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沥青面层的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28 05:49:01

浅论沥青面层的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某公路施工实例,该公路采取沥青混凝土面层,针对此提出其施工工艺,从沥青摊铺、压实等环节来提出沥青面层的施工技术,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指导。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面层;沥青摊铺;沥青压实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sphalt pavement is put forward from asphalt paving, compaction and so on.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

【Key words】Road construction;Asphalt surface;Asphalt paving;Asphalt compaction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路面结构的组成采取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5cm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7cm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0cm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cm山皮石垫层、路面总厚度为67cm。鉴于该公路作为城镇主要干道,因此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相当重要,现通过结合该工程沥青面层的施工来进行深入探讨,以寻求其施工技术。

2. 施工准确技术

(1)通过铺设试验路段,选择100m长度路段作为试验路段,将底基层上所有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干净,认真记录标高、松铺厚度,压实遍数,作为整个标段沥青砼面层施工的标准数据,并将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对施工原材料选取。粗、细集料及填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相关要求。上面层所用的粗集料,其压碎值不大于2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磨光值PSV不小于38;与沥青的黏附性不小于4级;下面层所用的粗集料,其压碎值不大于28%,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与沥青的黏附性不小于3级。沥青混凝土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技术指标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5.3.3-1的技术标准执行,矿料级配应符合下表沥青砼集料级配范围的级配要求。沥青混合料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弯曲梁试验和渗水试验。

(3)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对于每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采用三阶段配合比设计,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试拌试铺阶段)通过配合比设计决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的可用性以及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

3. 混合料的拌和

(1)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料,一般应采用同一石质料厂加工;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分开堆放,应对每个料源的材料进行抽样试验,料源最多2个,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时对每种规格的集料、矿粉和沥青都必须分别按要求的比例进行配料。

(2)沥青材料应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应在150~170℃范围内,石料加热温度为160~182℃,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应调节到能使拌和的沥青混凝土出厂温度在150~165℃,不准有花白料、超温料,混合料超过195℃者应废弃,并应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40~150℃。改性沥青砼施工温度应提高10~20℃。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间歇式拌和机每锅拌和时间宜为45~60S,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小于5S。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4. 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

(1)对外形不规则路面、厚度不同、空间受限制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以采用人工铺筑混合料。对沥青混凝土摊铺前及与构造物接触处等均先洒布或涂刷粘层油,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尽快卸入摊铺机料仓内并立刻进行摊铺。采用德国摊铺机进行铺筑,该设备是可调铺宽且具有良好的电子调平系统和可调振幅的振平熨平板的沥青混合料摊铺机,使摊铺过程能连续均匀地进行;互通区加宽处,采用两台摊铺机进行摊铺,随时检查摊铺温度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及时成型,并控制好平整度,摊铺速度为2.0~3.0m/min。

(2)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与摊铺机摊铺速度相适应,应保证过程的匀速、缓慢、连续不间断,中途不得随意变速或停机。中螺旋布料器应均衡地向两侧供料,并保持一定料位高度以保证熨平板后松铺面的平整和混合料初始疏密程度的稳定(一般为螺旋输送器叶片的摊铺过程中熨平板应根据铺筑厚度,使振夯频率与振幅相配套,以保证足够的初始压实度。沥青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160~170℃,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20℃,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160~180℃。所有过度加热即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正常温度高限的30℃时,混合料应予废弃。拌和后的混合料必须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离析和结团现象。拌和好的混合料成品及时用有保温篷布有自卸汽车运往工地,以保证运到现场的混合料温度在150~160℃。沥青混合料运抵现场后先测量温度,对低于150℃或高于180℃的材料坚决废弃不用,并查明原因同时通知拌和站及时调整拌和温度。铺筑工作的安排应使纵、横向两种接缝都保持在最小数量。接缝的方法及设备,应取得工程师批准,接缝处的密度和表面修饰与其他部分相同。要特别注意接缝处混合料的均匀性和密实度,不能牺牲压实度来换取平整度。

5. 沥青混凝土面层压实

(1)对沥青混凝土面层采取压实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压实质量,压路机在起动、停止时减速缓慢进行,不急刹车。相邻碾压应重叠 1/3~1/2 轮宽,压路机转向角度不大于35度。初压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不产生推移、开裂现象;复压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表面无明显轮迹;终压后表面平整,光洁,颜色均匀一致,且无明显轮迹。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边缘及构造物接头处采用小型压路机或振动夯压实。当天碾压的沥青混合料面层应封闭交通,不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上一篇:激活组织靠什么? 下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