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理论视角下独立学院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探析

时间:2022-09-28 03:19:07

监控理论视角下独立学院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探析

摘要: Krashen监控理论是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英语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来自学生(授课对象)、师资、教材等方面。根据监控理论,笔者提出推进独立院校艺术专业英语分级教学、革新教材内容以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根据不同层次英语习得学习者改进教学法以降低焦虑程度等措施,以期对独立院校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Abstract: Krashen's monitor the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rea. By the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the author thinks that teaching English task in independent college is hard to carry out. And the main reasons from students,qualified teachers textbooks and so on. By Krashen's monitor theory, the author proposed measures that graded teaching in Art major of independent college, reformed of textbook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different methods to different students to lower their anxiet. Expect to bring positive influence on upgrad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Art major of independent college.

关键词: 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监控理论

Key words: Art major;English teaching;monitor theory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183-03

0 引言

在普通高等教育结构中,艺术专业由于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工作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其不可或缺性正日益凸显。而艺术系的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注重个性的张扬,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愿意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但却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即便感受到来自毕业和就业的压力,仍不能引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足够重视。因此形成了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的局面。如何根据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和专业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是摆在普通高校艺术类公共英语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

笔者认为,除了耐心认真教学以外,教师还要从理论角度深挖根源,从学生、自身和课堂等方面着手,才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第二语言习得(SLA,以下简称“二语习得”)是指“在自然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Rod Ellis,1997)。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角度不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影响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当数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 D. 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 他把监控论归结为五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1.1 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

克拉申把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分成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两种。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人们通常认为,由于在自然状态下“习得”语言密切相关的“布罗卡区”(Broca’s area,人脑的运动言语中枢)在12岁左右时就会关闭,之后学习语言只能依靠记忆中枢。因而大部分人只能依靠自觉、机械地学习才能掌握第二语言。但克拉申认为成年人也能像儿童学母语一样,通过潜意识地自然吸收,不知不觉地习得语言,语言规则也同样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并形成语感。而真正掌握一门第二语言主要依靠的是“习得”。

1.2 自然顺序假说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规则是按照可以预示的顺序习得的,某些规则的掌握往往要先于另一些规则,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与课堂教学顺序无关。比如:英语中进行式“v.+ ing”形式总是先被习得,而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加“s”形式总是后被习得(Krashen,1982)。

1.3 监控假说

监控假设认为,人的大脑中有两个独立的语言系统――有意识的监控系统和潜意识的系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监控系统一旦发生作用(如图1),就会具有编辑控制的功能,使语言使用者注意语言形式的使用而不是语言内容的表达。简而言之,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刻意地运用该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语言的监控;而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在“潜意识下”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因此“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效果更好。

1.4 语言输入假说

“监控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认为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其必要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对于可理解输入,它应包括这样一个内容,即总体语言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能被学习者所理解),但又包含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能力的语言结构。其模式为“i+1”,其中“i”为学习者现有水平,“+1”部分是语言信息中包含的新的语言成份和语言形式。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学习者接触的语料难度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1”。

1.5 情感过滤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则揭示了学习者学习速度和语言水平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学习者所接触的“可理解输入”的数量以及他们的情感因素。情感在语言习得中起到“过滤”的作用。克拉申把情感因素分三类:①焦虑程度:焦虑程度低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②自信心:自信心强的人习得更多;③动力:动力大的学生习得更多。因此,要创造一种情感过滤程度低的氛围以排除心理障碍,降低情感过滤程作用,作为输入的前提和输入效果的保证,才能让保持学习者持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2.1 授课对象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普遍存在着“三不一没有”现象:

第一,不遵守课堂纪律。艺术专业学生大多活泼开朗,性格较叛逆,思维跳跃发散,在高中时就不习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这个“习惯”自然地延伸到了大学。通常艺术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主要体现在日常上课时出勤率较低,迟到早退请假现象较多,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组织纪律性较差,难以管理等问题。

第二,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大部分艺术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专业学习,对包括英语在内的文化课不太重视,“欠账”较多,基础薄弱。以笔者任课的班级为例,87.7%的学生英语高考成绩都在及格线(90分)以下,甚至还有18.5%的学生在50分以下。进入大学后,由于专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的共同影响,还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第三,对英语不感兴趣。大部分艺术专业的学生认为英语和自己专业的关联度不大,加上目前高校普遍取消了英语成绩和学位挂钩的规定,导致艺术生对待英语的态度由“敬畏”逐渐变成了“抵触”,甚至认为把精力花费在英语学习上是在浪费时间。

第四,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由于长期忽视英语学习,造成大部分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一些同学认为自己原先英语基础就不好,现在也没有学好的可能,主观上放弃了努力。有些学生努力了,但是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或难以达到自己期望的程度,因而也就越来越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2.2 教师资源

实际上,不仅是学生们对英语学习不重视,就算是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相同的看法。正是由于不够重视,师资队伍则常有不固定的现象,导致师生感情难以建立和稳固。更甚于有些教师责任心严重缺失,认为艺术专业学生本来就不重视英语,就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不注重教学反思,不改进教学方法,上课时放任学生,甚至出现整堂课放英语电影的情况。这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对教学工作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响,学生也会怨声载道,对英语提不起兴趣。

2.3 教材与大纲

“语言材料的可理解性”是语言习得的关键,违背上述规律必将导致语言学习的低效或无效。当语言输入大大超出学习者现有水平、缺乏趣味性或相关性时,他们就难以理解所输入的材料,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来说,只是一种噪音。学生所接触的输入如果都是“i”,就无法学习到新的知识,学习者习得水平也难以提高。目前在独立学院的艺术专业英语教学中,教材内容的难度也很难把握。无论是偏难或过于简单都不利于语言的习得。偏难的教材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他们的挫败感,结果会适得其反;而简单的教材虽然学起来较轻松,但实际上学生没有任何收获,不构成“语料输入”。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有利,就要对语言输入进行必要的加工,使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尽管现在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教材很丰富,但是专门为艺术专业学生设计的英语教材不多。以笔者教学时所用的教材为例,一学期所学的8个单元中,只有一个单元的内容能勉强算得上与学生的艺术专业有关。语言材料和其专业学习和个人爱好的出现极大程度脱节,语言材料的专业实际语用价值偏低,使得艺术专业英语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习得缺乏主动性。如果能够依据本校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知识情况来选择适合他们能力的教材,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将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3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对改进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3.1 分层分级教学,提高习得效率

由于语言水平差异的存在,给每位学习者使用相同的语言材料不会有助于语料的习得。因此有必要施行分层分级教学。将大一新入学的艺术专业学生按照他们的高考成绩高低分成三个层次:A级(约占全年级学生总数15%),B级(约占65%),C级(约占20%),三个层次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A级班直接使用普通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甚至可以和普通专业并班上课。B级班学生编成40至50人的教学班授课,使用艺术专业专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C级班以30人左右的小班编制上课,以达到学校要求的艺术专业英语基本水平为目标开展教学。具体方案如表1所示。

实行艺术专业英语分级教学符合学习者的整体认知水平,可以将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真正的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英语学习充分兴趣的学生其习得效率会大大增强。

3.2 革新教材内容,提高输入质量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条件。任何专业在选择教材时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艺术专业亦是如此,在选择艺术专业的英语教材时应注意确保难易程度适合艺术专业的学生,禁止直接选用其他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材,这是因为大部分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比其它非英语专业也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低,若直接采用非英语专业学校的教材,会降低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久而久之艺术院校的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分析“语言输入假设”我们发现,即使是艺术专业内部,不同的专业方向所选用的英语教材也存在一定差别,但基本的原则是选择一些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文章,尽量贴合本专业,能够与本专业契合。事实上当前市场上很少有针对艺术专业编写的教材,面对这种情况及“语言输入”假设理论的指引,高校应本校艺术专业和艺术方向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自己编写教材。

3.3 改进教学方法,降低焦虑程度

Krashen认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学习者必须吸收语言输入中可理解的语言成分,习得才会产生。降低焦虑程度,从而产生较低的情感过滤作用有助于语言吸收。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低情感过滤的氛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这种形式并不适用于不愿受拘束的艺术专业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融入多媒体展示、视频播放、设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游戏等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将学生们的焦虑程度降到最低水平,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和运用英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开展由艺术专业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联合开设艺术专业英语拓展课程。

4 小结

Krashen的监控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颇具影响、解释相当全面的理论,以上述理论为指导,通过推进独立院校艺术专业英语分级教学、革新教材内容以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根据不同层次英语习得学习者改进教学法以降低焦虑程度等措施,对独立院校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水平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Wan-fang zhang. Nida,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studies [J] at school journal, 2012 (6).

[2]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gman: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3]邱野,彭文婷.普通工科高校艺术专业以与教学改革刍议[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2(8):90-92.

[4]周江林,攀崴崴,雷小川.走出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3(3).

[5]张莹.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1).

[6]翁燕珩.第二语言习得“输入假说”评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42-144.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J].外国语, 2000(1):29-36.

[8]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赵培.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角色的重新评估[J].山东外语教学,2004(5):68-70.

[10]那小丹.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7-128.

上一篇:基于图像识别的网上阅卷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基于GPU的数字图像处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