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气道仅得一个形

时间:2022-09-28 08:38:34

在日本的技击术中,合气道应该算是最柔的一门功夫了。从它在格斗时所使用的种种技术,便可以领会到其创始人所希望达到以柔克刚的思想,而且它也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个目的。但是,如果我们以中国内家拳的角度来看,合气道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它仍然没有达到柔术的极限。用“爱之深。责之切”来表达笔者的心情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笔者对日本武士并无特别的好感,只是念在武技上有着追求以柔克刚的共同旨趣上,才将合气道品评一下。既然是品评。便免不了谈优道劣。那么,合气道有没有优点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合气道像空手道那样粗疏、简陋,也就不会有这篇品评的文章了。可是问题在于合气道中的优点又无法超越中国内家功夫的限度,要谈就直接去谈内家拳好了,又何必去挑挑拣拣地谈合气道呢?也许谈谈合气道的不足才真正可能使读者有点收获呢。

一、以摔为主,打法薄弱

合气道是一门以摔法为主的武技,其中包含了诸如四方投、腰投、呼吸投等各种技法,但总的来讲是以摔法为主,而在打法方面则相对简陋得多。从格斗的角度来看,如果主要技术为摔法,而打法过于粗略的话,便不可能有效地利用人体不同部位的技击作用,将会在实战中贻误很多战机,也就是行家们讲的“手不密”。实际上,由合气道的接手方法、步法和摔法来看,其打法应多配合一些掌法为宜,既可以大开大合,又可以短小绵密,如此打摔结合,可以明显地将自身的攻防网编织得更加紧密。而现在的合气道只能被看作是一种以健身作用为主的准技击术。

二、动作过大,易出破绽

动作过大是合气道的又一弊病。中国的内家拳讲究“以小手赢人”,其目的在于使动作隐蔽和缩短攻防时间,而合气道在这方面尚存在着改进的余地。

合气道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摔法动作过大,例如在使用四方投时,要转体180度并从对手的腋下钻过。其二,用闪躲来进行防御,在没有化开对方攻击的情况下,仅凭闪躲来逃避,谓之“丢”,它很容易遭到对方连环手法的攻击,所以从中国内家拳的角度来看,这种闪躲虽然动作很大,却并没有躲开对手的攻击,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动作。其二三,合气道的步法灵活而且华丽,既美观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它同样有着动作过大甚至有些夸张的缺点。

三、执著于擒拿,将败于擒拿

合气道以摔法为主,而且大多是以手摔人,颇有中国宋朝相扑的味道,这与中同内家拳的摔法及其相似。但是,合气道在使用摔法之前往往先是以擒抓的方法控制对手,然后再摔。此外,在进行防御时,也总爱使用擒抓、锁拿一类的手段,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令人遗憾的是,喜欢抓人是大多数以摔法为主的运动或技击术的通病)。大体说来其弊端有三:其一,在抓拿之后再用摔法至少需要做两个(甚至三四个)动作,可是在与高手过招时,仅仅是一下接触,对方便会有所反应,立即破手使手,使你没有机会使用后续手段。在格斗时,你总会感到自己慢于对方,难于使用技术。其二,在通过擒拿固定对手的同时,自己也会被固定。由于自己局部用力而产生的僵硬,影响了自己的反应和变化速度,使自己难于根据对手细微的变化借力打力。其三,拿后再摔反映出无法通过自身的劲力控制对方的劲,也就是说,由于自身发力的缺陷,使得拳手只能通过外形来控制对手,而不是通过内力控制对手,最后只能靠局部肌肉力量来进行对抗,这显然是不可靠的。

四、攻防没有合一

攻防合一是指在防御的同时,便完成了进攻,合气道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合气道由防御转入进攻都需要两个以上的动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合气道防御时经常以闪躲作为手段,而不能贴身而入,更无法在防御时调动对手的重心。这都会使得拳手在防与攻之间产生一个甚至多个断点,从而给对手以进行调整的机会,也使自己丧失了主动。

五、偏重于形,不会发力

合气道对于在格斗中运用“柔”的追求和其对于步法灵活的努力都是应当予以肯定的,但是较之于中国内家拳来说它还有一些关键性技术没有掌握,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不会发放内力。合气道的摔法从机理上没有超越日本的柔道,它们都是通过惯性和局部肌肉的力量来产生摔倒对手的效果。虽然可以看出合气道对于步法的重视,但仍然未得其精髓,而是显得空洞或失之于华丽,在实际打击效果方面却不够密实。合气道在腰、背、髋、膝等处不够放松,而在用力时又不能较整。所有这些以及上面所谈到的大多数问题的根源便是不会发放内力,它无法使用内力控制对手,打击对手。它没有内力作为强大的动力,也使得其以柔克刚的思想无以为本,最终难免仍然要靠局部肌肉的力量和惯性,它仍然达不到内家武术的境界。所以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与中围内家武术相比,合气道仅仅得了一个形。

上一篇:太极拳推手八秒法 下一篇:吴峻山九宫八卦掌谱(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