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川复原工程的方法和内容及得到的启示

时间:2022-09-28 02:09:13

清溪川复原工程的方法和内容及得到的启示

[摘要] 通过介绍韩国清溪川复原的原因、困难的克服、内容以及复原后的面貌,提出了河涌综合整治可以借鉴清溪川复原的成功经验,使治理好的河涌各自特色,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关键词] 清溪川;复原;启示

1韩国清溪川的复原

1.1 清溪川的历史概括[1]

清溪川是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一条河流,全长5.8km,自西向东,流往汉江。在长达60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建设和改造。朝鲜战争后,韩国政府于1958年开始对清溪川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历经20年时间,将河流覆盖成道路,并建成了2座高架桥,成为首尔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

1.2 清溪川复原的原因

进入21世纪后,清溪川地区已经成为首尔发展的一个障碍,这是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在清溪川的高架桥非常繁忙,2/3的车辆为穿城交通,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了城市环境,另外,高架桥已经历了近40年的运行,多处混凝土老化,部分钢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要进行全面维修,则需要巨大的投资;首尔的南部(汉江以南)借1988年主办奥运会的契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建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的商业和商务中心,而清溪川两侧多为小商品店铺,相比之下,存在巨大的南北差异,需要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契机;历史上几次对清溪川覆盖,将广通古桥埋于地下,许多历史文化已逐渐被遗忘,需要进行挖掘,以教育后代。基于以上原因,2003年在首尔市政府的推动下进行了对清溪川重新修复工程。

1.3 清溪川复原工程困难的克服

1.3.1 交通措施

清溪川复原工程中的交通问题是市民最为担忧的问题。这是因为清溪川的复原必然引起清溪川车道的减少和对私家车使用的限制。通过对公共交通的大规模宣传,让市民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在实施这些交通措施的同时设置了大量的问询设施及在现场配备了问询人员以强化交通指引。以清溪川的复原为契机,环保的公共交通得到发展,比私家车更为快速的公共交通体系等被确立,市民不驾驶私家车也同样能够享受到便利的都市生活。

1.3.2 对周边商人的措施

从清溪2街到9街的道路两边坐落着具有全国流通网的大规模批发、零售商圈。就清溪川复原工程对商圈的影响,首尔市政府为了倾听商人的意见,召开共听会、各商圈的工程说明会、清溪川地区居民和商人协议会等,充分收集商人的意见,提出了商圈发展和减少营业不便的对策。第一,采用最新的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噪音和粉尘;第二,改善货物装卸停车场的运营方法,为清溪川地区商家积极宣传,优先考虑商家购买等对策;第三,对清溪川地区的商人进行金融和财政上的支援;第四,对于希望迁走的业种的商人,计划在松坡区文井地区开发专门商街以继续保留全国性商圈;第五,对于因复原工程和道路规划无法进入清溪川的路边摊点,引导他们进行自行整顿。

1.4 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内容

清溪川复原工程是以清溪川路和三一路及其周边为对象,拆除覆盖建筑物和清溪川的高架道路,移走现有设施,并为复原构建新的设施(河流、下水道、道路、桥梁、环境、布景等)的工程。

1.4.1 河流复原

清溪川复原工程是以确保亲水空间和构筑散步道等以人为中心的亲环境都市空间,同时考虑洪水预防等有关河流安全性问题。清溪川复原区域,在上游和下游建堤防和高堤组成复合式截面,在中游从三一路到兰溪路3.4公里长的一段,路左边设置矮堤设施和主通行路,构筑一个双复合式截面,使得经过清溪川的市民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水和自然,保证亲水空间。

1.4.2 水源供给

河流从上游保证水源供给。为了将平时是干河的清溪川形象改变成为亲水生态空间的形象,需提供维持用水。为了在技术上克服生活用水的问题(环境荷尔蒙、气味、泡沫等),供应清溪川的水先由纛岛净水场的废沉淀池将汉江水净化。此外,地铁站的地下水专用排水道也提供水源,从而保证清溪川的平均水深达到40厘米左右。

1.4.3 下水道维护

为了净化流入复原河流的初期雨水的越流水(溢出的水)水质和将河床的污染控制到最小,在覆盖建筑物区域设置越流槽,在没有覆盖建筑物的区域新设管道。同时为了保证今后从清溪川上游支流流入水的干净,在建筑物内部设置汇聚管道,收集污水并排入污水处理场,并将溪水和雨水直接导入清溪川。

1.4.4两岸道路和连接道路

将原先覆盖物的中央部分拆除复原成河流,两岸每边留出两车道和2米空间的装卸货物,商店前是宽5米的人行道。为了保证能够看到清溪川,在河边修建了宽2米的人行道,并在各个区域设置河流观赏空间。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复式河流的散步道和亲水空间及各种设施,还设置很多横跨清溪川的桥梁及与河边散步道相连接的道路。

1.4.5清溪川的桥

为了保障清溪川复原后的南北交通,河上架起了很多桥梁。为了使这些桥梁能够各自和谐地融入周边环境和复原的清溪川,将长达6公里的复原对象分为3个区域,上游体现历史和过去,中游体现文化和都市特点,下游体现自然和未来。这些特征不仅巧妙地融合到周边环境中,而且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1.4.6布景、景观规划

清溪川的复原是让清溪川从起点到下游,能够充分体现从都市印象到自然风光的一个渐进的过程,重新连接断绝了40多年长达5.8公里的东西水景绿化带。

1.4.7景观照明规划

清溪川的景观照明不仅单纯地反映景观本身,而且突出清溪川路的水景观、布景设施、桥梁、树木和建筑物等的个性,为夜间来游玩的市民提供安全保障和景观的魅力。

1.4.8生态复原

清溪川生态复原是以历史、文化和自然为三条主线,展开8个重点景观,并以此为中心展示生态之路的模块。清溪川作为横跨首尔市中心的东西向河流,想把它改造成自然型河流,或者是复原本身都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市中心导入了生态节类和距离的概念,重点景观和群落生境以一定间距分布,在河边栽种树木,构筑河道湿地和鱼类及鸟类的栖息地,塑造一个自然和都市共存的形象。

1.4.9 历史文化遗迹的复原

历史文化遗址的复原是为了提高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历史文化意义,恢复600年古都首尔的本来面貌。考虑到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和谐发展,将广桥移至上游进行复原,水标桥和五间水门在原位置复原。

1.5 复原后的清溪川

1.5.1 文化和历史复活的清溪川

清溪川复原工程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清溪川高架桥和覆盖道路的安全问题,同时重现了水标桥、花灯活动等传统文化,并且通过对广桥和水标桥等复原将4大门内的文化遗迹联系起来,提高了旅游资源的系统性,恢复了600年古都首尔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1.5.2自然呼吸的清溪川

清溪川的复原是向着阳光、清新的空气、鱼儿游动、纯净的水流淌的自然的河流的复原,构筑了周边的生态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息的空间,也是首尔向以自然和人为中心的亲环境型都市空间的一次转移。

1.5.3 江南江北均衡发展

根据规划,复原后的清溪川地区,广桥一带是历史文化、金融等以办公为主的区域,世运商街地区是以IT和电子为中心的商区,东大门一带是以流行服装为主的区域,清溪川的复原成为江南江北均衡发展的一个契机。

1.5.4首尔作为国际都市形象再登场

清溪川的复原恢复了首尔作为历史都市的原貌,构筑了都市管理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周边地区作为国际金融和商业的据点得到发展,国家竞争力得到提高,首尔以“21世纪文化和环境都市”的形象再次登场。

2 韩国清溪川复原工程建设得到的启示

2.1 根据每条河涌现状和历史文化情况,打造各自特色的河涌景观文化

古人说做事要以史为鉴,城市河川的设计也是如此。每一条河川的设计开发都应先研读一下河流的历史,治河的历史,通古博今,中外兼收,才能达到在河川设计中全面准确地把握展现历史、面向未来、人水相亲、和谐共处的设计思路,使城市河川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憩空间和提高城市的整体价值。清溪川的复原恢复了首尔长时期内失去的自然面貌,同时也再现了首尔600年的发展历史,不仅为市民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环境,同时使河川变成城市绿化系统的中轴,与周边的古迹联系起来,构成城市的文化中心。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河涌基本上是干河,因为流入河涌的污水通过截流集中污水处理。河涌整治工作,可以借鉴清溪川复原的成功经验,不但把河涌的污水淤泥和两边的环境整治好,而且做好下水道维护及水源供给等新设施工作,同时,结合每条河涌的历史,使治理好的河涌各具特点特色,增加城市亮点,让广大市民从中受益。

2.2 吸取清溪川的成功经验,解决河涌整治过程中交通和对周边商人等影响问题

清溪川的复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交通和对周边商人的影响问题。首尔市政府一方面通过大规模宣传说服市民,另一方面通过召开共听会、居民和商人协议会等方式收集居民和商人的意见提出解决的对策,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困难。此次广州开展河涌整治工作必然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可以借鉴首尔市政府解决困难的成功经验。

2.3 河涌整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坚持科学整治河涌

清溪川从1958年将河流覆盖成道路,建成高架桥到2005年基本复原完成,经历了将近50年时间,这说明河流开发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等息息相关,只有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才能得到更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如何做好小区智能化和智能住宅建设的衔接 下一篇:地铁TA饱和变压器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