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社数字化教材出版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28 07:22:19

大学出版社数字化教材出版模式探索

摘要:

本文针对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一种数字化教材的出版模式。该模式由高校数字资源、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学校科研教学平台等组成,在该模式中,学校的教材出版需求通过校教务处和科研处数字平台反馈至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出版社利用自有资源和学校相关数字资源出版灵活多样的数字化教材。在该模式下,大学出版社与高校的科研机构、教学部门、学生、老师个人之间形成互动,使所出版的数字化教材更加符合教学需求和学生应用实际。

关键词:

大学出版社 数字化教材 出版模式

数字化教材作为先进的教育手段之一,它不但能改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更快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缩小地域教育水平的差距。因此,数字化教材的建设理应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出版也势如潮涌,数字出版巨大的市场容量和诱人的市场前景,使其成为出版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截至目前,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复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已达9家,而我国数字出版2010年的总收入约是2006年总收入的5倍,年增长速度为49.73%。我国出版社共有近580家,大学出版社占据近五分之一。大学出版社是隶属于大学管理,以大学为依托,主要服务于大学科研教学,以学术成果和教材出版为主要使命的出版机构。

一、

国内外数字化教材出版模式分析

国外数字化教材的应用比国内早,发展也更快,其出版和运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一些主流出版商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课本电子化工程,如美国麦格劳・希尔已将其教材的95%电子化。

2.教材出版社间积极进行资源整合。2007年,美国14家主要的教材出版社联合成立了电子课本公司Course Smart,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几千种电子课本,这种电子课本带有很多学习工具和丰富的多媒体功能,并提供了定制出版和个性化学习服务,使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而其平均售价只有纸质版的50%。

3.出版公司和阅读器电子公司合作开发电子图书阅读器。目前美国市场上最著名的电子阅读器产品是亚马逊的Kindle和索尼的Reader系列,这些公司已向数百名大学生提供了电子阅读器。

4.出版公司和网络公司合作开发在线出版学习模式。例如,麦格劳・希尔公司开发了在线教学软件Connect,通过此软件可实现观看讲课、浏览笔记、自我测评和在线反馈;培生集团开发了高校在线远程学习平台eCoUege和配合高校教材的MyLab在线软件,这些平台和软件皆有数百万学生在使用。

5.类似于维基式的数字出版模式,如麦克米伦启动的Dynamic Books数字出版平台,授课的教授在获权登录网站后,可不用请示原教材作者或出版商的情况即对教材进行个性化改编,并有权在这些个性化内容和修改的章节前署名,这种模式可让每一位授课的教授都参与到教材的修订中。

6.免费的开源教材(Open Textbooks)模式,即使用者在获取许可证后可免费阅读网站教材内容,只有当需要打印教科书或购买有声读本及其他相关辅助材料时,网站才会收取费用,而这个费用要远低于新课本的价格。这种模式下,使用者在数字和纸质教材之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我国数字化教材的发展起步较晚,其出版发行又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国家层面对发展数字化出版产业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已将之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2010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20条关于电子书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意义、原则、任务和保障等方面对电子书出版产业进行了规范指导。

2.国内多数大学出版社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部分出版社也只是刚刚启动。笔者选取国内80家大学出版社进行了网络调查,在其出版社主页上以“数字出版、数字化、电子图书、资源下载、课件下载、在线阅读”等为关键字查找,其结果如下:专门设有数字化出版、电子图书、在线阅读专区的有18家,约占23%;有资源下载或课件下载的有45家,约占57%;完全没有相关资源下载的17家,约占20%。其中,部分出版社的在线阅读或电子图书虽建有专区,但尚未开通,而资源下载基本为教学课件或一些试题。当然,也有少数出版社在数字化教材出版方面发展较快,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门户网站“文泉书局”,可下载至电脑使用专门阅读器阅读和管理,也可直接在网上阅读和管理,甚至可在电子书内加入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让阅读体验更为充分。其版权保护技术未有目前最安全和先进的DKM技术,它可以控制用户在几台计算机上、在一定期限内使用电子书,能够可靠地对出版社的版权进行保护。

3.国内数字化教材出版和应用的形式虽已多种多样,但仍显简单和粗糙,功能单一,延伸服务有限。如有的所谓数字化教材,大多是纸质教材的配套版、教学课PPT和一些题库,且大多采用光盘或下载形式,这不仅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材与硬件阅读器集成的数字化图书方式以及与网络结合的在线学习出版模式在国内也已起步,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仍处于徘徊状态,还很难利用这些形式实现数字化教材的商业化。

总之,国内外数字化教材的出版与应用已具雏形,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方面需改进。尤其在数字化教材出版和运行模式方面,大学出版社应利用高校充足的人才、智力、知识、教学和学术资源,实现出版模式在资源、技术、需求、出版、应用和反馈上无缝衔接和充分整合,使大学出版社从单一的教材出版者逐渐转变为高校教研内容提供者。

二、我国大学出版社数字化教材出版模式探索

通过对国内外尤其我国大学出版社数字化教材现行出版模式的分析,发现旧有模式已不适合未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合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出版模式(如图),以期能抛砖引玉。

该模式中,“高校需求”包括教学需求与科研需求,分别通过教务处数字平台和科研处数字平台,可将各自的需求和对数字化产品的使用效果及意见及时反馈到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平台上。“高校资源”包括高校各机构数据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教学科研资源数据库。高校各机构数据资源包括高校各机构生成的有效和有用的数据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包括各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资源,教学科研资源数据库则涵盖了学校所有教学资源数据库和科研资源数据库。“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包括4个平台,分别为出版平台、跨库检索平台、学术统计评价平台和技术平台。出版平台负责接收出版需求和反馈信息,并负责组织编辑出版工作;跨库检索平台可提供作者和编者自主进行一站式文献检索;学术统计评价平台可对文献的学术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具备对文章进行抄袭检测的功能;技术平台负责网络、终端和软件等的开发与应用,尤其强化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出版社可以与技术平台的开发商合作,以自身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对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要求,为自己量身定做技术平台。这4个平台整合为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为有关人员提供数字出版和相关延伸服务。

该模式下,大学出版社依托高校独特的资源优势,可将高校各机构数据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教学科研资源数据库统一在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平台上,再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需求及通过教务处及科研处数字平台反馈的信息,了解学校及老师个人的出版需求,根据不同的要求,出版个性化的数字化教材,以电子书包、电子教案、在线教育平台等形式为学校师生服务,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其中,电子书包是针对学生推出的一种教育电子产品,它是一款以大学教材为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所学专业的科目,并具备课后作业系统、自主学习辅导、课外研学链接、师生互动答疑等辅助拓展功能,并以多媒体和图文形式展现的专一化学习工具,通过它学生可进行自我测评并能及时得到反馈。

三、数字化教材出版模式优劣分析

1.可将学校既有资源和出版社自有资源整合起来为大学出版社所用,以体现大学出版社的资源优势。

2.出版与需求将结合得更加紧密。学校教务处和科研处根据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可将信息反馈给出版社,让出版社根据学校要求明确出版目的及内容,进行灵活出版,并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避免了以往只能根据单一教材施教的限制。

3.在数字教材的发行上,则取代了以往由教材科统一发行的做法,改为由出版社直接面对学校,出版社甚至可取代教材科兼有学校教材发行的职能。

4.该模式下,数字化教材的出版需与图书馆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出版社与图书馆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合作共赢关系。

当然该模式还存在很多缺陷,需进一步解决:

1.版权保护问题。数字化教材出版牵涉作者、出版者、网络运营商、电子阅读器商家等多方利益,特别是校内资源的保护问题,由于数字产品的特殊形式,极易被复制、盗版,且我国民众版权保护意识比较欠缺,如果相关方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数字化教材就会失去发展的推动力。

2.数据转换及传输问题。数据转换及传输涉及很多技术要求,目前的大学出版社尚没有这种实力,需要与相关技术商合作。

3.还没有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

4.新老教师的阅读习惯及学校软硬件配套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结语

大学教材是一个综合性的教与学的系统,涵盖了印刷材料、多媒体课件以及其他各种技术支持。而数字化教材出版模式国外国内都没有太多经验可循。大学出版社如想继续发展并产生较大效益,必须面对这一新的课题。如何依托高校资源,整合教材作者、出版社资源、数字技术提供者、网络运营商,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数字化教材出版应用模式,对当前的大学出版社而言,面临的不仅仅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上一篇:助学读物编辑的提升方向 下一篇:纸质图书的独立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