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9-28 05:25:01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小学阶段主要是以说带写、以言状文;初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言与文并重,留意过度;高中阶段则是以文为主、文不离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作文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承转”作用。

初中生知识面较窄,生活体验较少,文学功底也较浅,因此,不少学生进入初中时,面对五、六百字的作文字数要求就傻眼了,别的就更甭说了,每当作文时常是写不出就凑。自然,写出的文章要么语无伦次,结构紊乱;要么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要么胡编乱造,缺乏感情。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这些教学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办?

根据初中生思维尚未“定势”,机智敏捷,思想活跃等特点,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供同仁参考。

一、引导学生走出死记硬背的学习误区,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用实践体验去写作

初一学生面对五六百字的作文要求,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如一次作文《放风筝》,结果不少学生写自己在去放风筝的路上捡到风筝又如何找到失主的事,为了凑足作文字数,他们不失离题万里的代价,拼命地写自己如何的拾金不昧。难怪有“老外”说到中国仅凭捡东西就准能发财,因为从中国的中学生的作文中就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有”过拾金不昧的“经历”。这种缺乏造诣和新意的内容雷同的作文,只缘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体验,缺乏写作素材。可以说,这也是历年来不少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个误区――让学生背范文而不教学生如何作文。

材料来源于生活,缺乏生活的体验,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准备好两个本子:一个作读书笔记、观察日记和生活札记之用,另一个用于资料卡片、书报的搜集整理。要求学生多留意身边所发生的事,随见随感随写。什么同学之情、同桌之谊、父母之爱;什么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什么风霜雪雨、春花秋月如此等等,只要你对你所见的现象有所感,就用笔记录下来,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有事就记,有感就发,不在乎字数有多少。只要“情”真“意”切,正所谓“喜笑怒骂皆成文”。同时,还要求学生从各种书报杂志里积累素材――什么名言警句、典型的事例、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等等均可摘录,并写出自己的心得,阐述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观点。这样通过认真的指导、反复的训练,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学会用实践体验去写作,自然而然地,学生在作文时再也不会束手无策了。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通过初一阶段的训练,已基本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初二开始,就着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我所采用的方式是“课前五分钟训练”(即每堂语文课前的5分钟用于“实操训练”,且当场点评)。此法分三步:(1)让学生进行诗歌、散文朗读表演,自由选材,轮流到教室前面来朗读,每节课人数不限,但总体时间不超过5分钟。这一步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自信心。(2)让学生进行作文判断朗读,可以不是自己写的,但要求前后学生所选内容不许雷同。这一步,一则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二则是继续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则是通过学生几轮次的朗读,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3)让学生自己写文章继续演讲,由提前一月给定演讲题目且可带稿演讲,到逐渐缩短给定题目时间,且要脱稿演讲,到最后的即兴演讲。走完此三步,学生的写作思路会越来越清晰,写作思维也会有较大的跃升。

三、狠抓学生的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初一和初二的引导及训练,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进入初三,我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及综合能力的训练,侧重以下一些方法:

1、让学生把所学过的某些课文如《放风筝》、《七根火柴》、《变色龙》、《奥伊达的理想》等改写成课本剧,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分组进行比赛,教师则只给予指导。这种方法,一则是加深学生对课文进一步的理解,复习巩固知识;二则是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就某些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对《感负就是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等话题进行辩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

3、开展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如“成语接龙”、“作文续写比赛”、“找错别字”、“即兴演讲”等等,这样,既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然,初中作文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这里只是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希望获得更深的补充。

上一篇:阅读评价策略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