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开发学生问题潜能

时间:2022-09-28 01:40:18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开发学生问题潜能

教学实践让笔者感受到: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思想,在“导”上多下功夫。依据教学内容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举一反三的问题教学情境过程,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成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成、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现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铺垫型教学问题情境

创设铺垫型教学问题情境,前提要以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知识内容内具有启迪性的问题或生活实践为材料,为学生提供启发和联想做好铺垫。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启发和联想,形成联想式探究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依据课时教学内容,从原问题出发加以引导,通过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联想,逐步发现并生成出不同的问题加以解决,达成心理的满足。

例如:“加法交换律”教学,创设铺垫型教学问题情境:

(1)小朋友们要用等号或不等号填空,并说明理由。

1.725+275()275+725 2. 225+108+75()225+75+108

(2)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说说你用加法哪个定律验证的?是怎样验证的?

(3)聪明的小朋友用加法交换律验证。(2)你想到了什么?你还能举例验证吗?

聪明的小朋友自主探究,由加法交换律联想到乘法交换律,应用加法交换律的验证方法,想到乘法交换律的验证。学生内在生成的问题得到解决,通过举例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快乐。

二、搭设交集型问题教学情境

搭设交集型问题教学情境,要用学生学习新知识内容交叉于已有知识内容间的问题,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探索性问题学习情境。学生好像明白,用语言又不会描述,激起内心认知冲突,生成认知碰撞。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借助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发散思维,产生猜想式探究学习,巩固旧知识,强化新知识的识记、应用。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引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学生口答乘式,让学生感受到多个相同相加数时,读、写、算都比较麻烦,产生改变这种算法的心理。洞悉当下学生心理状态提出:“像6+6+6+6+6这样5个6相加的式子,教材采用了简便的方法把4和6之间用一个符号连起来,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用什么符号呢”?有的小朋友脱口回答:“加号”。立即有同学反驳道:“不行啊,5+6是11,6+6+6+6+6是30,这不对?”这时有的学生会茫然地说:“老师,用一个加号不行,连加不简便,减号是万万不行的,那咋办啊?”适时引入“x”乘号,将算式写成:6x5。

这样对乘号认知及作用有了强化,对加号和乘号的转换明确其道理。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的教学情境尊重了学生思维的差异、分散、聚合,新旧知识的交集碰撞擦出创新的火花。

三、巧设纠误型问题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数学知识时,常因各种因素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夯实基础,提高辨析能力非常重要。巧设纠误型问题教学情境,是解决学生认知误区的有效途径。为学生尝试纠错提供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判断,形成反思式探究学习。反思出错的因素,提高对错误的认识、反思、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判断能力,区分知识间相互关联和不同。

例如: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如下问题:

(1)5.39(>)5.40 5.04(>)5.30对吗?

(2)小朋友们你能说出两个数大小比较的理由吗?

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正反两方面探究,在辩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进行比较后的总结概括。对于错误进行反思、自纠,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判断、概括。这样学生不在是被动接受灌输,而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究、观察、交流的合作平台之中。发现的问题在思维的误区得到发散、矫正,反思的自主性极大地增强,不时还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上一篇:英语课外作业形式的优化 下一篇:音乐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