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一点探究

时间:2022-09-27 09:57:56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一点探究

摘要:在环境、生活、农业以及工业等领域中,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已经直接关系到了是否能够达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目的,是否能够使水利工程发挥我们设想中理想工程的效益,当前情况下,水利工程的施工及管理这一领域中,其水平有了根本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就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施工中的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分析;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中,根据工程性质、施工条件、设计要求的不同,已分别制定、研发出了多种施工技术、方法、方案。然而,在实际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时,单独依靠先进的施工技术是无法保证项目施工安全、质量安全的。对此,必须项目的施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合理选配施工技术与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加以监督、管控,以此约束不安全行为与操作,减少质量病害、安全隐患的产生,由此才能在合理的工期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项目施工。

2施工过程强化的根本问题

2.1把工程质量视为水利施工企业的生命

水利施工企业是一种特殊行业,质量不过关将带来区域性的灾害,而不是个人的利益得失。国家政策对这个水利施工企业有明确的责任、质量等规定,设立相关部门专管,组织相关专家监督。

2.2树立水利施工企业形象是水利施工企业未来发展的无形资产

水利施工企业的形象好坏,直接性地影响到业务的开展和客户对水利施工企业的印象。树立水利施工企业形象,从职工形象抓起,职工的职业态度是水利施工企业发展的招牌。对职工应该有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和评比,水利施工企业形象是水利施工企业未来发展的无形资产。

2.3施工技术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信息优势

水利施工技术需要建设自身条件为提前,信息敏捷却具为重要。从水利施工企业方面来看,需要通过多方面信息去分析同行业的价格、工程建设材料的造价,以及针对招标的要求预计中标的标准等。从招标单位的角度可以更多地了解投标企业的真实性、企业的建设规模、企业的能力及水平等。水利施工企业的发展应该注重于信息的掌握,因为信息化给予水利施工企业一个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招标单位对其了解的机会。

3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3.1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作为一种性能优越、适应面广的技术措施,可大致将其分为混凝土预应力拉锚、预应力岩锚两种,不仅可以将其应用在既有工程结构的维护、加固处理中,同时还能在新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彰显其独特性能。在实际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时,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主要是利用其传递拉应力的性能来减缓、降低一些施工部位的受力荷载,避免发生损坏、沉降、裂缝等情况,通过结合GPS技术,能够按照项目的设计要求,更加全面、准确的控制、调整锚固施工的位置、方向、深度,由此才能事先向建筑结构、基岩主动施加预压应力,以此达到改善局部受力条件、提高结构稳定性的效果。在设计预应力锚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不同水利工程的坝型有所区别,对于施工强度、稳定性的要求也就不同,从而造成强度、稳定的标准不一、分析方法不同,为保证基础结构施工的安全、稳定,并使其与上部结构相适应,可根据上部结构的规格、类型、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标准,来选择相对的规定、标准。值得注意的是,预应力锚固的施工角度,对于锚固的荷载、锚杆的数量有着一定影响,应综合考虑锚固施工的标准与场地条件来选择角度。

3.2坝体填筑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坝体的填筑,其主要的作业内容、关键技术就是坝面的流水作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作业方向、工作段的划分,不仅需要考虑到坝体的最大面积,同时还应保证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能够以正常的方式进场、运行。在划分坝体流水作业面时,可将大型碾压机械的施工条件作为衡量标准,一般情况下其宽度应超出机械压实、错车时的最低标准、条件要求,可初步设定为10m到20m左右,而长度则需要综合考虑机械的型号、性能以及作用,在保证机械能够正常作业的前提下,可初步设定为40m到100m左右。对坝体的填筑,在划分施工流程、次序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施工的标准与设计要求,根据作业强度、填筑面积、铺料方法、场地气候等多种条件因素来决定坝体填筑的作业流程、具体步骤。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实在低温气候或冬季进行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尽可能的减少循环操作、生产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材料流失掉的热量。坝体的填筑,在科学划分、合理明确坝体流水作业面后,方可按常规方法继续施工。

3.3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导流设计方案的专业性、完善性,对于整个项目施工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项目的施工通常会选择修筑围堰的方法来解决导流问题。在实际的施工中,倘若施工场地位于河流上方,由于水工建筑结构的施工需要在土体稳定、干燥的岸坡上进行,为有效疏导河流、将水体引向预定的下游位置,就需要采用围堰技术来解决导流问题。对此,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必须综合考虑施工场地内的地质结构、水文特点、气温条件等自然因素,如果在枯水季节或流水量较小的时段进行施工,能够大幅降低导流工程的作业量与难度,以至于节约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于施工导流,应严格依据我国有关的标准、规范,考虑到河流在年度内的周期性变化,合理组织、明确安排生产活动,优化配置项目的财力、人力、物质资源,详细划分导流时段,拟定具体的导流设计方案、措施,以施工进度、周期、河流周期为核心内容,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在自然条件、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分期围堰导流是最为经济、适用的技术方案。

作为一种临时的挡水结构、设施,在水利工程中增设围堰,主要是为水利枢纽建筑结构的施工建设创造条件、打下基础,在设计水利枢纽建筑结构的过程中或施工时,应事先开展水利模型试验,对结构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围堰的性能与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规划围堰结构的平面布置,其能够保证围堰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还可有效减轻河道冲刷、航运排水的压力与困难。

4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管理措施

4.1施工质量的管控

在项目施工前,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对勘察、测量、放线的结果进行复核,为项目的施工打下基础。综合考虑到坝体、围堰、枢纽建筑物等关键工程的施工,应事项对其施工班组的技术能力、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工程标准、设计要求,从中找出施工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防范、整治措施。对于施工物料,在进场时应组织进行审查、检验,所有产品必须附有齐全的出厂证明、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书等资质文件,通过抽样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倘若存在问题,应立即与厂家沟通或组织返厂。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待确认一道工序质量合格后,由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验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应责令进行修复、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4.2施工进度的管控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应根据项目的工期要求,结合项目的生产水平、技术条件、施工能力,事先拟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综合考虑项目施工标准与设计要求,对生产作业的次序、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定期对实际施工的成效进行分析、审查,与进度计划作详细对比,倘若存有较大差距,应找出原因并对施工方案、计划等事项进行调正。

4.3施工成本的管控

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主要围绕项目施工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在实际的工作中,所有施工物资的采购,应事先调查、分析相应的市场价格,通过对比多个供应厂家的行业信誉、生产能力、运营规模等资质条件,以经济合理、质量安全为核心原则,选择合作单位。对于物资的使用,可实行限额领料制度,综合考虑每道工序、施工班组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标准,避免出现浪费、损坏情况而提高项目成本。对于人力劳务资源,可按照计件、计量的方式来结算薪酬,以此提高一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4.4施工安全的管控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购入质量合格、功能完备、数量充足的安全防护用具、设备。为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可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典型事故案例教育、自我保护技能培训的方式来实现。针对施工现场,所有危险区域均需要设立相应的警示标志、设施,危险工种的生产活动必须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从而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上一篇:河道植被种植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试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注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