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盖的困惑

时间:2022-09-28 12:47:00

在日本一个叫作神原镇的地方,有一种特别的风俗:由于人们相信小镇是神明眷顾之处,所以每个男孩都得统一发型。看看那些小男孩吧!圆圆的小脑袋上,都毫无例外地顶着一头相似的黑发。圆圆的、亮亮的,像个巨蛋的壳,又像个可爱的马桶盖。如果没人出来说什么,这些小男孩们一定会乖乖地留着马桶盖长大。可是,班上忽然转来了一个同学,让这个平静的小镇掀起一场“发型风波”。

原来,这位从东京转来的插班生,死也不把头发剪成马桶盖的样子。不但如此,他还认为发型应该是自己的东西,应该展现出个性才是。没想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发型,竟然受到班上女同学的青睐,很多女生都对这个有别于马桶盖的发型啧啧称赞。终于,这个镇上的男生按捺不住了,他们让插班男生加入自己的同盟,一起谋划发型革命。

这个故事正是喜剧片《吉野理发店》所讲述的。所谓吉野理发店,就是镇里为孩子剪马桶盖的一家知名理发店。理发师吉野婆婆一直认为,自己的理发店就仿佛神原镇的灯塔,为那些迷途的孩子照亮回家的道路。听到这样的说法,很多青少年朋友恐怕要极力反对了:为什么个人的发型要由什么风俗习惯来规定?为什么这么做了还地圣化自己?是啊,影片通过小小的头发问题,实则反映了一个对青少年来说很重大的人生课题――寻求自我。

不愿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是很好的想法,可是要透过什么东西来做到呢?正如片中几位小朋友把自己的头发染成金色、银色或深蓝色那样,我们不少青少年也用不同的装扮来显出自己的不一样:人人都穿校服,我才不穿呢,我要穿休闲装;大家背的包都太便宜,我要走高端小众路线……可我们发现,在种种个性化的选择之后,同学们不但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反而陷入一种无意义的攀比之中。

想来,小朋友们反对的东西,真是头上那个马桶盖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吉野婆婆与其说是一位理发师,倒不如说是一位传统习惯的坚定捍卫者。可是,当青少年遇上固守的纪律时,往往会激起他们的极力挑战。所以说,片中小朋友反对的只是这种固守的发型制度,至于自己到底适合怎样的发型,他们一无所知。很多同学的“小众选择”和片中的动机是完全一致的,他们在衣着上、举止上的戏剧性的表达,恰恰是为了以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

片尾处的一幕特别有意思。当整个发型风波平息后,小朋友们放学后来到吉野理发店和婆婆在一起,其乐融融,仿佛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没发生一样。屋里的电视放着一个时髦的模特,脑袋上剪着一个和神原镇男孩们一样的“蘑菇头”,据说还是最流行的呢。其实时尚就是这样,二十年前的喇叭裤可能是现在的“回潮装”,奶奶们穿的波点服也许明天就成“复古衫”了。相比而言,被时尚左右还不如坚守一种简单的法则,就好比小镇的马桶盖发型传统那样。

个人的也好,集体的也罢,两者从来是相互包容、难分彼此的。当你企图标新立异地站在所谓时尚的风口浪尖,你也可能变成一个莫名其妙的四不像。有人把头发叫作“三千烦恼丝”,或许这正是小朋友们有发型意识之后的感受吧。但他们并未因更多的选择而快乐,或是寻得自我认同感。许多时候,顺其自然比选择多多要更好。

上一篇:翻过一页就是晴天 下一篇:腹部B超检查前的护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