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牢筑煤矿“安全墙”

时间:2022-09-28 01:44:49

多措并举牢筑煤矿“安全墙”

“我们的煤矿工作常常被称作是‘四块石头夹块肉’――危险!”2月23日,说起自国周带领班组22年末发生一起工伤事故,福煤(漳平)煤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晓良深有感触,“长年在煤矿井下工作,一个人要做到不出事故难,让一个班组不出事故,更是难上加难。白国周和他的班组做到了……他的事迹、他的做法,就是我们煤矿工人一部活的‘安全宝典’。”

“人是安全生产中最关键的因素,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基层组织。夯实安全基础,关键在现场,核心在班组,重点在班组长。只有一线队伍实现了互保、自保,安全工作才算真正上了一个新台阶。”梁晓良坦言,“班组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抓好班组安全建设这项基础工作,煤矿的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才有坚实的根基。”

基于这种共识,近年来,漳平煤矿在强化员工安全培训不放手、落实井下“传、帮、带”制度等工作的同时,狠抓学习“自国周班组管理法”,牢筑煤矿“安全墙”。

比照“白国周”找差距

2011年,是何春志到漳平煤业工作的第十年。2001年,28岁的何春志满怀激情来到漳平煤业。一年后,凭借吃苦耐劳、勤于钻研的精神,他当上了班长。“我没读过什么书,以前就是一个‘土班长’,哪懂什么叫‘知人心用人长’。有工作,基本上是安排某个人或几个人去做就完事了。近两年,通过学习‘自国周班组管理法’,我明白,要想把工作质量提上去,更应该注意的是把人的作用、能力和特长放在第一位,用人长去人短,使每个人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我和白国周经历相似,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深受启迪。”

与何春志一样,1990年就来到漳平煤业工作的采掘一线老班长毛宗锋坦言,他也是通过比照白国周,才深刻意识到自己管理上的一些不足。

毛宗锋告诉记者,从以前催促班员们不停地干活,到如今劝班员们休息一会儿再干活,他们班组产量不仅没有降,而且班员们也越来越信服他了。“过去,为了完成产量任务,我所带的班总是特别卖力,工人们想尽方法多出煤。对于班长来说,为了完成任务,也总是希望班员们不停地干活。通过学习‘白国周’后,我意识到任务是要完成,但还必须考虑到疲劳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于是,到班中休息时,毛宗锋都会用打趣的方式,比如说个故事或是一句笑话来逗工人们开心。在嘻嘻哈哈的笑声里,工人们的疲劳感慢慢淡去。毛宗锋管理的班组,没有因为细致入微的安全管理影响到产量,反而更好地完成了任务。老毛笑言自己现在是“‘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的忠实实践者”。

在漳平煤矿,像何春志、毛宗锋一样,主动向白国周靠近,寻找自身不足的班组长还有许多。

据了解,为更好地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漳平煤业在充分了解一线班组长人员结构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了“学习白国周,争创安全班组”竞赛活动。各矿井坚持每月一次自评,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项检查评比,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同时还将检查结果全司通报,保证活动成效。

如今,“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正一点一滴地渗透到漳平煤业井下现场的终端管理上。每天上班时,班长们无一例外地做好班前工作现场及各个环节、设备的依次检查工作,班中的排查和班后的复查工作也都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以前,这事都是班长在做,工人们有了依懒性。如今却不同了,除了班长排查外,工人们也养成了班前检查、班中巡查、班后复查现场的良好习惯。正如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方仁柱说:“班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了,工人素质明显提升了,违章现象明显减少了,这是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所带来的变化。”

突出叫“情”字抓安全

“怎样使职工乐意记住那些冷冰冰的规章制度?亲情是我们的主打牌。”福建省能源集团驻漳平煤业安全专员李安松坦言,“大量事故调查统计表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被福能集团评为2010年“优秀班组长”的何春志,常会被别人称赞会做思想工作。“其实没有什么技巧,关键是留心身边事,用身边事、亲人情来打动人、感染人……亲人的呼唤是最令人挂心的,亲人式的关心,也最能感动人。”面对记者采访,何春志笑着说:“我们公司的领导平时就是这样关心体贴我们,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

漳平煤业的工人大多是来自四川、贵州和江西的农民。2010年年底,走访中,漳平煤业副总经理粱晓良发现员工们的情绪有些波动。这是怎么了?通过与员工们的沟通,梁晓良了解到,原来是因为2011年春运车票紧张,临近过年,可一些工人的车票还没有买到,思想上的包袱影响到了部分工人的工作情绪。本着人文关怀、本着兄弟情谊,为了思乡的一线工人能够踏实、安全地返乡过大年,公司启动为矿工返乡代购车票工程:梁晓良亲自打电话询问本地火车票预订’情况;工会等部门深入矿区,详细登记一线矿工返乡意愿情况,汇总统计后与当地铁路运输部门商洽。当了解到当地没有始发火车,只有站票时,漳平煤业又及时与市假日旅行社联系,提出包车免费送一线矿工返乡过年……1月28日上午,4辆大巴缓缓从漳平煤业出发,150多名矿工踏上返乡路途。

像这样人性化服务的例子,漳平煤业还有许多许多。“在煤矿,我们感觉受重视,能扑下心来工作,实现了个人的价值。”毛宗锋如是说。2010年,毛宗锋在公司开展的争做“安全班组”和争做一名优秀班组长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1 7名获胜者中的一员。“去年12月,公司党委副书记方仁柱为我们戴上红花,还宣布我们17名班组长和其他80名农民工一起转为企业的合同制工人。”尽管已经过去2个多月了,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47岁的毛宗锋还是十分激动:“我们这边每年都会选留部分外包工转为合同制工人。转为合同制工人后,不仅有医保、社保等保险,而且,每年还有一笔年终奖。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很好。”没有后顾之忧的老毛,如今干活更卖力了,“我要一直干到退休。”

硬件建设重在“实”

如果说以情动人、人性化管理是软件,那么煤矿安全设施就是硬件建设。要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尽快加大煤矿安全投入,解决安全投入欠账太多这一老问题。

为此,漳平煤业加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在煤矿安全设施建设上,我们历来都是非常重视的。公司先后投入560万元用于五号井火工总库和文宾山井下火工库、文宾山变电所改造:投入228万元用于安全监控系统完善、通风系统完善和改造、安全培训投入和矿山救护装备更新:投入150万元用于监控系统联网建设……”说起漳平煤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梁晓良如数家珍。他表示,经过标准化治理,公司现有的安全监控系统、入井考勤系统装备的使用和维护正常,压风、供水、通信系统基本完善。

在重视安全投入的同时。漳平煤业人还十分重视质量标准化创建,重点突出抓好示范线路和“三条生命线”建设,把井下一条线质量标准化创建活动向矿井主要生产区段、主要运输提升巷道延伸,并对各矿井平峒、斜井和主要运输巷的轨道铺设质量、管线吊挂和文明生产进行了重点整治。2010年,完成了文宾山煤矿410主平峒24公斤轨道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更换。同时,漳平煤矿还继续推广以钢代木:共投入U型钢452吨,坑木耗同比下降11.2%。为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煤业还投入110万元更新淘汰机电设备,投入94万元完善文宾山煤矿210排水系统……

“安全得到保障,职工才能在井下安心工作。”梁晓良表示,“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绷紧安全弦,继续保持安全生产平稳态势,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共促海西腾飞。”

上一篇:渔业保险助力渔业经济扬帆远航 下一篇:乌灵胶囊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