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出路问题思考

时间:2022-09-28 02:57:01

失地农民出路问题思考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我市对农村土地征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被征用土地农民的出路问题,对于打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思考。**市柳南区潭西街道磨滩村通过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在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上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思考。

一、失地后磨滩村的现状和问题。

(一)农民实现再就业难题。磨滩村是我市典型的城中村,农民原来基本依靠蔬菜种植获得主要家庭经济收入。随着我市铁路扩建工程的开展与河西防洪堤的修建,该村大量土地先后被征用,约占该村土地总面积的2/3。农民在土地被征用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土地补偿,可是土地被征用后人均耕地仅2分多,其中有一个村民小组不足一分地,所剩土地已经不能保证农民依靠农业种植获得主要家庭收入。由于大多数的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较低,在土地以外的其它工作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找到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40岁以上的农民尤为突出,虽然他们过去是农业生产的好手,但现在田地没有了,年龄又偏大,激烈的社会竞争难以适应,面临失业难题。大部分农民耕地失去后,希望从事非农业经营,但由于过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技能和经验,同时投资理财的知识和能力较为有限,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很难为土地补偿金寻求有效的增值渠道。

(二)农民的社会保障缺位,抗风险能力差。土地被征用后,除了原来少数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收入变化不明显外,磨滩村其他以农业为主的农户,因为劳动力就业转移和家庭产业转移没有得到尽快解决,收入难以保证;然而,农民消费中商品性消费比重增大,意味着相同消费量要有更多支出,生活消费就会有所增长。有的农民对今后的生活缺乏长远打算,表现出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和只能听天由命等低落情绪,有限的补偿金“坐吃山空”;由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未建立,农民们都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旦补偿金用完了,基本生活费就没有了来源,养老保障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们今后该怎样寻求生活的出路,不少人显得焦急和无奈。

(三)农民思想不稳定,影响社会团结发展。农民们眼看着繁华的城市和现代化工厂建立在自己曾经耕种的土地上,自己却不能享受,甚至连到城市和工厂工作的机会都没有,因此有的人就会心理不顺,思想不通,再加上闲得没事做,有的人法制观念变弱,社会责任感减轻,容易发生社会治安问题,对城乡社区的稳定造成不利。

二、村委会解决农民出路问题的实践。

(一)村委会的决策。为解决磨滩村农民出路难题,磨滩村村委会组织农民把一部分土地补偿金转化为集体资产,投资120万元兴建了鹅山大厦,投资150万元兴建了磨滩村农贸市场,还在西环路建起了门面,村内建起了厂房,使得每年的租金总收入达到上百万元。

(二)遇到的问题。磨滩村的集体资产扩大了,怎么进行利益分配却成了大问题,原来的分配制度主要是按照“农龄”计算,本村农民年龄满16周岁的就可以计算“农龄”,一年就是一个“农龄”,“农龄”的长短作为集体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据。经过几年的运作,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有的家庭刚娶的媳妇、刚生的孩子怎么算?他们也是村集体的一员,这样的分配制度下他们的权益能得到保障么?很多人都觉得这种分配制度不合理。磨滩村因此出现了收入越多矛盾和问题就越多的奇怪现象,利益分配成了影响村集体和谐的“富问题”。

(三)解决的方法。为解决烦恼的“富问题”,磨滩村委想了很多办法。1998年,他们提出进行集体资产股权制改革,但遭到了农民们的反对,他们担心集体资产落入少数人手里。2003年,村委会认为实行股权制度是该村集体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样遭到了反对,有200多人柳南区办反对实行股权制。为让大家明白改革的好处,磨滩村委会组织40多名农民代表到杭州、宁波等地已经实行股权制的富裕村考察,目睹了这些富裕村的发展,农民们思想慢慢变通了,都开始积极地支持集体资产股权制的实行。

三、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对磨滩村建设的影响。

2004年12月,磨滩村“农友企业策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意味着我市有了第一个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的农村。“农友公司”骨干主要由村委会干部担任,公司在对“农龄”长的农民进行一次性补偿之后,按照2004年6月的村人口数731人,把村集体资产量化为731股发放给本村农民,每股股本4万多元,每个农民都是股东,年终时按股分红。同时,公司规定以后村里新增加的人口,有新的项目投入时可以入股,入股后再参加分配,公司的重大事项由农民们共同讨论决定。

如今,磨滩村每位农民每年的分红在800多元。再过几年,他们就可以成为我市第一批以持有集体资产股权而获得家庭主要收入的农民。村委主任兼公司董事长黄善光说:“磨滩村集体资产公司化运作后,我们每年将拿出收益的60%左右来分红,余下的40%左右用来扩大再生产或进行公益性事业投入,我们还筹备着手扩建鹅山大厦、开展磨滩农贸市场二期建设,不断扩大我们的集体资产。”

四、失地农村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改革的意义。

(一)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解决了长期以来的集体利益分配难题,公平、合理地维护了每一位农民的基本利益。

磨滩村的农民对集体财产所拥有的是一种共同的权利,因此在分配集体经济利益时,各成员也应当具有平等的权利。在原来的分配制度中,只有年龄到了16周岁的农民才开始计算“农龄”,“农龄”的长短是集体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据。在这样的分配制度中,未成年人和村内新增人口这样的家庭消费主体的利益却得不到保障。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改革后,先对“农龄”较长的农民进行一次性补偿,然后按照全村人口的总数,把集体资产分成了若干等股,将股权发放,在年终时每位持有股份的农民都能得到相等的分红。这样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新增人口的收入问题,保障了“农龄”较短或没有“农龄”的妇女和儿童的基本权利,大家对利益的分配都感到满意,也确保了集体经济得以平稳发展。

(二)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盘活了磨滩村的闲置资源,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1、盘活了闲置未利用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产出低的土地资源。和我市其它城中村一样,磨滩村有较多没有合理使用的土地,例如废弃的厂房、零散的菜地和脏乱的水塘。这类土地资源有的产生的效益很低,有的不仅不产生效益,还带来了环境、卫生、治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以后,股权制公司可以对这类有巨大潜能的土地资源进行清理、配置,规划建设出统一的厂房、整齐的门面、规范的市场等,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了最充分地利用。

2、盘活了土地补偿所得的闲置资金。磨滩村的发展,让政府投入巨大资金进行改造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然而,农民手中的土地补偿金又是分散和闲置的,只有将这些资金聚集在一起,合理调配使用,产生经济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磨滩村采取“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我改造、自我安置”的方式,利用本村自有的土地资源优势和土地补偿金开发集体经济项目,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补偿金得以最大限度发挥,使得该村集体经济实现滚动式发展。

3、盘活了农民们的人力资源。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以后,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优化了人力资源的配置,为“三大产业齐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集体资产股权制的实施中,磨滩村农民的部分土地补偿金量化为股权,农民不必固守土地,可以全心转向二、三产业,实现了劳动力的优化配置。股权制公司成立后,农民收益由过去传统农业的“靠天吃饭”,变为现在的依据股权分红,保证了农民年年有收入。同时,农民得以腾出精力投入二、三产业劳动,又获得了新的收入,实实在在地加快了增收致富步伐。

(三)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民主管理,唤起农民参与集体管理的热情。

为了有效管理股权制公司,农民们通过选举把群众信得过的、肯为农民办事的、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有经营能力的人选进董事会,使村级领导班子得到改善和加强,也体现了农民对企业的民主管理;在推行集体资产股权制中,通过资产量化、股权到人,能够在产权关系上真正体现村农民的集体经济主人翁地位,增强了农民的主人翁感,提高了农民关心集体、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可以有效促进该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

(四)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确保了公益事业投入,促进基层组织和社会公共事业有序健康发展。

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以后,公司每年从扣除税收后的集体收益中拿出40%左右进行扩大生产和从事公益性事业投入,一方面,确保了集体资产每年都能稳步壮大,另一方面,从收益中拿出资金为农民购买养老、医疗保险,为农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也为村委会改变成居委会提供了保障,农民在转向二、三产业的过程中“进可攻,退可守”没有了后顾之忧。此外,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制,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分配关系,避免了集体资产的流失和平调,解除了农民的顾虑,保障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五、集体资产股权制改革遇到的问题。

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有效地解决了磨滩村农民的出路难题,保障了每一位农民的基本权利,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阻碍了股权制公司的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1、政策性不合理支出比重大,成为发展负担。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股份制公司的税收约占公司利润的20%,磨滩村的“农友公司”属于集体资产股权制公司,所以每年上缴的税费也在公司利润的20%左右。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磨滩村的“农友公司”和一般的股份制公司是有所区别的:目前来看,“农友公司”从成立到发展壮大所投入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原来就有的集体资产,农民对公司的资金投入较少,可以说没有真正意义的资金投入,公司的成立只是将集体资产量化为股权发放给农民,公司的经营其实也就是集体资产的经营。在这种集体资产的经营模式中,公司经营的项目是不开放的,利润也是较低的,将这样一种集体资产的经营等同于一般的股份制经营进行纳税,对于磨滩村“农友公司”的发展来说,税收就不够合理;对于农民们来说,税收就是一种沉重负担。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取得有关部门的理解,避免不合理的政策性收费,使得“农友公司”的税收更加规范,是村委会正在思考的一个重要内容。

2、固定资产缺乏开发性投入,发展速度受制约。

目前,磨滩村股权制公司的经营项目基本都是原来就有的门面出租、厂房出租、商厦出租、农贸市场管理等,没有引进新的开放性项目,经营的项目缺乏市场竞争力,阻碍了集体资产发展的速度;此外,公司规定股权可以继承,但不许转让,股权的发放也仅仅针对本村农民,这样的做法虽然提高了股权的单纯性,确保了集体资产不外流。但从客观上看,这样的做法也限制了企业资金的注入,同样不利于项目的开发和扩大。

3、村委会干部兼管企业,管理方式不合理。

在股权制公司的管理上,公司的骨干都是由农民们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干部,这就意味着村干部们有着双重身份,他们既要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又要对股权制公司进行规划管理;既要维护农民们的生活稳定,又要确保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干部们的精力就会有所分散,工作的重点就不能明确,有可能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加上村委干部没有专业的企业管理经验,也不利于企业的科学管理。在这方面,村委会也进行了思索,将来,他们希望通过聘请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士对公司进行管理,使得公司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没有妥善处理,城市化就很难成功。如果城市化不能顺利进行,就势必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失地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快速实现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人民生存发展最紧迫的问题。实行集体资产股权制,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用科学的发展观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三抓一测干部整体素质思考 下一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