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专业英语课程的认知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认为是否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相对于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大学生,已经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大学生倾向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城镇户籍的大学生比农村户籍的大学生更认为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对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态度上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年龄越小的学生越认为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更认为开设此课程有必要。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程;认知状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34-02
一、引言
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本科院校应该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要涉及到一些高新技术的专业。争取在三年内,这些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人型才,而双语教学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效的途径(石慧,201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 以下简称《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规定专业英语教学不再是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王白英(2013)和王培等人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虽有一部分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可是因为其他原因,如缺乏对英语的兴趣、对专业英语的时间投入较少和专业知识基础不好等导致专业英语学习效果不好;还有部分人的英语水平根本就达不到大学英语四级,另外精力投入不足,努力程度不够。这样较差的英语基础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陈华(2013)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比较明确、投入的时间少,没有形成晨读的习惯、班级内部英语学习的氛围不理想;关于一些英语基本技能方面,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少、口语表达能力很弱、写作能力较弱等问题突出。对于这些问题他提出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该需求进一步巩固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够使英语教学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深入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口语的交际能力,要把英语当作一种交际工具,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有利影响等措施。
以上是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这些对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对两个班级,一个班级已经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一个班级还未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二、变量选择与计量模型
本文研究采用的数据是来安徽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两个班级大学二年级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60份问卷,实际回收5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是91.67%。58%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受访学生中61%的学生是女生,39%的样本是男生,女生样本比男生多。受访者的平均年龄是21.78岁,最大的是24岁,最小年龄是19岁。受访者最近一次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最高分是556分,最低分是0分,明显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差距是非常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水平的差异较大,对于大学生接受专业英语知识也有较大的影响。受访学生中63%是来自农村的生源地,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多26%。在60位受访者中,51%的学生已经接受了专业英语课程,49%的学生还未有专业英语课程。55%的受访者会选择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本文使用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见表1.
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检验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影响因素。模型的因变量是受访者关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认识,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自变量为个人特征变量。自变量包括个人的性别、年龄、最近一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的成绩、出身、是否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以及是否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具体计量模型如下:
(1)
方程式(1)中,左边的表示第表示r个受访者对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判断,它是受一系列因素影响的隐函数,其实际值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
三、实证结果
表2是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计量回归结果。性别变量的系数值是-0.1462,这表明对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态度上存在性别的差异,男性对开设此课程的重视度比女性高。这样现象原因可能是在财经大学中,男生的开拓思维能力比女生强,;男性和女性在认知能力和专业兴趣方面也存在着差别,男性在技术和实验等方面明显优于女性,并且相对于男性来说想象力更加丰富,他们更加理性化,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学习专业英语效率比女生高,而女生对待专业英语课程一般都是在于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这一发现给学校开展专业英语课程给与一定的提醒,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该注重男性和女性的差别,积极发挥男性的优势,想办法改变女性的学习劣势状况,以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年龄变量的系数值是-0.0084,这说明年龄变量对是否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影响成负相关的影响。即随着受访学生年龄的增长,则认为开设社会保障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在不断的降低,反而年龄较小的受访学生对开设社会保障英语课程的意愿比年龄大的学生要大。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教育投资的折旧率也在不断增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同一个班级内年龄较大的学生比较更多的关注将来的就业,他们认为自己太大了,和年纪小的同学比较以后在考研肯定是出于劣势。就年龄这点来说,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对年龄偏大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明白,在大学中的学习,年龄不是问题所在。反而年龄越大更应该加大丢知识的渴求。
受访者最近参加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系数值是0.0008,大学英语成绩变量的结果表明,这表明大学英语成绩这个变量对同学选择社会保障英语课程呈正面影响,即大学四级英语成绩较高的同学,认为社会保障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较高,反而大学英语成绩较低的同学很少人赞同开设此英语课程。社会保障英语课程,是以英文为载体的课程,它是借助英语这个语言工具,结合规范的实证分析的经济学方法,将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都融入进去。这相对于中文课程,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额英语基本功,还应该具备大量的和社会保障相关的专业英语的知识。因为中国之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深受其害,他们在英语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有着比较目扎实的基础,但是,英文口语交流和听力明显较差,有些学生甚至在日常生活的英语交流都无法进行,大多的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哑巴英语”,好多学生根本就不敢张口说英语,这对于英语的学习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具备一定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多数也只是英文较少字数的短文阅读和写作,对于长篇英文阅读和写作则有较强的恐惧感和不适应。良好的英文功底需要长期的积累,不仅在英语的写作和阅读方面需要加强,发音和口语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学习生活保障英语课程的基础。这就要在将来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学生的具体英语能力进行教学。否则,盲目的开设社会保障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学生出身这一变量的系数值是-0.0119这样的数据表明学生的生源地为城市户口对开设此课程起到正面的作用。这样的计量结果表明户口在城市地区的学生与户口在农村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更倾向于开设专业英语新课程。生源地为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地区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后者在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条件比前者更加优越,他们的英语基础比较好,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对专业英语课程更加给予肯定。但是在现实中开设此课程是对全部学生开设的,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应该重视此课程,在将来的学习中弥补之前的不足,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重视这点差别,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是否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一变量的系数值是0.1253,这表明已经在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更加肯定此课程,反而那些还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对此课程的肯定不及前者。可能是因为已经在接受此课程的学生在上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对专业英语课程的了解不断的加深,更加清楚和明白这一课程的意义。而那些还没有开设这一课程的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感知上,只是从朋友、老师或网上得到的片面了解。
在是否希望本课程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本课程的学习中这一变量的系数值是0.3572,这样的数值表明希望本课程将各种已经学习的课程,如社会保障、西方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归纳、贯穿到本课程的学习中的学生更倾向于开设这样的英语课程。原因可能是他们对整个知识框架了解较清楚,对各个学科脉络之间关系了解较深入。他们更希望可以借用另外一门课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而那些不会归纳的学生对那些已学知识认识的不够透彻,还不清楚之间的联系,因此对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四、总结与建议
本文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是否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对认为是否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为了使课程专业英语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打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教师需要积极的创造互动的课堂环境,积极与英文不好的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兴趣,还会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第二,区分清楚专业英语课程和英语课程之间的差别。导致学生不接受社会保障英语教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社会保障专业英语课程和普通的大学英语课程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没有很好的把握。第三,改善教学方案。教师应该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思本,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应,高教探索,2007年第3期.
[2] 石慧,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15期.
[3] 王晶晶、张莉力、白丽娟,基于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关于双语教学方法的思考,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年第15期.
[4] 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期.
[5] 王秀村、李军,双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学,2010年第5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上一篇:计算机在近代教学方面的应用 下一篇:探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技术措施
专业技术类个人总结 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总结 专业技术培训总结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 专业技术护士个人总结 专业技术职称个人总结 专业技术考核工作总结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