦的作品贴标签未免太过草率,这其实是一则关于人性和自由意志的寓言。

影片开场用简单明了的序曲交代清了故事背景:诺亚的父亲正准备将世代相传的伊甸园蛇皮交给儿子,因为发生争执,他被带领着众多蛮夷的年轻国王残忍杀害了。幼小的诺亚躲在乱石之后逃过一劫,并在多年后同Naameh结婚,生下三个孩子:闪、含、雅弗,成为世上唯一幸存的义人与希望。

诺亚在梦中不断接收到各种神的暗示,并最终从祖父玛土撒拉那里得到了答案:神将用一场大暴雨抹去一切人类文明,而诺亚必须建造起一艘方舟来保全自己和家人,以及各类动物的生命。于是,诺亚在堕天使的帮助下建成了方舟,蛮夷国王带着早已泯灭人性的军队要拿下方舟,堕天使誓死保卫诺亚一家,直到洪水到来,以摧枯拉朽之势淹没一切。此时,达伦笔锋一转,回到了他最为擅长的对极端状况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的描写。诺亚是一颗红心向着主。他在洪水来临的前一天曾潜入年轻国王的大本营里寻找能够延续人类香火的女性(伊拉在被找到时已经因伤失去了生育能力),却在见证了一片烧杀抢掠后彻底失去了对人类的希望,坚信主如此安排是在指引他灭掉人类。

达伦的寓言由此展开:诺亚已然不再是拯救人类的功臣,而是一个决意要服从“神旨”的反英雄角色,甚至笃信伊拉怀的若是男孩便可手下留情,是女孩则难逃一死。面对妻儿声嘶力竭的哀求,诺亚内心焦灼:究竟是违背神的旨意,放过孩子让人类文明得以延续,还是顺从神、狠心将自己的后代扼死在襁褓之中?诺亚一直在遵循着神的指引,先是在烛光边将神用七天造世界的故事娓娓道来,试图说服大家放弃任何活下去的希望,并表明洪水过后他将在手刃妻子和孩子后了结自己。之后又一把火烧掉了闪和临产前的伊拉精心准备的木筏。然而当伊拉顺产出双胞胎女儿时,诺亚却下不了手:“从我看到这两个孩子起,我的心中就只有爱。”

神赐予人的自由意志一直是基督教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旧约・箴言》中曾说过:“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在《诺亚方舟》中,造物主并没有明确指明是否要将人类从地球上抹除,而是在一系列方向并不明确的指引后将这一抉择留给了诺亚,而诺亚在与自己的心魔和矛盾斗争过后,最终还是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

《诺亚方舟》虽然并不是达伦最优秀的作品。前半部分眼花缭乱的CGI特效和奇幻史诗式的故事有些喧宾夺主,与后半部分的故事重心格格不入。但让人欣慰的是,达伦在吸纳各种卖座元素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印记―比如那些人物内心冲突细腻而精准的刻画,以及使用达伦标志性“Hip-Hop蒙太奇”来展现神用七天建造世界的全过程。

这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并喜欢的影片,但它确实是达伦在主流商业片上所做的一次大胆而惊艳的尝试。

上一篇:长江经济带“T字型”价值 下一篇:谁最会穿“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