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9-27 08:56:50

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对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

幼儿教育是包括从幼儿入园到进餐、教学活动以及幼儿喝水、入厕、 盥洗、午睡到离园的一种贯穿于整个一日生活活动的常规教育。中国的幼儿教育与国外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教育对象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有骄横、自私、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表现,因此,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品质。

众所周知,常规习惯包括许多,有行为习惯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培养等等。叶圣陶先生曾说“幼儿凡人生所需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半多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由此可见,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那么怎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呢?结合实际工作,综合各班教育,谈点认识。

1 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在年龄小时,习惯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就不易纠正了。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不忽视孩子生活、学习中的每个环节,做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不知道安静听讲,易分散注意力,没有坐的概念。对此,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安全美丽的玩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意识引导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步强化训练,让其能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长期坚持,随年龄的增长,使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融入孩子――言传身教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把水甩到我脸上了”……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告状”的声音,同样也常听到教师对孩子说,这样做不对,那样做错了,但孩子往往不爱听,有时该怎样还怎样。对此,作为老师要会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也要弯下腰融入孩子中,观察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引导他们。如针对大班孩子洗手时爱玩水的现象,教师先提出要求,后排队示范卷衣袖开小水洗手,再在水池中甩干水珠,最后拿餐巾擦手等一系列动作,天天坚持如此,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的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3 正确引导――鼓励为主

孩子辩别是非能力较差,但往往对来自教师的表扬鼓励特别在意。对此,教师应适时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特别是对活动中能自觉遵守规则的幼儿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使幼儿有信心让好的行为习惯固化下来。如在日常教学中,有幼儿随意性大,乱讲话,为了让其养成举手发言的习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先对举手发言的幼儿提出表扬,这样很多孩子能学着做,久而久之能让幼儿形成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样,幼儿喜欢听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故事中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习惯的培养,通过正确引导,让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好的习惯。如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孩子有“不合群”的现象,观其原因是嫌这个小朋友脏,那个小朋友碰到了他,表现出与人相处及情感行为上的不足。对此,教师利用语言课《金色的房子》这一故事,正确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中的角色行为,从而唤起幼儿的意识,让其自觉自愿地同小朋友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4 游戏引导――启发自觉

游戏活动是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常规的一种教育方法,做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组织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实施教育。如学前班有个别淘气、爱动手的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让他扮“警察”,游戏中有孩子不听他指挥,他就又嚷又推,但一经提出:你还是个警察呢!他就马上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可针对个别孩子的特点,通过游戏活动有针对性的让他们扮演适当的角色,启发他们用角色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更便于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5 家园同步――互相促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既教育。生活将自始至终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贯穿于一个人的终生教育之中。做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多形式利用儿歌、故事、木偶戏、游戏等进行教育,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各个环节教育的一致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常规习惯的培养有很多。正如前面所述,这些都源于幼儿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有很大关联性。如果一个幼儿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等创造了条件。因此说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各种习惯培养的结合, 需要幼儿园、家庭的结合,需要教师、成人进行耐心、细致、长期的工作。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期望幼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传递、播种给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培育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才。

上一篇:优化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效果的探讨 下一篇:谈合作探究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