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和CEA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7 10:51:10

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和CEA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CA125、CA199和CEA等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和25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CA199和CEA含量。结果:观察组CA125、CA199和CE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CA199和CEA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其可明显的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CA125 CA199 CEA 胃癌 肿瘤标志物

胃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1]。早发现、早诊断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因此,寻找可以敏感、无创的反应胃癌病变的检测方法成为临床工作关注的重点。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5例胃癌患者及25例健康的人CA125、CA199和CEA含量,探讨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胃癌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经胃镜检查、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患者25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3~67岁,平均58.4±10.5岁。对照组25例均为来体检的健康人,均排除消化系统的良恶性肿瘤,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40~69岁,平均54.8±11.6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检测方法:所有人分别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4ml,离心分离出血清。选择罗氏2010电化学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的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以CA125>35U/ml、CA199>30U/ml和CEA>3.2ng/ml为阳性表现。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人数×100%。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两组件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检验采用X2检验。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CA125、CA199和CEA含量比较:CA125、CA199和CEA在观察组分别为68.4±33.5U/ml、45.4±16.8U/ml和11.7±2.1ng/ml;在对照组分别为18.8±13.6U/ml、15.7±8.6U/ml和1.91±1.12ng/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比较:单项检测中CA125、CA199和CEA的敏感度分别为41.8%、46.7%和51.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中CA125、CA199和CEA的准确度分别为57.6%、62.3%和61.4%,联合检测的准确度86.9%,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肿瘤标志物是一种通常在正常组织中不存在,而在肿瘤组织中能够异常的表达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通常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患者的体液中[2]。研究发现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与肿瘤的产生和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其含量的测定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近年来,人们发现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存在着多种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

CA125是一种大分子多聚糖蛋白,是用来诊断卵巢上皮瘤的最常用肿瘤标志物。潘吉勇等报道其是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敏感指标[3]。1979年Koproowski首次提取出CA199,为黏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目前公认其为胰腺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也具有一定的表达。CEA被作为胃肠道腺癌的特异肿瘤标志物,最早用于结肠癌的诊断。现代研究其在胃癌的诊断中也具有很高的表达率。本组研究中,胃癌组的CA125、CA199和CEA均较正常对照组高,表明肿瘤存在的可能,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本组研究中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与相关的文献报道相符。表明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血清CA125、CA199和CEA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其可明显的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江红,项颖.早期胃癌的筛查现状及诊断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20):2634-2636.

2 李岩.胃癌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11-15.

3 潘吉勇,李文斌,宋永蔚.血清CA125在胃癌腹膜转移诊断中的临床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5):911-913.

毒: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室内用循环风空气消毒器,进行动态连续净化和消毒,并加强探视与陪护人员的管理,减少进出人数,减少污染。③加强气管切开后护理,湿化气道采用微剂量可控型输液器,5~15ml/小时,缓慢持续滴药,以保证患者痰液稀释易于吸出,有利于减少痰液瘀积。④加强室内感染性废物的管理:凡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的废物采用一床一容器,脚踏式桶,封闭式收集,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感染机会。⑤切断交叉感染源: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严格的洗手或用乙醇消毒,戴帽子、口罩,吸痰时戴无菌手套,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适当抬高头部,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减少误吸的危险。⑥密切观察下呼吸道感染的征象:及时采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张小容,全斌,姚明兰.颅内出血颅脑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41-743.

2 王沁,朱惠莉,喻红之,等.气管切开初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27-629.

3 石娜,徐卫,舒雷芹,等.颅脑创伤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25-527.

4 聂英,黄秀良.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监测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1058-1059.

上一篇: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护理 下一篇:小儿复发性丘疹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