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订单培养”与大学生就业

时间:2022-09-28 05:27:45

论“订单培养”与大学生就业

【摘要】长期以来,当代大学生、社会人,因为专业的限制,很少出现多元化的“人才”,而那些多元化的“人才”,都是经历社会的风风雨雨而磨练出来的,会花很长时间。然而国家、社会,都急需得到综合性“人才”。所以学校,为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对专业人员进行“补充式”(充电)的培训。但培训是短暂的,内容是简便的。以至于从大学里走出的所谓人才,都是理论且技能单一的人,是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要求。而综合型人才包含了多方面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可是时下许多大学生存在认识误区,盲目将自己放在高端就业市场,陈旧的就业观念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思想,阻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所以说大学生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找不到他们期望的好工作,渐渐演变成为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单一化的人才培养和不正确的就业观导致了如今的就业困局。就在这种综合型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渐渐地出现了这种校企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 大学生 就业

首先,什么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当前教育部门借鉴企业中“订单生产”的概念而提出的一种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企业与学校已经对学生制定好了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一切知识也都是为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服务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企业与学校双方达成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供需关系,明确双方责任,达到双赢的目的。

其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有哪些。企业若想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强大的智力团队和过硬的生产要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人才的积累是企业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条件。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既可以从企业内部培训获得,又可以从对外招聘获得。出于“专业化”的考虑,企业更愿意聘用长期培养的综合型人才。所以,每个企业都有“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潜在需求。另外,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而订单培养能使学生踏上就业的“直通车”,对学生的前途和对学校的声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职业学校对订单培养自然具有潜在的需求。

最后,订单培养有何意义。一方面,企业通过“订单培养”,最直接地表达了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最直接地了解每个人才的培养进程,最直接地深入挖掘每个人才的潜在能力,因而可以实现企业对人才“即插即用”的要求。一方面, 学院通过“订单培养”,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从而降低了学校的办学风险和成本,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人才和利用,此外,“订单培养”也增强了学校的市场意识,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订单培养”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难题。

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有很多的主观原因,最重要的是心理问题。

1.茫然心理。现在许多大学生是在踏出校园的那一刻才真正的感觉到就业的压力。而在这之前,他们根本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任何的规划和研究。没有目标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校园生活也就变得堕落糜烂。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于校园活动和一些比赛不以为然,认为小型的校园比赛不足以施展他们的才华,不能尽数挖掘他们的潜能,所以冷眼看着别人竞争。殊不知,积极参加比赛和活动是一种良性竞争的心理表现,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竞争心理和实践能力,也能够使大学生在比赛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完善自己,为以后走出校园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另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认为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一门心思地想着怎样拉关系而不付出实际努力,依赖心理和侥幸心理也相当严重。

2.盲从心理。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人云亦云,盲目从众,没有自己的主见,不去考虑自身条件盲目寻找不适合自己的岗位,好一点的找到工作,也只是平平凡凡,碌碌无为。差一点的就是四处碰壁,待业在家。还有一些大学生放弃所学专业,甘愿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打工,也不愿去急需人才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事业,导致良好的人才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是无益。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认真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素质教育模式。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强大的智力后援军,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这就需要大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不断地学习进步,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因此有必要进行“订单式”人才模式,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不断地为市场输入新鲜的血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这种人才培养的改革,顺应了人才市场的需求,人才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了企业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提高了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社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陈兴德.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N]. 中国教育报,2005-04-23.

[2]梓和荣,沈宏毅,等. “订单式”职业教育机制研究及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5(04).

[ 3]黄金火. 人才定制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研究[ J ].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2006 (18) .

[4]曾海燕,黄华,罗宏远. 入主流,求质量,办特色[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程晓娟(1992-),女,满族,河北张家口人,就读于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教育模式。

上一篇:分级基金的折算机制研究 下一篇:资金调控对工程实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