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的临床联合应用进展

时间:2022-09-28 07:23:03

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的临床联合应用进展

摘要:目的:为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的临床联合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的临床联合应用进展。

结果与结论:黄体酮在肾绞痛患者中的联合应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体酮肾绞痛应用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51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41-01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将黄体酮应用于肾绞痛的治疗中。临床观察到黄体酮具有显著的持久止痛作用,一般用药后30分钟大多数肾绞痛缓解,继续用药并能预防肾绞痛发作,或明显减轻疼痛。这可能与其能松弛平滑肌,对交感神经活动有抑制作用,使平滑肌的痉挛收缩转为节律性收缩有关,减少了肾、输尿管交感传入纤维的痛觉冲动而起到镇痛作用[1]。本文就近年来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的临床联合应用进行综述。

1黄体酮联合山莨菪碱

奚雪梅[2]的临床实验表明:黄体酮40mg肌肉注射,同时654-2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其解痉镇痛效果优于单纯654-2 15mg静脉点滴,其不良反应少于单纯654-2组,尤其是尿潴留,试验组没有发生,这可能与黄体酮组654-2用量少有关。可见,黄体酮加654-2联合应用可有效缓解肾绞痛,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肾绞痛患者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罗永灿等[3]对黄体酮、山莨菪碱联合治疗57例肾绞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两种药物合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避免了传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和阿托品或其它药物治疗肾绞痛所引起的副作用,反复使用不会成瘾、副作用少且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任伟宇[4]对收治的38例急性肾绞痛患者采用黄体酮加山莨菪碱联合用药治疗,结果: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5%。因此,对于基层医院来说,联合用药疗效好,方法简单;药物来源广泛,供应充足;能防止掩盖普外科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防止误诊误治;药物价廉,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2黄体酮联合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

2.1黄体酮联合美洛昔康。陈杰翔等[5]应用黄体酮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肾绞痛84例收到满意效果,观察组(黄体酮联合美洛昔康肌注)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阿托品肌注)总有效率为73.81%,观察组复发率为9.52%,对照组复发率为30.95%。美洛昔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为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COX-1的抑制作用极弱,因而具有强效的抗炎镇痛作用和极少的胃肠道、心血管及肾脏等不良反应,两药联合治疗肾绞痛具有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2.2黄体酮联合氯诺昔康。氯诺昔康系噻嗪类衍生物,属于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少肾血流量及尿量,降低肾盂输尿管内压,同时激活阿片神经肽系统,发挥中枢型镇痛作用。冯百钧等[6]对收治的36例肾绞痛患者应用氯诺昔康联合黄体酮治疗,疗效显著。

2.3黄体酮联合塞来昔布。一项由陈方慧等[7]所做的关于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西乐葆)加黄体酮对急性肾绞痛的研究结果显示:西乐葆联合黄体酮治疗急性肾绞痛不仅起到单纯镇痛作用,而且还有利尿减轻区别水肿,缓解结石对输尿管损伤作用,促进结石排出。此外,一项由黄体酮联合塞来昔布作为观察组治疗泌尿系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观察[8]结果也表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与给予哌替啶的对照组9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也无差异。

2.4黄体酮联合消炎痛。有文献报告[9]:黄体酮和消炎痛联合用药治疗肾绞痛效果与杜冷丁接近,且无明显副作用。该组报告7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黄体酮和消炎痛联合用药)和对照组(杜冷丁治疗),显效和缓解,观察组达到89.2%,对照组达到86.5%,两者无显著差异,该疗法值得借鉴,但在治疗中应注意消化性溃疡病人慎用。

2.5黄体酮联合双氯芬酸钠。双氯芬酸钠属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能迅速缓解肾绞痛,其镇痛机制减少肾脏内前列腺素等疼痛递质的生物合成,减少局部水肿和炎症,并抑制因输尿管平滑肌兴奋引起的蠕动增加,降低输尿管内压,为2005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尿石症指南中首推的镇痛药。冯百钧[10]等将该药与黄体酮联合应用于肾绞痛的治疗体会是两种药物均对输尿管平滑肌起到松驰作用而达到止痛,联合使用效果更加明显。另一项临床观察[11]显示:给予氯诺昔康及黄体酮治疗的观察组(n=46),与予传统方法静滴654-2及硫酸镁解痉的对照组(n=44),分别观察30min及60min时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在30min内及60min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3黄体酮联合安定

安定是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具有中枢性平滑肌松驰、镇静、抗焦虑作用,从而减少了各种反射产生的不良后果,所以,静脉推注安定缓解绞痛迅速,再加上肌肉注射黄体酮针能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的重吸收,增加管内压促进排石,还能解除泌尿系平滑肌痉挛,止痛效果非常显著,疗效肯定,用药60min后,大部分疼痛可缓解或完全缓解[12]。

4黄体酮联合异搏定

王霞[13]给予100例肾绞痛患者发作时肌注黄体酮40mg和静脉滴注异搏定40mg,每12小时一次,结果:显效65例(65%),有效31例,无效4例,复发13例。治疗结果表明联合应用异搏定黄体酮治疗肾绞痛起效快,止痛效果好,作用持久安全,无明显副作用。这可能是异搏定黄体酮以不同机制作用于输尿管平滑肌而起到一种协同作用,解痉作用强于各自用药,使输尿管平滑肌松弛更完全,有利于输尿管结石的排出,缓解肾绞痛,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引起肾绞痛的一种较好方法。

5黄体酮联合奥尔芬

张经义[14]将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奥尔芬)联合黄体酮联合应用于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止痛,将其与单用黄体酮的疗效进行比较,两药联合止痛疗效好。主要机制是利用双氯芬酸钠和利多卡因的抗炎、止痛效果及黄体酮的扩张、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使输尿管产生节律性蠕动,有促进结石下移的作用。两者相结合可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并促进结石下移。

6黄体酮联合氨丁三醇

酮咯酸氨丁三醇是第一个可供注射的非类固醇的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止痛,并非作用于阿片受体或激发体内阿片肽的释放,非常适合急性疼痛的短期治疗,具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作用强度与杜冷丁相似且不具有成瘾性等优点。许红莲[15]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尼松)、黄体酮联合治疗肾绞痛9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止痛作用快、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哌替啶和山莨菪碱)。

7黄体酮联合心痛定、氨酚待因片

李丁有等[16]选择108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心痛定、黄体酮、氨酚待因片联合用药治疗组60例,与山莨菪碱、曲马多治疗肾绞痛48例对照,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没有差别,但心痛定、黄体酮、氨酚待因片联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心痛定、黄体酮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协同解除输尿管平滑肌剧烈收缩痉挛,加用氨酚待因片中等强度镇痛药治疗肾绞痛,不仅止痛效果好,药物副作用少,且可减少肾绞痛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黄体酮在肾绞痛患者中的联合应用疗效确切,既能防止掩蔽普外科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便于病情观察,又能避免阿片类药物成瘾性此方法简便,止痛效果快,药源充足价廉,无毒副作用及其它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丽.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6:68-69

[2]奚雪梅.山莨菪碱合用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3):51-52

[3]罗永灿,杨丽萍.黄体酮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肾绞痛57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150

[4]任伟宇.黄体酮加山莨菪碱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9):57

[5]陈杰翔,李利.黄体酮联用美洛昔康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6):916

[6]冯百钧,朱巧雅.氯诺昔康联合黄体酮治疗肾绞痛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7):141

[7]陈方慧,肖晨,周悦婷,等.塞来昔布联合黄体酮对急性肾绞痛的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9):127-128

[8]邱华雄.黄体酮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泌尿系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观察[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1):31-33

[9]周建刚.黄体酮、消炎痛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1,9(5):104

[10]罗新英.双氯芬酸钠联合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2,30(3):86-88

[11]曹英.氯诺昔康联合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5):215

[12]刘.黄体酮加安定治疗肾绞痛222例[J].四川医学.2011,32(6):917

[13]王霞.异搏定联合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7):90-91

[14]张经义,邓小兰.奥尔芬联合黄体酮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4):109-110

[15]许红莲,汤天平,王善霞.酮咯酸氨丁三醇、黄体酮联合治疗肾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129-130

[16]李丁有,刘永梅,包政权,等.心痛定、黄体酮、氨酚待因片治疗肾绞痛的临床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0):24-25

上一篇:寓改革于调控 以价格促转型 下一篇: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近远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