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州市水土保持建设如何与环境结合

时间:2022-09-28 02:49:12

论柳州市水土保持建设如何与环境结合

柳州市下属柳江、柳城、鹿寨、融安、融水、三江等六县和柳州市市辖区(以下简称整个柳州市),规划土地总面积18617km2。根据2002年广西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柳州市土壤侵蚀面积为1695.93k m2,主要分布在鹿寨、柳城、融水和柳江,三江和市辖区相对较小。

根据柳州市各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对剧烈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强度侵蚀的土地须进行水土流失防治。防治分近、远期进行,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1360km2,其中近期800km2(人工治理措施面积200km2,生态修复治理面积600km2),远期560km2(人工治理措施面积160km2,生态修复治理面积400km2)。人工治理措施主要有蓄水池、沉砂池、排水沟、拦沙坝、沟道疏浚、谷坊、梯田等修建,以及水保林、经济林和草等种植。生态修复措施主要有疏林补植、幼林抚育以及围栏、封禁标志碑和沼气池等修建。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笔者就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现状与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现状分析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北,市辖柳州市市区的四个县级区和柳江、柳城、鹿寨、融安、融水、三江等六县,总面积18617km2,总人口364.9万人。整个地势总体上是北部、东部高,中部、南部低。按地貌形态、海拔高度和切割深度,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岩溶地区。市境内河流众多,径流丰富,主要河流有柳江、融江、贝江、洛清江、古宜河、沙埔河等。

目前市区及柳江、柳城两县已发现矿产12种,多为非金属矿,其中已探明储量8种,有大中小矿床26处,以水泥、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和白云矿分布较广。

据资料记载,全市有高等植物302科1232属3278种,特有物种主要集中在九万大山,稀有植物有16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融江流域和洛清江流域,为广西主要林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11410 km2,占总面积的62.1%。森林面积为10960 km2(含灌木林),活立木蓄积2620万m3,森林覆盖率为59.7%,不含灌木林森林覆盖率为43.5%。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均排广西前列,其中,杉木产量居广西之首,毛竹产量居广西第二,油茶、油桐也居广西前列。

主要农作物栽培品种有甘蔗、水稻、蔬菜、柑桔、油料作物、玉米、红薯、黄豆、香菇、木耳、梨、桃、李、柿、枇杷、番石榴、芭蕉、桑、药用作物等。

从流失情况来看,融水县总体水土流失较轻,森林覆盖率较高,自然山地流失轻微。三江县水土流失较融水县严重,人口多、土地少,坡面开垦较多,农地主要以水田为主;本地特色农产品如油茶、罗汉果等经营管理方式易造成坡面水土流失;开发建设项目如矿产资源开发、公路建设等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其中尤以公路建设为甚。从现场看,修路挖方形成的坡面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雨季极易发生塌方、滑坡等灾害,对公路安全威胁极大;同时,开挖的土石方直接弃于河道,严重时侵占河道甚至达1/2,淤填河道,对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影响。柳江县大部分区域属喀斯特地貌,采石场、取土场(砖厂)以及锰矿等资源开采型项目或水电等能源开发项目对地表植被破坏较为严重。鹿寨县部分喀斯特山峰石漠化严重,植被出现明显的退化,已从灌丛群落演化到荒草群落;部分荒草坡有放牧现象,对植被破坏较大;林地则存在大面积的营造桉树纯林的现象,在造林初期会增加坡面的水土流失。

2006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3.13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57亿吨,比上年增加了14.6%;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55亿吨,比上年下降了45.6%,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75.5%,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8.74%,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22.35%。

2006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0.5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氨氮排放量为6848.94吨,比上年下降了5.1%。

2006年柳州市地表水环境监测共设7个区控断面,分别是都柳江的梅林;融江的木洞;柳江的露塘、沙煲滩、猫耳山;洛清江的百鸟滩、渔村。按照自治区环保局规定的评价方法,梅林断面、木洞断面、露塘断面、百鸟滩断面全年监测结果均优于III类水质标准,水质保持较好。沙煲滩断面、猫耳山断面基本达到III类水质标准,氨氮项目时有超标。洛清江的渔村断面氨氮、溶解氧项目超标,水质较差。

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全年监测结果基本满足III类水质标准要求,只有粪大肠菌群项目偶有超标现象。

(二)水保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水土保持建设分近、远期实施。根据水土保持设计,近、远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和施工方法等基本上是一致,因此近、远治理方案的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基本相同,主要体现在以下有利和不利环境影响两个方面。

1. 有利影响

(1)对水土的影响

建设根据不同利用土地上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其中增加地面水保林草面积为28209hm2(其中近期为15236 hm2,远期为12973hm2),修建蓄水池、沉砂池、排水沟、拦沙坝、谷坊、沟道疏浚、挡土墙等工程。经治理后可增加土壤入渗,拦蓄地表径流,减轻土壤侵蚀,拦蓄坡沟泥沙,每年可增加蓄水能力近期2250万m3、远期2302.8万m3,减少土流失量近期216万t、远期221万t。建设的实施产生的保水、保土效益明显。

(2)对经济的影响

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近期4500万元、远期7500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近期3731万元、远期5194万元,间接效益近期769万元、远期2306万元。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源水保林和经济林,规划种植面积28209hm2,其中水保林14847hm2,经济林4554hm2,草地3405hm2。间接效益主要来源蓄水和拦泥保土带来的效益。

(3)对社会的影响

建设的实施,可减轻下游洪涝灾害、泥沙灾害等自然灾害;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率,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良性循环;可给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同时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4)对生态的影响

本规划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可减少洪水流量,增加枯水期常水流量,改善治理流域的湿度、温度及土壤性质,提高地面林草覆盖程度,促进野生动物的繁殖等。

2. 不利环境影响

(1)施工期不利环境影响

该规划的实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来源工程施工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态环境

由于土方开挖、弃渣占地等扰动地表、损坏植被,会在施工期间进一步加重治理区域的水土流失,直接影响栖息于施工区域的水生生物和陆上野生动物等,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各项治理措施发挥效益后,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②水环境

水环境污染来源于施工生产废水、施工机械含油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其中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施工机械含油废水主要是石油类,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是水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等。

(2)运行期不利环境影响

本规划为生态建设项目,各项工程本身不会产生污染,但在运行期间,由于在梯田上进行农作物的耕种以及水保林和经济林的管理和养护等将不可避免施用化肥和农药等,如使用过度,将给当地造成一定范围的面源污染。因此,柳州市各区要严格按照各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和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控制污染物的使用和新增污染源。

二、 预防或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由上述的环境影响分析可知,水土保持建设的实施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是工程施工期间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施工扰动原地表和弃土处置过程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等,但这些不利影响是暂时的和可接受的,会随着各项治理措施发挥效益后逐渐消失。

水土保持建设中近、远期水土保持治理方案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此近、远期采取的减免或恢复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也基本相同。根据各方面环境不利影响的特点,近、远期对环境主要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均如下: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 该工程产生的生活污水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布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在离村庄或耕地较近的施工区域,建议修建沼气池,将生活污水排入沼气池回收利用,或是用作耕地的灌溉用水;其他施工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则可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石油类物质,只需将此类废水收集,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外排,并对石油类物质进行回收即可。同时为掌握工程施工生产废水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从工程开工当年开始至运行期,每年的丰、平、枯3期,应对水质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PH、悬浮物、石油类、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2. 施工期间,工程施工弃土需及时运至拟选的弃渣场处置,为减少水土流失,需做好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废弃料经回收后纳入当地垃圾处理系统统一处理。

3. 加强施工期人群健康、环境质量和水土流失监测,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状况,便于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二)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运行期污染主要是面源污染,主要通过采取以下非工程措施治理。

1.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业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 根据柳州市水资源规划确定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进行水域纳污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控和削减,以实施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保证各水功能区水质能达到规划的目标要求。

3. 加强柳州市水质监测,定期进行取样监测,及时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

三、结 语

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增加蓄水能力近期2250万m3、远期2302.8万m3;减少土流失量近期216万t、远期221万t;产生经济效益近期4500万元、远期7500万元;减轻自然灾害,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地面林草覆盖度,促进野生动物繁殖。其产生的各项效益是显著的。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产生的,随着工程的竣工而逐渐消失,且可以通过采取合理、恰当的环境保护措施予以减轻或恢复,不存在制约性的环境因素。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另一方面,项目的实施应符合柳州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上一篇:从菜单看滞胀等 下一篇:双河Ⅲ油组聚驱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实践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