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鲁家先

时间:2022-09-28 05:06:45

来到这里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以来很充实,很忙碌,与孩子们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但就是之间的程度很难把握。太近了管不好课堂纪律,太远了又由不得自己。他们很可爱,每个孩子笑得都很“干净”,很直白。喜欢他们没有杂质的笑,喜欢他们透明的眼神,享受他们对我的信任与喜爱。他们比我在青岛教过的孩子更早熟,因为环境和家庭的原因,不少孩子过早地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劳务。开学初,在课上问孩子们的理想是什么。大部分的孩子都回答:考上大学,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工作量稍微有点大,早、晚自习一周四节,加上十二节正课,每天基本都喝甜甜的“胖大海”,嗓子终于由不适应到适应。教给孩子的第一个课题是理想,第二个是困难。我知道,无论是支教还是扶贫,我能做的都很有限,但有限并不意味着松懈,我的良心不容许我有一点点对这一年生活的松懈。较之对孩子们语文成绩的提高,对我而言更重要也更迫切的是帮助他们树立对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以及形成美好的、乐观的理想与生活态度。

今天把第一次的语文试卷发了下去。十一班比较棒,八个及格的,最高的七十六分。十班只有五个及格,而且大多数是六十出头的分数。大家也许会觉得差得有些不可思议,虽然我早有心理准备,但说实话昨天还是有点心凉。一再安慰学生不要丧失学习的信心,骗他们说这次考试题目过难。自己心里又何尝不是一样茫然无措。不过还好,我有信念,有信仰,在这里的生活很充实,我也非常喜欢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尽我的力量去爱他们,去帮助他们,去教他们。心态好像还不错。

这些天天气骤冷,寒气逼人,又潮又冷,让我懒了一些。在青岛连冬天都用不上的棉鞋都已经穿上了。不知道冬天怎么过。学生们还穿着单布鞋,说是不冷,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什么。

为了本周日的家访,我买了雨鞋。第一站——鲁家先。

鲁家先,是初一(11)班的一个男孩子,语文不太好,这次进步很大,考了第五名。数学好像是第一名。爸爸在广州打工,做很辛苦且危险的工作。前几年手受了伤,回到家里调养,刚刚恢复就又重新回到广州。祸不单行,不久前他的爸爸腿又受了重伤。鲁家先的母亲偏偏又在最危难的时候和他的爸爸离了婚,离开了这个穷困潦倒的家。前几天和他聊天,当我问到他妈在哪里的时候,这个阳光般温暖的孩子沉默了,睁着茫然的眼睛无措地看着前方。“她为什么要和你爸爸离婚呢?”“我不知道。”看到这个孩子因为早早地遭受这么多的磨难倔强而委屈的表情,我急忙岔开话题,对于他的苦难,我无能为力。

鲁家先平时自己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住(煎茶中学附近很多房子里住满了这样的学生,因为从家里背米自己做饭吃比较省钱),每周回家一次,背回一周的粮食。他们的伙食很简单,每天只吃两顿饭(班里有几个女孩子早上会头痛,不知道是不是每天都不吃早饭的原因)。每顿饭都只吃米饭,或者大米拌酸辣椒。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会从家里背来一些自种的菜。现在,鲁家先的家里只有年迈多病的奶奶和他正在读小学的表妹。当邻居向他的爸爸建议让鲁家先辍学在家里务农时,一向沉默的父亲一字一顿地对邻居说:“就是死也要供他读书!”我知道这是他不只是对邻居,更是对自己、对孩子许下的生命承诺!

这个懂事早熟的孩子,在花样年华里,肩上过早地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和负担,但真正让我感动的却是他明亮的眼神和明媚的笑容。在升入初中的考试中,一直在小学名列前矛的他由于失误没能进入重点班,因此一度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在我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海》中,他在文中写到:努力了六年,我终于看到了那片海,可他却是灰色的。被分到了最差的班,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让奶奶不再受苦。我给他回了一封长长的信。终于又见到他明媚的笑容,真好。

比鲁家先情况还要糟糕的留守儿童这里还有很多。我的语文课代表——覃荣,和小她一岁的弟弟也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床位。他们姐弟俩每周回家一次背米来学校,但家里没有任何大人。老人都已经去世。几年前父亲病逝,花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母亲改嫁后一直在浙江打工,为了还外债,她两年左右才回家看望自己的孩子一次。覃荣对弟弟与其说是姐姐,其实更像是母亲,年级小小的她承担了家里所有劳务。孩子们顽强的生命力真的让我自愧不如,每天看着覃荣明媚的笑,批改着她工工整整的作业,我对“留守儿童”这个听了许多次的词有了不同以往的印象。看着她眼神里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我第一次对“留守”这个词有了这样强烈的认识,痛恨却无奈。

他们不懂任性,不会撒娇,童年时代过早地结束。

早早地上山放牛、砍柴、耕作、煮饭。

他们很独立,很能干。我却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和鲁家先聊天之后,因为担心奶奶的身体,笑容里隐藏了一丝忧虑。

“就是死也要供他读书。”

这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撼动了我的心。

家里自制的酸辣椒是这里大部分孩子每天不变的唯一的“菜”。每年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很潮湿,这里的人们为了驱寒,每家每户都养成了吃辣椒的习惯。很多孩子因为营养不良,每天早上都会头疼、头晕。

鲁家先笑着,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土豆炒糊了。”才十二三岁的孩子,生活就已经完全地独立。世界上最香、最让人魂牵梦萦的饭,永远是妈妈做的饭,但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对他来讲恐怕已是奢侈。

和他聊天的那一天,是十一放假的前一天。今年的中秋和国庆假期在一起。

我问他:“今年准备怎么过中秋啊?”

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不过。”

“不是和奶奶在一起吗?不买点月饼吗?”

“……”

“以前过中秋节吗?”

“没有。”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我们远在他乡,身边幸好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鲁家先却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想念自己的父亲,母亲。

我忍住将要流出的眼泪。“中秋节要过的啊,怎么能不过呢?”我买了一个大大的柚子,几个月饼,一斤麻花,交代他说:“周六是中秋,记好日子,好好地跟奶奶、妹妹过个节。”看着他欣喜的眼神,看着他慎重地把东西放进背篓,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在原地站了许久……

假期结束时,鲁家先的奶奶托他给我们带来一袋白薯,他来到我们的住处,说要找李老师,羞涩地笑着把白薯硬塞给我们,二话没说就跑掉了。队友们都说:“鲁家先家的白薯,特别特别的甜……”

上一篇:再累也要微笑,再苦也要坚持 下一篇:提高初中生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