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人美食香

时间:2022-09-27 07:25:58

凉山彝人美食香

四川乐山市的金口河、峨边、马边三个民族区县紧邻大凉山的雷波和雅安汉源,生活着十多万彝族同胞,故有“小凉山”之称。我们驾车从乐山大佛脚下出发,途经峨眉山麓的土地关,然后溯大渡河谷上行,来到紧邻大凉山甘洛和雅安市汉源的金口河区。此时天近黄昏,区政府的永林问:晚饭就地解决吧!我们望了望荒无人烟的高山深谷,正一脸疑惑时,汽车拐进峡谷旁的一条乡村道路,一条小街赫然出现在更加幽深的峡谷中。

我们的美食之旅,就在这不起眼的山野之地开始。

大榕树下,腊肉鲜香

生产美食的馆子位于山腰的一株大榕树下,一溜平房整洁朴素。阵阵山风吹拂,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协奏曲声声入耳。围拢桌旁一看,回锅肉、烤土豆、拌竹笋、油炸花生……琳琅满目。永林介绍,这里最受人称道的是永胜老腊肉。永胜乡彝汉杂居,在中国著名的高山台地大瓦山脚下。制作腊肉的猪都是野放的,肉质鲜嫩,绿色生态,加上当地彝族同胞特殊的制作工艺和这里特有的水质,味道独特而鲜美。我的胃口被吊上来了,夹上一片,足有巴掌大,瘦肉呈玫瑰色泽,肥肉油亮透明,且肥瘦兼顾,入口细嫩鲜香,肥而不腻。老板问上什么酒,永林说就要当地包谷烧。老腊肉佐包谷酒,其风味难以言表。老板还特别推荐回锅肉,说是野猪和土猪野合产生的后代,肉质比一般家养猪要好。夹箸入口,真的是鲜美异常。到过金口河几次,最钟爱的要算烤土豆。烤土豆是彝族同胞惯常的做法――他们的土地都距寨子较远,一般都是早上带几个土豆上山,中午饭就在地边烧上一堆树枝烤土豆解决。他们烤土豆,不能用煤炭火,也不能用电烤箱,只有木炭火才会那么酥软喷香。

精美的木雕漆器盛着美味的坨坨鸡

第二天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从玉林桥左转,溯一条大渡河支流而上,数十分钟后,位于金岩的黑竹沟温泉山庄出现在眼前。环顾四周,温泉池上水汽氤氲;向上远望,一列雪山横陈天际。在经历一番温泉水滑的享受之后,对美食的要求又强烈起来。

在彝族音乐的缭绕中,我们走进摆满彝族漆器的餐桌。彝族的木雕漆器非常漂亮,从酒壶、酒杯到饭碗、茶具,都用木头雕刻而成,再用桐油加当地的一种红、黄、黑颜色的矿物质,漆成各种代表生命意义或民族信仰的神秘图案。这时,身着漂亮彝族服装的阿咪子(彝语姑娘之意)轻盈地将坨坨鸡、坨坨肉、豆渣汤、酸菜汤、泡水酒等一一端上桌。彝族的坨坨鸡与广东人常吃的白切鸡不同,他们选刚长成熟的家养土鸡,去毛洗尽,入锅煮熟,再砍成块状,然后用原汁鸡汤做底料,加上姜葱蒜等佐料,特别是当地的一种叫“木姜子”的香料,在锅里反复小火烩炒,直到入味。然后起锅装盘,其中木香籽更是香味扑鼻,在肉香中突出一种山野的清香,是外间难以享受的美味。下箸之前,阿咪子先将坨坨鸡的鸡头拈到朋友碗里,这是对客人尊敬的一种礼节。彝族是好客的民族,如果到彝寨做客,对尊贵的客人他们会杀猪或杀羊来招待,对最最尊贵的客人就是杀头牛来招待,走时那猪头羊头或牛头就会送给客人做礼物。我叫朋友掰开鸡头,看舌根软骨的弯曲造型。据说舌根的软骨向内弯,而且弯曲的弧度优美,预示着这位客人将有好运气。朋友听此一说,便诚惶诚恐地照此办理,出现在眼前的舌根两根软骨果然向内弯曲,于是宾主俱欢。

喝过泡水酒,吃口荞麦粑

坨坨肉的做法和坨坨鸡大同小异,但猪必须是两三个月大的小乳猪,这样的猪肉质鲜嫩,加上木姜子的清香,入口肥而不腻,味道更是非同一般。豆渣汤是将磨细的豆浆不去渣,和着豆渣一块儿做成豆花,放在酸菜里煮成酸菜豆渣汤。据说在卤水、石膏点豆花传到彝区之前,他们是用“阿边拉日”草等酸性植物来点的豆花。彝族人擅长做汤,几乎每样汤里都要放酸菜,一方面醒酒开胃,一方面地处高寒山区,酸菜便于贮藏。

鸡头的仪式一过,我举杯感谢主人的盛情,将杯里满满的泡水酒一饮而尽。彝族的泡水酒是将玉米、高粱、荞麦、大麦等混在一起煮熟晾晒,装入木桶酿制而成,其口感接近藏羌青稞酒,色泽乳白似琼浆,甘甜绵长但酒劲平和,用木漆高脚杯作酒具,别具风情。本来泡水酒是要在节日期间,寨子里的人围在一起,用三两竹竿插在陶罐或木桶里轮着喝的。阿咪子这时端着酒杯过来助兴,先给我们斟满酒杯,然后唱开了彝族祝酒歌,唱完一曲歌便是一杯酒。酒喝到八分,我劝朋友吃点这里的荞麦粑,荞麦是彝族的食物之一,春天一到,漫山遍野是大片的荞麦花。荞麦粑是将荞麦磨细,用细纱布筛了又筛后做成的,香软可口。彝族同胞还将荞麦做成面条、凉粉和荞麦茶,味道独特又可降血脂血压。

马边河上,烤一条细鳞鱼

马边与大凉山的雷波接壤,因地处马湖之边而得名,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城沿马边河而建,马边河从城中穿过。在马边河的滨河路上喝过夜茶,这里的彝族朋友阿洛幸福盛情相邀吃烧烤喝啤酒。我们选择一家较大的烧烤店坐下,店子临水,老板娘也是彝族,一见面便道了声“支吗咯呢”(彝语吉祥如意)。这家店的品种很多,菜单上一长串菜名,从烧烤系列到清炖山鸡、鲫鱼汤、豆渣汤等。幸福介绍道:受生活环境的局限,彝族原始的烧烤是将石头放在火里烧烫后,把食物放在石块上反复翻烤,直到食物烤熟喷香。这些年也在向外面学习,在炭火或铁板上翻烤。点好菜正说话间,喷香的烤乳猪肉就上了桌。肉被切成三两大的一块,串在铁钎上,涂上木姜子等各种香料,再经过一番炭火精心烧烤。此时,朋友望着吱吱冒香的烧烤乳猪肉,顿时两眼放光,拿过一块吹了吹,然后咬上一口,香酥可口,油水从嘴角直往外流。

接着端上来第二道菜:烧烤细鳞鱼。这种鱼是马边河里的特产,据说是吃岩浆长大的,筷子长短,肥硕鲜嫩。可以清烧,熬汤,也可以烧烤,各具风味。幸福说,老板娘的烧烤鱼是马边一绝,至于绝在哪里,他没有明说,目的是让我们自己去体味。我尝了一下,除油盐酱姜葱蒜外,这里特产的花椒香味、豆瓣香味,细鳞鱼本身肉质的鲜美,加上烧烤火候的把握,是这道烧烤风味独特的根本所在。最后上来的是土鸡汤,浓浓的炖鸡汤加晶莹的粉条丝,再点缀几根碧绿的豌豆尖,清香诱人,但我们肚子实在装不下了,象征性品尝了一下,但仅这一下,就令人口舌生香,久久回味。

上一篇:袅袅绕绕的和式悠闲 下一篇:去瑞士,住琉森宫廷