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45名学子一场教改实验中的“小白鼠”

时间:2022-09-28 03:13:08

南科大45名学子一场教改实验中的“小白鼠”

南方科技大学(下称南科大),名称像山寨大学,只有45名大学生,肯定是中国、可能是世界上规模最小的大学,并且2012年是否继续招生目前还是未知数。然而,在2011年有关中国高校的所有新闻中,南科大数次成为焦点,几乎被所有平面及网络媒体关注过。无论校长朱清时、南科大45名大学生是否乐意,这所大学自始至终都是实验品:被用以检验政府的诚意、民间的争议、办学的创意。其实,真正的实验应该是孤独的,一旦过于热闹,味道就变了。有人说,失败是必然的,而成功是偶然的。如果这场教改实验最终“必然地”失败了,对于政府,损失是微不足道的;对于朱清时,人生末年的理想破碎而已;而对于当初意气风发的45名大学生,他们的人生方向已经难以逆转……

赌上前程陪南科大跳舞

“真正理解我的,正是这45个孩子。”2011年6月,朱清时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颇为苍凉地说。那阵子,三个与他一起筹建学校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刚辞职离去。“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教授治校、学术自治”,每一个口号都振奋人心,但几乎每一个口号都与现存的体制有严重、甚至本质的冲突。其实,大部分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果,突围困难重重:无论领导多么开明,无论教育行政部门具有多大的决心,他们始终像善意的父母:期待孩子更有出息,然而,一旦孩子的行为超过了他们的想象,他们就会毫不含糊地将孩子拉回来。作为体制内的教育家,朱清时不可能不清楚现实。

2011年3月1日,南科大正式开学。在没有教育部批文的情况下,通过层层复杂选拔的45个学生,那刻应该是骄傲的。他们从一堆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将接受南科大许诺的名师悉心教导。2月16日,ID为“SAFC-Chris扬”的微博博主信息,“来自深圳市宝安中学高三(1)班的沈刘行和林俊浩同学先后通过了南科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成为了南科大第一届学生(全国仅招收五十个),他们将于3月3日开学,恭喜他们……”这条微博被转发了18次,全是恭喜与艳羡:“当年还以为理科状元会是沈刘行,结果人家跟着南科大跑了”……

2011年6月,他们突然接到了要参加高考的告知。明明是自主招生,而且已经是入学3个多月的大学生了,居然还要参加高考?无论这45名大学生,还是学生家长、南科大校方、社会观察者,都觉得难以接受。最终,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中,他们集体缺席了这场考试。其中一个以“一名南科大学子”的身份写了一封公开信:“……我们并没有否定高考制度,作为探路者的我们,就一定要高考么?”

自主招生的承诺受到挑战的同时,去行政化、教授治校也相继受到挑战:因为南科大的业主方是深圳市政府,在法理上,业主方完全有理由在学校管理层中安排自己的代表,但他们又有明确行政级别、属于公务员编制。如果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能和谐共处,南科大就不会受到这么多关注了。

草木皆兵的师生们

“我们需要大家对我们学校有一个既不过分悲观,也不过分乐观的看法。如果您支持我们,请发出您的声音。真的拜托了。”

这是上述“一名南科大学子”撰写的公开信里的一句话,其中暗含对媒体发出公正声音的期待。媒体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南科大的任何风吹草动,诸如教授的出走、学生的离去,都被无限解读,而很不幸,要么过分乐观,要么过分悲观,最终,竟慢慢地透露出来这场改革破产的信息。而这些大学生一次又一次被摆上台面,成为大家的谈资。

2011年11月,终于远离了舆论风暴的南科大显得特别平静,偶尔有寄住在那里的哈工大研究生出入。陌生人欲入内,都会被保安拦住,接受一番盘查,然后被告知这里不对外开放,即使压上身份证也不能进去。

11月16日下午4点,本刊记者被保安拦在门外,按照之前媒体曝出的课程,那天星期四下午可能是体育课,一眼望进去,教学楼的大门口,有两个穿着有些高中气的女生在打羽毛球。

作为一所欲建成国际一流学府的高校门禁如此森严,着实让人疑惑,网友“Insistt”11月14日发了条微博“看到香港科技大学如此成功,一批有志之士有心偷师,逆流创办了南方科技大学,尝试教育体制改革。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跋山涉水爬到南科大门前的,感慨之情正要升起,却被门口警卫哥哥一盆冷水无情扑灭:‘对不起,全封闭管理,禁止参观。’望着眼前的两幢小楼,我唏嘘不已。”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同被拦在门外的记者的心情。

尚在北京开会的朱清时校长在电话回应,学生和家长在经历了前段时间媒体的狂轰乱炸之后,抵触情绪都很重,他们不想自己的校园有人随便进去,而家长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度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即使朱清时自己对媒体也颇为抵触,虽然与记者通话中保持着温和的态度,但还是迫不及待地挂断了电话,而他们挂在网上的校新闻办电话一直无法拨通。在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舆论风暴后,这所高校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成了惊弓之鸟。

16日晚,记者在微博上联系到一位林姓学生,听到是媒体后,无论如何不愿意接受采访:“前段时间媒体各种夸张报道我已经弄到很蛋疼了……我之后还要做化学的在线作业。” 随后,他把另外一个李姓同学的微博发给了记者,让记者与其联系,但李姓同学最终没有给出任何回应。

未能进入校园内,我们只能从微博上的只言片语,窥视他们在南科大的生活。李同学的微博多是转发一些时事,偶有点评,“凤凰古城令我想起沈从文,也想起去年那令古城蒙羞的杀人案,那也是公权力和卑劣人性配合的丑事。”在转发的一条十大浪漫城市的微博后,他做了这样的评价。而林同学的微博,行文跳脱,插科打诨,有宅腐倾向,偶尔吐槽他们复杂的作业。而“南方科大―私方微博”,这个曾经曝出许多信息的微博,最后一次更新是在10月2日,一条寻找小狗的信息,生活似乎终于归于平静了。

招?不招?

11月16日下午,一对中年男女,搭着出租电单车来到了南科大的校门口。两人兴冲冲地跑到学校门口,问道:“你们这儿还招生么?”年轻的保安似乎对这个问题已经习以为常了,迅速答道:“今年不招了,明年还不确定。”

两人有些失望,女的拨通了南科大招生办的电话。

“你们还招生么?”

“我们家孩子,按照你们的要求,寄了份材料给你们,你们收到了么?”

“那你们要是不招生,能把那份材料退给我们么?”

这对夫妇来自山西,他们的孩子数理化成绩特别拔尖,英语语文都不怎么好。两人冲着南科大的名气而来,他们认为南科大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可能适合他们的儿子。此前他们一直没有打通南科大招生办的电话,这次来深圳出差就顺道过来打听一下情况,最终连校门也未能进去,两人在附近徘徊了一会儿,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后怅然离开。

与南科大启动校区一河之隔,是大型的工地,推土机、大卡车热火朝天地建着南科大的永久校区。据悉,南科大永久校区,计划于2013年建成,该项目占地2.16平方公里,当记者问及保安:“你们现在都不确定还招不招生,建这么大校园干什么。”保安笑道:“建好了,肯定会招的啊!”

对于这个问题,朱清时回复说:“明年是否招生,以何种形式招生,现在还不确定,我们还在跟教育部商量”。南科大明年招生与否,这似乎是一个众人瞩目的焦点。也许,现今的这45个孩子将成为跳出体制枷锁的绝无仅有的一群。

上一篇:卢驭龙 我想建立优秀的民间科研团队 下一篇:逾7成员工认为是“加薪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