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28 10:39:44

新课程下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实施以来,农村教师们积极学习新课改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落实课改精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新课改在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推行仍困难重重,本人从事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新课改作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一、分析原因

1.农村中学大多远离都市,地处偏远山乡,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学生对新课程中的许多信息点,知之不深,再加上网络的普及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活动的开展。

2.农村中学教学资源的不足影响“课改”效果。首先是硬件欠缺,教学设施不完善,由于政府的观念问题,教育投入少,教学设备陈旧,设施薄弱,技术更新慢,导致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只是依靠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师只好对小黑板、试卷等情有独衷。其次是软件欠缺,师资配备不齐,学生的基本素养与城市学生相比相差甚远,使“课改”更难推行。

3.观念更新慢。首先是群众的教育观念更新速度普遍较慢,农村家长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占主导,中考的达线率是他们判断一所初中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使得一些中学不得不追求升学率,放弃素质教育,仍然推行应试教育。其次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品德教学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基本精神、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改变,只是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不少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改革流于形式,没有把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

4.新的初中课程评价体系尚未构成,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在有些地区对学校的评价仍主要遵循应试教育的模式,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入高中的比例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一些中学仍以考试的成绩给学生排名和评价,这样就出现“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

二、把握对策

1.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

一是师生关系的观念转变。新课改倡导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只有在教学中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其愿意学,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教学方式观念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或照本宣科,或简单地在课本上勾画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被动地接收灌输的书本知识,机械地死记硬背,靠高密度的灌输和大运动量的重复练习来获取高分,因之教者谆谆,学者恹恹,成为课堂上的普遍现象,新课改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变革学习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方式的转变实质要求教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改变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整天被动接受知识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我学会”为“为我会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为此要构建:引导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合作学习方式,引导探究学习方式。例如,教学“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课前我以分组的形式安排同学对本地退休职工的精神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做个调查,这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旦学生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去学。在讲“流行文化作品和经典文化作品谁的价值大”的问题时,我先组织学习小组在课前进行讨论,上课时选两个小组进行辩论。通过合作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等。

2.构建新的初中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新的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应着眼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引导学校的办学方向,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健康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总之,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既是老课题,又是新课题,还有待于我们广大农村一线教师积极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新课改,推进思想品德课的素质教育,把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上一篇:浅议英语课堂中的任务型教学 下一篇:浅谈中职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