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本科工商管理才能的培育

时间:2022-09-27 11:53:11

分析本科工商管理才能的培育

1缺乏自然科学素质教育

自然科学是认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的科学。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而且也是帮助他们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必要知识储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相互交叉融合的趋势,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任何一项任务的解决都需要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素养,缺乏必要的自然科学素质的管理人员在面对复杂管理问题时将会束手无策。但是据我们的调查了解,目前国内高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科学素质教育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像外国语大学、财经大学等以文科类专业为主的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基本没有开设科学素质教育课程,在一些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即使有开设少量科学素质教育课程,但由于没有引起学校管理层和教师群体的足够重视、缺乏能胜任工商管理类专业科学素质课程的教师队伍、课程设置和选修制度不合理等多种原因,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掣肘。

1.1理论课程太多

现在国内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正常毕业所需的理论学分达到150左右,除了最后一学期只安排实习和毕业论文比较轻松之外,其他时间每学期至少要修七八门课,每周要上二十五六节课,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三十多节,学生感觉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回寝室睡觉,根本就没有闲暇时间。这么繁忙的课程学习任务并没有带来好的学习效果,由于每门课程安排的学时比较少,老师的讲解速度过快,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深入消化。期末考试时老师划个范围随便背一背就可以及格,这门课程就算结业了,甚至有的课程交一篇毫无学术水平的论文就可以过关,以至于很多学生毕时回顾大学四年所学课程内容时几乎没有什么印象。设置过多的理论课程门数不仅降低了学习效果,而且也剥夺了学生发展自己个性和特长的自由时间,这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应该学习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高校的做法,大大压缩学生的总学分,减少理论课程设置,制定科学的课程考核办法,让学生能够真正牢固掌握每门课程的精髓,并能够学以致用。

1.2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用型学科。要培养满足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实践培养。而目前我们国内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统一的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目标指导下,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的比重偏少而且效果不佳。现在的培养方案中一般就只有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总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而且由于学校的资源有限,无法统一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要求学生自主联系实践和实习单位,但是很多学生无法联系到合适的单位,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参与实习。即使有联系到单位并参加了实习的同学也很难得到专业指导老师的有效指导。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2提高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2.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我国一千多所本科院校的办学实力、资源优势和生源质量差异明显,每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对于部分研究型大学,其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型、创新型人才,而大部分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目标定位的多样化决定了培养模式、教学理念的差异化,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理论知识储备和自我学习与发现知识的能力,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让学生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知识创造的能力。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强调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参与企业管理实践,在实践中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2.2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实践能力就是将所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产品或服务的研发、设计、生产等技术工程活动或者对这些技术工程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工程活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以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内容 包括诸多方面,但其中最关键的是学习能力、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要适度加强自然科学素质教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交叉融合的趋势,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管理、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还要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素养,才能胜任较复杂的管理岗位。第二是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德国的高等教育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典范,德国的大学与企业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以便借助企业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他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产学合作,一种途径是大学与企业双方的人员交流,学校从企业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管理人员到学校授课,或者派学生到工厂去参与他们的研究项目或工程管理实践。另一种途径是大学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所、实验室,这些机构的人员由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通过这一平台稳固了大学与企业界的联系。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加强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空间都是有限的。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不管是对学校的评价还是对教师的考核都以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作为唯一的标准。这就导致了本科院校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可言。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考核的压力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上,忽视了实践能力的提升。我们应该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重构大学竞争力评价机制和教师素质考核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一批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拥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

上一篇:[小学数学]数学课堂创新“引入” 下一篇:市长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