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电影片名翻译是翻译实践中一个独特的领域。然而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缺少足够的关注和研究。每个电影片名,都有自身的特点。要想做好片名的翻译,就要从创造性叛逆理论的角度,研习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翻译策略,使译者在忠实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主观创造性,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 电影片名,创造性叛逆;翻译策略
随着中国电影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国电影片名的翻译就变得十分关键了,优秀的译名能跨越文化障碍,更好地宣传影片,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华语片要走向世界,得到不同文化范围内观众的欣赏,在这种背景下,研习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翻译策略成为一种必然,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共同的责任。
电影片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简练地概括影片内容,揭示影片主题、风格和主旨;通过它匠心独具的语言形式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与观影欲望,并使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它的功能主要分为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但在中英语言特点和文化思维哲学的影响下,又展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其一,言简意赅,具有感染力。汉语片名结构整齐、音律和谐、生动形象,而且多为动词词组。这使片名显得动感十足、大气磅礴。英语则以其不同的语调,重音、轻音、次重音的排列构成其连绵不断、行云流水般的旋律美。英语片名中名词占主要地位,没有修饰语,简洁有力度,直奔影片的主题,从而具有感染力。其二,主题鲜明,文化思维有别。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仅是思维的一种物质载体。国人习惯于从整体把握事物,片名注重概括,开门见山。汉文化还尊崇模糊、朦胧美。而西方文化强调准确而具体,着眼于局部或要素。体现在片名上就是中国观众习惯接受那些有概括性的片名,而西方人则多用在剧情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事等为片名。因此,进行片名翻译时,译者应深入理解影片的内容蕴涵和风格,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传递信息和唤起美感为目的。
在西方有这样一句有趣的谚语:翻译就如一位女人,美而不忠,忠而不美。这里所指的“美”就是一种“叛逆”。难道忠诚和叛逆就达不到统一吗?非也!法国学者罗伯特・埃斯卡皮首次提出“创造性叛逆”这个术语,并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诠释:“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指语言)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个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即是说,创造性叛逆要把握“度”。“倘若叛逆失度,翻译必将走向它的反面,在失度的叛逆中失去方向,最终违背翻译的神圣使命。”由此,译者可以对作品进行合理的忠实的叛逆。泯灭译者的创造生机,只能导致译作艺术生命的枯竭。因此,译者要实现忠实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忠实性”是“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而“创造性”是“忠实性”得以实现的条件和措施。在进行片名翻译时,译者既要忠实于原片的内容和风格,言简意赅,力求准确把握源语与译语的表层意义和联想意义,又要考虑译名的传意性和可接受性,正确处理,灵活掌握各种译法,适度表述文与白、雅与俗,使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音译、直译等对电影片名忠实的翻译方法是在实践中采取的最直观和实用的译法。但是不可否认东西方的巨大文化差异不会轻易的融合。当其承载了较丰富且复杂的文化内涵时,一味地直译会造成观众的误解或迷惑。根据创造性叛逆理论,并结合不同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采取意译、创译等方法。
意译就是以改变片名的语言形式为代价,最大限度的保持中文片名所表达的内容。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通过节译、增译、改译等方法增强片名的感染力。第一,节译和增译。有时为顺应接受国的表达习惯和熟悉的表现形式,在中西片名总体感觉保持一致的条件下,译者就会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当合理的“删节”和“增补”。如:《秋菊打官司》――The Story of Qiu Ju,《大腕》――A Big Shot’s Funersl。前者译名从整体上概述了影片的内容;后者译名既说了大腕又说了葬礼,在原片名增词后主题一目了然。第二,改译。由于影片名总是浸润在该民族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传统、习俗、传说等“超语言因素”中。这种情况下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构文化意象,顺应西方思维。如电影《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译成Chinese Odyssey 1:Pandora’sBox,译者入乡随俗,借用了西方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和习语,帮助西方观众从自身的文化出发去理解,不因文化的缺失而产生误解。
创译就是抛开原片名的形式和内容,以电影内容为基础,用英语重新给电影命名。有些片名通过直译,英文显得不伦不类。遇到这种情况,需要重新选词另译。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英译名有四个:(1)Wearing Golden Armor Across the City(大陆译名),(2)The Cit of Golden Armor(香港译名),(3)AutumnRemembrance(香港译名),(4)Cur8e of the Golden Flower(索尼经典公司译名)。最后一个译法反映了影片的主题,符合影片的悲剧基调,同时赋予了(golden flower)象征意义。除了代表皇家气派,浓郁的黄色还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意义下出现:代表反叛的和叛军的金盔金甲。
总之,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片名的翻译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也需要具备丰富的各国社会文化知识。在翻译片名时,中西方审美习惯差异所带来的问题是隐性的,却是关键性的深层次的问题。电影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微妙而又愉悦性异常突出的心理现象,它涉及民族文化的深层次结构与审美意识的积淀形式。因此,译者在忠于原片内容和风格特征的基础上,抓住中西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创造性地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再现影片的文化特色与含义,从而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
上一篇:浅析蔡楚生电影的民族化 下一篇:中国电影中的语言现象分析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