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甄贾宝玉的命运谈曹雪芹的人生困惑哲学

时间:2022-09-28 12:16:44

从甄贾宝玉的命运谈曹雪芹的人生困惑哲学

【摘 要】本文从人的内心思想层面出发,分析了红学中的甄贾宝玉研究,提出了自己对甄贾宝玉的认识,探讨了曹雪芹的人生困惑哲学。

【关键词】甄宝玉;贾宝玉;曹雪芹;个人价值观

在《红楼梦》中,有贾宝玉足已,为何还要设计甄宝玉这一角色?而且都是宝玉,为什么却被设定了迥然不同的结局?笔者认为,甄宝玉这一角色的出现以及甄贾宝玉最终的不同命运,正体现了曹雪芹在他所处的时代中,内心强烈的人生困惑。

一、红学中的甄贾宝玉研究

红学一派很早就开始关注甄贾宝玉真实身份,众多红学者对此评论纷纷,解读不一。神瑛侍者、补天顽石、甄宝玉、贾宝玉这几者之间究竟有何关系?笔者在这里主要列举了两种主要的观点,以供读者参考。

(一)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甄宝玉不过世间凡胎。

清姚燮十分贴切地指出了甄宝玉存在的意义。其在《红楼梦总评》中提到:“败子回头真宝贝,故曰甄宝玉。”又在《红楼梦回评》中另外说道:“贾宝玉梦见甄宝玉一段文字,可知天下事,有假必有真。假者只一,可向实处用笔;真者无穷,须于空中会意。恐以贾滋天下之心,遂以真坚天下之信。命意措词,俱极惨淡经营。”

冯其庸先生在《伟大的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祭》里说:“《红楼梦》里把具有真知灼见,真才实学,真性情,真思想的人叫作‘贾宝玉’(假宝玉),把走仕途经济,读圣贤书,走科举之路的人叫做‘甄宝玉’(真宝玉),这就是对真假混淆的辛辣讽刺。”

(二)贾宝玉乃补天顽石所化,甄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

这个观点主要来自红学宗师周汝昌先生。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小讲》曾经提到:“雪芹原意绛珠草感激神瑛灌溉之恩,故亦随之下凡,以泪还债。此还泪一案情事分明,而石头只是‘夹带’于此案中,而一同下凡者,与神瑛为两人两事。而绛珠误认貌同之‘假玉’为真(甄宝玉),此本书精神奇幻之原旨。程、高全不识此,妄改,而混瑛、石为一,至今犹能欺世惑人也。”这样的观点虽不符合主流思想,但是颇为新颖,在红学研究者一派中,到也受追捧。

二、我看甄贾宝玉

历代以来的红学研究者对甄宝玉这一着墨不多却十分重要的角色的研究都是从他的前世今生作为出发点。虽然较于红学的研究者们自己太过孤陋寡闻,才疏学浅,但姑且提出一种新的观点:从甄贾宝玉的异同来看曹雪芹的人生困惑哲学。即从作者精神的层面出发,分析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相同的出身

贾宝玉的出身心性,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而甄宝玉这一角色第一次露面是在《红楼梦》第二回。作者借贾雨村之口如此描写甄宝玉: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 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 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 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

通过阅读以上一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少时的甄贾宝玉是惊人地相似。他们都出身于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面貌相同,举止一般,甚至性情也是一般无二相似得很:不热衷功名,不喜读仕途经济之道的文章;认为女儿家珍贵无比,男子却是浑浊之物,喜欢在内帏中和女儿家厮混。

(二)不同的人生

虽然《红楼梦》中,甄宝玉的笔墨不多,但每一笔都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他的人生脉络。幼年少年的不知世事,不爱经国济世之文章,整日里只知道和家里的女孩儿们在内帏厮混。但却也才华横溢,有着独立的自我和人格。突然遭逢家族衰落的重大变故,他开始开窍,热衷于仕途经济之道。自言往日皆是迂想痴情,今悔悟而改之,也是历尽了人生甘苦,领略悟出些世道人情的缘故。所以,在《红楼梦》的尾声中,甄宝玉高中进士,仕途顺利,享尽荣华,并将迎娶李琦为妻,担负起传宗接代、复兴甄家的家族责任来。

同是不问世事的少年,在历经家族衰落,理想世界破灭之后,较于甄宝玉,贾宝玉则走向了与之完全相反的人生。他虽然也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进士,但却不是真正喜欢仕途,只为回报母亲的教养之恩。在《红楼梦》一百十九回宝玉临去考前有话如是:母亲生我一世,我也无可报答,只有这一入场,用心作了文章,好好地中了举人出来。那时太太喜欢,喜欢,便是儿子一辈子的事也完了,一辈子的不好也都遮了过去。所以,等他科举高中,偿还母亲恩德之后,便飘然远去,回归于渺茫洪荒之中。

三、曹雪芹的人生困惑哲学

笔者认为,甄宝玉的存在以及甄贾宝玉的不同结局正体现了曹雪芹的人生困惑哲学。

红楼爱好者肯定对大观园印象深刻。亭台楼阁,红粉佳人,这是贾宝玉的梦幻的圣地,也是贾家恩宠到极致的一种表现。细细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发现甄家其实也有这样一个园子。甄贾宝玉就生活在园子里,不问世事。可以说,大观园是贾宝玉的桃花源,是甄宝玉的乌托邦,是他们的理想世界。但同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大观园快活安乐的生活是以家族的繁荣昌盛为前提的。一旦家族开始走向衰落,没有依附,那么大观园也将不复存在。甄贾宝玉的理想世界也就幻灭了。

所以当甄贾两府面临一系列的巨大变故时,大观园也就必然走向荒芜衰败的命运,那么甄贾宝玉的理想世界也就注定破灭了。面对这样一个和当初理想世迥然不同的社会,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让自己融入这个社会,即入世;要么远离这个社会所有的纷扰,即出世。

甄宝玉选择了入世,专研经济之道,考取功名,振兴家业,追求一生富贵荣华。贾宝玉选择了出世,抛却凡世之累,落发为僧,飘然远去,安享一世通透自由。对于,他们二人的抉择,芸芸众生是怎么看的呢?世人念甄贾宝玉的名字:甄宝玉,真宝玉;贾宝玉,假宝玉。所以,在世人眼里,甄宝玉,才是真正的宝玉。而贾宝玉,不过是一块假宝玉,乃顽石而已。

四、结语

在世人都批贾赞甄的时候,那么,作为作者,曹雪芹是怎么看待这样一种出世与入世的抉择呢?出世?入世?这正是曹雪芹的人生困惑哲学。在这个问题上,曹雪芹独具匠心。他在《红楼梦》对贾宝玉的判词如是: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似乎对这个多情公子、纨绔子弟没有什么正面的评价。那么,难道说在入世与出世间,曹公也是倾向于入世么?不。也许曹雪芹曾经迷茫过、困惑过、不知所措过。但是,他仍然表现出了他异于常人的观点。

留心者应该会注意到甄宝玉父亲的名字:甄应嘉。多念两遍,我们会发现这个名字也颇含深意,它的谐音是:真应假。《红楼梦》一书中,每个角色的名字作者都给予了深刻的意义。那么甄应嘉这个名字,是在暗示我们什么呢?甄宝玉,真宝玉;贾宝玉,假宝玉;甄应嘉,真应假。那么,在作者眼里,孰真孰假,就不言而喻了吧。

曹雪芹的人生困惑,最终的抉择亦是不言而喻:在出世入世间,他更倾向于出世。他塑造甄宝玉这一角色而又安排了他和贾宝玉迥然不同的命运,正是他选择出世的人生困惑哲学的体现。

上一篇:晚清海军购舰史国内外研究概况 下一篇:高职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