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全国剪纸协会最年轻的女会员

时间:2022-09-28 06:07:02

13岁全国剪纸协会最年轻的女会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可不假,2005年9月26日,首次参加全国剪纸作品大赛的13岁的武汉女孩徐璐,凭借一双灵巧的手,以一组独创的作品《蝴蝶花瓶》,从四百多名剪纸高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全国剪纸比赛铜奖,并成为中国剪纸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耳濡目染:父亲的铁钉、螺丝,母亲的旧书、纸中萌发艺术的种子

徐璐,1992年出生在武汉青山区,她的父母都是青山一冶公司的职工,父亲徐战歧是一名技工,车、钳、焊、铆样样在行,而且精通小家电维修、航模制作和陶艺,称得上是个“能人”。在这样一个喜欢动手的父亲的熏陶下,小徐璐5岁时,就自己组装了一个防盗门的门铃。

徐璐不仅有一个手巧的爸爸,还有一个酷爱书画的妈妈。妈妈张惠最大的爱好就是逛旧书摊,她常常买回来一大摞旧报刊,在其中寻找名家字画。她对中国水墨画的几大派系特点、外国美术界的门类,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在妈妈的引导下,徐璐很小就喜欢上了水粉画和书法艺术。一次,妈妈带小徐璐去广场看书法爱好者习字,那大大的毛笔沾着水,在光滑的石板上写着龙飞凤舞的大字,让小徐璐看得入了迷。最后,她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也拿起一支大笔在石板上写了起来。她想写个“虎”字,可写了几笔后就写不动了,这时,妈妈在一边不停地鼓励她,在失败了十几遍后,一个充满少儿稚气的“虎”字终于完成了。

小徐璐高兴地放下笔大叫:“妈妈,我写出来了,我写出来了!”这个“虎”字应该算是徐璐的第一件作品。

1999年,徐璐刚上小学二年级,就报名参加了武钢二小的美术班。在学习过程中,她从不“死抠”字帖,而是动脑筋琢磨每个字的结构和布局,这样,和别的同学相比,她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学了一年,徐璐就参加了全国首届“小画家”少儿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她的繁体书法作品“冰清玉洁”获得了二等奖。

2001年7月22日,正值暑假时期。徐璐居住的社区里忽然锣鼓喧天,原来是青山区有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刘士标在社区做现场表演。只见他拿出剪刀和一张白纸,在小剪刀上下翻飞中,细纸屑飞了起来,一会儿,一对精致的纸鸳鸯就剪成了。徐璐被眼前这门奇异的手工技艺惊呆了:“人的手咋能如此灵巧呢?!”

这天,妈妈一下班,徐璐就对妈妈说:“我想学剪纸。”

听女儿一口气讲完心里的愿望,张惠当即应道:“行,没问题,刘老师已经在社区里办了培训班,我马上就去给你报名。”就这样,徐璐没再上别的培训班,一门心思学起了剪纸。

持之以恒:学艺最难的不是技法,而是恒心

在社区里办的培训班有十几个孩子跟着刘士标学习剪纸,第一堂课,刘老师没有教孩子动剪刀,而是训练他们“平神静气”,目不斜视,而且一练就是一个小时。徐璐有些不明白,回来问爸爸:“刘老师根本就没有教我们剪纸,而是让我们练习如何坐着不动,这有什么意思呀?我不想学了。”爸爸笑着说:“刘老师做得不错呀!古时候,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射箭,他的老师也是先不教他射箭,让他先练习不眨眼睛。等到他练成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时,老师才教他射箭,结果他很快就成了神射手。现在,刘老师就是用古人的训练方法在教你们呀。”

“哦!”徐璐明白了,于是,她照着老师的方法开始练习。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徐璐就会拿张板凳坐在大树下,目不转睛看蚂蚁搬家,一坐就是一个小时。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想要耐得住这份寂寞谈何容易,一个月下来,十几个同学只剩下3个人了。

有过学艺经历的徐战歧知道掌握一门技艺是要有恒心的,像徐璐这个年纪的小孩,新鲜劲一过,练基本功就显得特别单调、枯燥了,再加上学的人少,很容易有厌烦情绪。于是,徐战歧就陪女儿一起学,成了女儿的同窗。

就在徐璐跟刘老师学得起劲时,徐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在一厂的徐战歧夫妇一起下岗了。徐璐上辅导班的钱没了。

为了给孩子筹钱,妈妈张惠决定在社区里办一个“学生托管”中心。他们腾出自己的住房办中心,一家三口则挤进租来的一间小平房里。懂事的徐璐常找借口不去上课,爸爸看出了她的心思,就对女儿说:“妈妈和我再苦再难都会坚持下去,你也要争气啊!你要记住,一个人必须得自己有本事,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以后谁也代替不了你。”

徐璐含着眼泪看着爸爸,什么话也没说,又拿起了剪刀。

学剪纸最重要的工具是剪刀,以前爸爸经常出差,常常会为徐璐带回一把剪刀,由于用得勤,剪刀很快就磨钝了。现在,为了能省钱,徐璐就自己学着磨剪刀。一开始,她磨的刃不是不光,就是正反不齐,一剪刀下去,纸如同锯齿锯过一般,还把手都磨起了血泡。不过,徐璐没有叫苦,反而把这当成了磨练自己的一门必修课,她对心疼自己的妈妈说:“妈,没事的,这样一来我握剪刀就更有手感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剪纸技艺成就了又一个“全国第一”

2002年,武汉迎来了近百年最热的夏天,徐战歧对妻子说:“这天太热了,女儿一天到晚都呆在家里剪纸,没空调怎么行?我们就装一台吧。”徐璐却对爸爸妈妈说:“空调声音太吵了,不能让人心静,我不要。”最后,徐家还是买回一台空调,却装在“托管中心”。

为了改善托管中心的伙食,徐战歧决定砌一个新灶台。徐璐做完功课,也来帮忙。一不小心,倒下的砖头砸在了徐璐的右手腕上。去医院一查:手腕骨折,必须动手术接骨。

这可让徐战歧吓了一跳,他想:剪纸这门艺术靠的就是手上的感觉,动手术时万一伤了神经,破坏了手感,那可如何是好?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担心。徐璐一听,也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爸爸,我不做手术,还有别的方法吗?”徐战歧对妻子说:“那我们就试试中医吧。”

中医正骨虽然不是手术,却非常疼,可为了心中的理想,徐璐二话没说,主动把手伸给了老中医。老中医见她这么小的年纪,有这般毅力,非常意外。做完手术,老中医不禁称赞:“这小家伙真是坚强,我活了这把年纪还没见过,这么小的孩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甘愿忍受这么大的痛苦,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上了夹板后,徐璐仍然每天坚持用左手托着右手的肘部,慢慢地、一个一个地弯曲着右手的手指,一练就是数百次。等到拆掉夹板,徐璐第一件事就是飞快地创作了一对精致的鸳鸯交给刘老师审看,刘老师夸奖道:“没想到你养了3个月的伤,技艺一点都没退步。”

随着徐璐剪纸技艺的提高,她又师从青山另一位剪纸名家彭艳华。彭氏技法果然非同一般,她一改剪纸艺术中以人物为主的模式,以刻画细微的花草为主,特别是独创的彭氏“唐草纹”,在剪纸界有很高的美誉。而徐璐更加不同凡响,凭着她非凡的悟性和扎实的基本功,她只上了一节课就掌握了这一技法。她的技艺连见多识广的彭艳华都感到惊奇,连连夸赞说:“徐璐的剪功细而精到,剪法时有创新,小小年纪就能学到精髓,真是不简单。”

听了老师的夸奖,徐璐学习更加认真了,从不放过作品中一点点瑕疵,往往一个画形就要剪十几张。彭老师家住得较远,为了能学艺,徐璐一年内竟然骑坏了两辆自行车,剪钝了好几把剪刀。一幅幅薄薄的习作,积累至今,已经重达好几公斤了。

2005年8月,全国剪纸大赛在北京举行。徐璐以一组独创的作品《蝴蝶花瓶》,从四百多名高手的八百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喜获铜奖。

中国剪纸协会会长张树贤高兴地说:“小小年纪剪功就到了这样的水平,看来剪纸艺术后继有人了。”在他的提议和特批下,13岁的徐璐成了中国剪纸协会年纪最小的会员。

现在的徐璐,已经把目标瞄准了2006年在昆明举办的全国剪纸大赛……

(谢绝转载或须征得原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上一篇:一尊青铜像等 下一篇:全国首位FMO女性发现者――丁舒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