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28 11:03:34

规模化养猪场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猪丹毒病是人畜共患病,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总结了猪丹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为猪的规模化养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丹毒;流行特点;症状诊断;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29-02

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为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严重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型多呈败血症症状、高热;亚急性型则表现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则主要表现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的症状。近年来,猪丹毒病有卷土重来之势,先后在各地有小范围的发生流行,给猪场带来了较大的损失,猪丹毒杆菌常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成为妊娠母猪和生长肥育猪突然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养殖户没有意识到该病的危害性,往往发生误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流行特点

病原体是猪丹毒杆菌,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能分离到该菌。富含腐殖质、沙质的土壤适于猪丹毒杆菌生存,因此,土壤污染在该病的流行病学上有极重要意义。这种菌对自然环境抵抗力较强,干燥不易将其杀死,在直接日晒下可存活12 d,在粪便内可存活数月;对温热抵抗力不强,75 ℃煮10 min即可死亡;碘酒、3%来苏儿、10%~20%新鲜石灰乳等均可迅速杀死猪丹毒杆菌。该病的发生与流行,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在6~9月炎热多雨季节发病较多,冬春寒冷季节发病较少。主要发生于架子猪,以3~10月龄的猪发病较多,随月龄的增长,感染率降低。哺乳仔猪由于从母乳中获得抗体,发病很少。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为3~5 d,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三个型。急性型(败血型):特点是突然暴发,经过迅速,突然死亡。多数病猪体温升高至42 ℃以上(在冬季很少发现体温超过42 ℃,一般在41 ℃左右),拒食、呕吐、初便秘后腹泻。在耳、胸、腹等处皮肤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充血性红斑,指压退色,手松后即复原。亚急性型(疹块型):病初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体温升高至41 ℃以上,经1~2 d后,在胸侧和背部等处,产生界限明显、圆形、方形或菱形等有热感、硬感的诊块,形如烙印。疹块大小不等,稍高出皮肤表面呈扁平突起,随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数天后疹块稍退痊愈。重者疹块部形成结痂,经久不掉,剥落后遗留疤痕。整个病程1~2周,死亡率较低。慢性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单独发生较少。四肢关节炎或心内膜炎症状,四肢关节肿胀,跛行,吃少,无力,后腿麻痹,不愿行动,喜卧地,体质虚弱,消瘦,发生心内膜炎时心跳次数增加,可听到以内杂音。体温正常或稍高,呼吸急促,食欲渐渐减少,毛色粗乱无光,后期有贫血和腹泻症状。病程可拖至数周,最后常因过度衰弱或后躯麻痹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急性型主要表现急性败血症全身变化,皮肤有红斑,胃底和十二指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全身淋巴结肿胀,切面,常可见到出血斑点,脾充血肿大,呈樱桃红色。肾脏肿大,被膜易剥离,有少量针尖形出血点。亚急性型表现为皮肤有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比正常皮肤略隆起。慢性型表现为四肢关节肿胀发炎,关节束内畜积浆液性纤维性渗出物,心内膜上有菜花样增生物,心内膜炎病变。

4 诊断

该病多发生于架子猪,春、秋多发。体温升高至42 ℃以上,皮肤上有突起疹块,有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病变。

5 综合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一是采取“分区饲养全进全出”方式,避免将不同日龄、不同来源的猪混群饲养,管理以栋为单位实行独立防疫体系,避免人员相互流通,从而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的接触感染机会,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二是建立猪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将消毒卫生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消毒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猪舍和运动场清扫后,用热碱水、石灰乳或来苏尔液进行全面消毒。猪圈墙壁在每次进猪前3 d用石灰乳涂刷一次,对消灭该病有一定作用。三是提高猪群饲养管理水平,改善猪群的饲养环境条件,降低猪群的应激因素。很多应激因素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因此,应尽可能的减少猪群的应激因素,避免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保持猪舍的卫生、干燥和清洁,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对猪群进行定期驱虫。四是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丹毒杆菌弱毒冻干菌苗,对断奶的仔猪要及时预防注射。

(2)治疗措施。早期用青霉素治疗有很好的效果。用量: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每隔6~8 h注射一次,连续注射2~3 d。必要时,青霉素静脉注射效果更佳。四环素、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2万单位,肌注或静脉注射治疗也能取得满意效果。中药治疗:黄芩、黄柏、知母各15~25 g,大黄、石膏各30~50 g,水煎服,一日1剂,直至病愈。

上一篇:《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下一篇:浅谈新生仔猪腹泻的诊断与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