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新实践

时间:2022-09-28 07:31:02

机构养老新实践

[摘要] 结合金湖县社会福利中心建筑及规划设计,探讨机构养老模式下的社会福利院在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建筑平面、景观设计等方面设计要点。

[关键词] 机构养老;金湖县;社会福利院

1 机构养老模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方针,在家庭养老逐渐式微、社区养老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机构养老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承载中国老龄化重担的养老模式。相比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而言,机构养老是通过建设专门的老年养护设施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服务。截止2010年底我国各类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已超过4万多家。其规划建设存在功能布局不合理、空间缺乏适老性、房间设计宾馆化、缺乏私密性、交流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金湖县社会福利院的设计在此做了些新的尝试。

2 金湖县社会福利院设计实践

项目位于城市南北向主干道园林南路东侧,城南干道和新民路交叉口,距金湖主城区仅五分钟,紧邻金湖县人民医院,总用地40亩,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包括了老年公寓、疗养康复中心、光荣院、救助站、生活服务中心、儿童福利中心等系统功能。

2.1 总体布局——创造人性化老年社区

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沿城南干道布置生活服务中心和疗养康复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可单独对外,并与老年公寓通过连廊相连接,儿童福利中心沿基地东侧布置,综合服务楼位于基地南侧,各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相互独立。通过建筑的围合布置,形成了南北两个较大的广场,北侧广场作为本项目的对外形象窗口,以硬质铺地为主,兼顾停车,西南侧设置了较大的景观广场,景观水体、休闲运动设施、各种植物植被,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另外,疗养康复中心、儿童福利中心和综合服务楼围合成一个内向型的开放空间,提升了建筑的室外环境品质。

2.2 流线组织——动静分离,人车分流

将主入口设置在地块北侧,结合较大的入口广场,是本方案的主要的对外形象窗口。东侧新民路上设置一个次出入口,是综合办公楼的主要入口,沿建筑群周边布置环形的车道,保证建筑的消防要求。同时通过主入口广场进行人车分流,避免区域内人行、车行流线交叉,保证老年人的安全性。

2.3 单体平面----自立性、健康性、安全性

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对老年人的生活进行的深度的思考,对其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老年公寓以能进行生活自理的老年人为使用对象进行设计,每套公寓内均设置了客厅与阳台,保证了老年人相对私密的活动空间和充足的阳光。在底层集中设置老年人的公共活动区域和局部的公共开敞空间,保证了老年人之间的生活交流与沟通。疗养康复中心以不能生活自理的老年人为使用对象,每层配设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生活服务中心主要布置一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服务,包括超市、理发店、浴室、餐厅等等,形成相对完整的老年生活区。儿童福利中心主要为当地的孤儿提供生活学习方面的帮助,首层和二层是主要的教室空间,三层为他们的宿舍区,学习生活联系方便。

针对建筑的公共部位采取了以下五项针对性设计:

(1) 在入口及有台阶处设置坡度缓坡或台阶,并在坡道的起点和终点设置轮椅缓冲带。

(2) 楼梯及电梯地面设防滑材料,设置座椅方便休息,设置能满足担架尺寸的电梯,电梯按钮在轮椅扶手处设置操作面。

(3) 公共走廊全明设计,能够自然采光通风,且宽度加大。

(4) 墙面部分转角处设置扶手,并做倒圆角处理。

(5) 卫生间无障碍设计。

2.4 建筑造型

地块内建筑造型统一协调。老年公寓作为地块内的地标建筑,通过2个体块的穿插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立面以竖向元素为主,通过阳台的大小、凹凸变化,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整个建筑虚实变化,体块感强烈。其他三栋楼提取老年公寓的设计要素,进行整合,通过体块的各种组合,利用体块间色彩的差异和虚实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块面感,使得整个地块内建筑风格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形成统一。

2.5 景观设计——与环境和谐共生

北侧由建筑布局形成一个半围合的开放性景观广场,以硬质铺地为主,除了满足主出入口的交通集散之外,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的车辆临时停放。广场中心的叠水和喷泉除了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车流的作用外,更是整个广场的视觉焦点。由建筑的布局自然形成了南北向的景观主轴,同时也是入口景观视觉通廊的延续,用地中心的圆形广场除了引导车流外,中心石景也是入口视觉通廊的高潮点。

儿童福利中心西侧形成的围合广场根据儿童的活动要求设置了儿童活动广场、树篱迷宫、儿童活动器械等。用地西南侧较大面积的集中景观游园用地远离城市干道,同时对于各功能建筑都有较好的可达性,相对入口广场的喧闹,这里安静而较私密,因此非常满足老年人活动与休息的必要条件,,根据老年人活动需求,在靠近道路的区域设计门球场及健身步道,靠近用地西南侧设置林中步道和休憩亭,葱郁的树木围合成较为私密的环境,满足老年人喜静的需求。

3 结语

新世纪的养老机构,应该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针对老年人生理、心里特征展开设计,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在关注老年居住环境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为其创造一个更人性化的老人社区

参考文献

[1]全球老年住宅:建筑设计手册,(德)艾克哈德?费德森等著,孙海霞译.中信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丁鼎,男, 1975年11月,本科,南京同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裴小明,男,1979年6月,硕士,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城市设计中心 副主任, 规划师

上一篇:长春市旧楼保温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建筑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性能特点和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